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6|回复: 0

WCM四型分析第三型-产品结构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 1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teven_chang 于 2011/8/3 11:56 编辑

WCM四型分析的第三型“产品结构(Product Structure)分析”是由企业的研发职能着手,由产品结构来分析其与营业职能和供应职能之间的重要互动关系,并导出更佳的实务作法。
研发职能的重要性
研发职能的设计工作可分成两大项:(1)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2)制程设计(Process Design)。一般而言,研发职能的总花费在营业额里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然而,研发职能对其他职能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却极重,但在工业管理模式中,这种影响力被严重的忽略了。WCM模式中特别强调了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 DFM)的原则,来修正传统企业对研发职能管理观念的偏差。
产品结构分析与产销计划
假设某公司生产甲系列的产品,它是由5个组件(A, B, C, D, E)所构成,这5个组件各自有不同的规格变化(如表)
产品甲的构成

规格变化数

组件 A
组件 B
组件 C
组件 D
组件 E

2
3
4
5
6


20变数

可让客户自行作选择来订货。假设每月卖出约100个,甲的D时间(出货提前期)10天,P时间(采购提前期30+生产提前期15)45天。
产销计划
很明显的,这家公司的产销型态为C型,因此营业单位必须作出销售预测来驱动后续的供应计划。那产品甲的可能变化有多少种呢?2*3*4*5*6=720种,营业单位要在这720种可能的规格中挑选出100个可能的客户需求是很不容易作准确的。
如果我们改为按各组件(半成品)的变化来预测呢?就只有20(2+3+4+5+6)变量来作预估。因此,研发职能中有一个重大的策略,蘑菇状的设计。
123.png


研发对S&OP的影响
假设业务单位向研发单位要求希望能增加一种A规格,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那对公司的接单效益一定会大有帮助。
是否真是如此?甲系列产品会从720种变化增加到1080(3*3*4*5*6)。若企业按成品来作销售预测而不是按组件来预测,那么销售计划的准确率一定会下降,则形成“呆料(脱产)和缺料(脱销)同时上涨”的现象更加恶化。
反之,若研发设法减少一些规格变化,例如:组件C是马达,它有4种规格,若研发在设计上改采用万用马达,则产品的总变化将由720种降为180种,以组件数来作预测也使变量由20个降为17个,销售计划的准确率将可因此而提高。
产品构成的简化:最大共性原则
上述产品构成的简化可再引申为WCM里的最大共性(Maximum Commonality)原则,它也是群组技术(Grouping Technology)里的重要原则之一,亦即尽量使用共享料件,相同的制造程序,共享的机械设备。有些是工业管理模式里就知道的,如共享料件;有些则是违反传统思维的,如JIT模式提出的使用泛用设备而避免使用专用设备的概念。
最后承诺原则
WCM模式里比较不为人知的原则是最后承诺(Latest Commitment)原则,亦即:在还来得及的前提下,越晚承诺越好。因为,这样能保留最大的弹性。
这个原则若用到研发单位在制程的设计上,就是设法让最多的会随着订单改变的制程及用料,延后在D时间内来做,及接单之后再来做,这是个效益很大的做法。
我们举个例子:组件C是马达,若它有2种电压的变化,2种不同的安装方式,及1种停止装置,则共计4种规格的变化。若希望避免采用成本较高的万用马达,而可在D时间(10)内完成马达的组装及后续的产品组装作业,则保留两种马达的零件(电压不同)库存就可以,接到订单后再来组装,同样可以提供4种不同的规格变化,而S&OP已经被简化了,库存压力与风险也得以降低。
由研发职能负责的产品结构来看,它对S&OP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因此,前面所强调的DFM的原则是WCM里不可回避的应用技术,它使研发单位和其它单位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紧密、亲切。对某些行业来说,RD由支持营业单位的报价开始,就扮演着驱动性、火车头的角色,而DFM正是其中的关键。如何让研发职能的管理者在工程技术以外也熟习这些与S&OP相关的DFM管理技术,是研发优化的第一步培训工作。
WCM职能互动关系:研发职能
234.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2:46 , Processed in 0.013632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