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司生产、物流、质量管理复杂性日益提高;管理人员忙碌于日常生产管理,信息流通滞后、不畅等等管理瓶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车间管理的效率和合格率,企业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思考决策性问题、优化现场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更多的发挥防的作用,实现防消的合理配合。
生产部门:
- 及时准确将计划以及变更信息发布到制造现场;
- 收集过程中的资源、过程以及结果信息数据;
- 监控产品的整个作业流程,给作业人员足够的信息指导,实现防呆管理,避免或预防问题的发生;
- 提高产线现场对各种变更的响应以及反馈速度;
- 实现对产品、物料的序列、批次追踪与管理;
- 实时记录制造过程中的在制、工时、人员、设备等信息;
- 给管理人员提供对作业现场进行可视化监控管理的工具;
- 给管理人员提供改善制造流程、工艺的各种及时准确的数据;
- 归纳/整合/分析过程信息,为高层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
计划部门:
希望通过MES系统实现准确的工单下达和任务安排,准时调度和生产进度查询等:
- 生产工单管理
- 齐套管理
- 生产任务分配和下达管理
- 冻结/解冻/强制结案工单
- 监控生产工单执行进度
- 产品标签管理
- 预警、查询和统计功能
工艺部门:
希望通过MES系统实现车间级精确化管理,实现设备、人员、工艺、班组、物料等信息的精确化追溯性,并实现精益生产。
- 车间范围 (成品组件、成品和其他部件的生产、组装、测试、维修等 )
- 物料防错
- 生产工艺防错
- 员工岗位防错
- 设备工艺防错(例如元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加工等工艺)
-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例如各类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
- 不良品防错
- 维修和报废控制
- 建立质量追溯链(批次模式和单件模式)包括产品SN号/条码/批号/时间/人员/物料/批次/供应商/检验等信息
- 预警、查询和统计功能
- 现场目视化管理
质量部门:
希望通过各项质量检验指标参数的建立,并完成现场设备的自动化接口,实现各项检测结果的智能采集和防错、报警,并根据各项检验结果形成丰富的SPC统计报表等。
- PQC/IPQC/OQC检验
各类加工设备的中检、终检、抽检/调试的硬性测试、功能测试
成品的的高温、安检、下装、连通、完整工序等
- 检验分类(性能检和外观检)
- 产品检测档案
检验人员/检验时间/质量结果(合格/不良)
检测参数:详细检测数据、故障现象、不良点位等
- 质量闸口功能,锁定有质量隐患的物料、部件、在制品、成品
- 预警及信息发布
- 质量数据统计分析
例如故障帕拉图、一次通过率等;
管理部门:
希望通过MES系统的实施建立领导及时决策体系,对生产现场发生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管理者,并采取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同时后期大量的SPC统计分析报表为企业决策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 建立数字化、透明化现场管理和监控体系,优化和规范工厂业务流程;
- 建立以产品信息为纽带,监控作业现场的详细过程,建立相关业务单元有效协作的信息平台;
- 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链和信息档案库,满足质量追溯管理要求;
- 建立生产质量物流等异常情况预警机制,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和准确率,降低生产成本;
- 监控现场业务操作,引入防呆机制,帮助操作人员减少操作失误;
- 实时获取各项业务绩效指标,为高层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第一手数据;
- 和ERP、设备集成,代替人工录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