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5|回复: 0

ERP/PDM 中有关工艺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2 2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贴自 www.icax.cn

antslg

SW版主

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物项库

那么产品配置表达物料项之间关系

工艺则从属于物料项

它还会产生下一级的物料需求

比如工艺装备、耗材

。。。

工艺最好分两级开展

一个是指导性文件

规定基准、型面顺序及它们的精度

第二层才是根据设备而定

这样更灵活,适应性好



zhizhi

我对你这个想法很感兴趣。希望能展开叙述一番。



antslg

工艺原则变化小

比如基准、型面加工的顺序

不能随便更改的

而具体加工手段则允许较多变化

比如我们曾加工一个支架零件

原定底面粗基准是刨加工

后来发现来不及让铣床也分着做一些

还来不及。。。结果车床也上了

先加工粗基准后加工其它的

这是工艺原则不能随意改变

但是具体要获得这个型面

则多种工艺方法都能达到要求

如果工艺文件分成两组

那就给现场调度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

比较重要的加工顺序、相关尺寸形位要求写一下

具体加工方法现场去定。。。(特别重要的当然更慎重些)

很多时候工人想的办法更巧妙简洁。。。

觉得不错

所以设计管理系统时特意这样规划

一者可以尽可能缩减工艺配置时间

(有时原料是要根据工艺变化的,必须尽快完成原则性工艺,备了料再去细化)

二来灵活性大增,工作压力分散



zhizhi

说得很有道理,支架先加工基准面确实是一般常见的加工顺序,的确符合车间生产现场实际情况。

我想,设计图纸标注完整的话,在图纸上就可以表达出来这个基准和加工顺序的意图。可惜它不是一种结构化的表达方法,不便后续安排工艺时自动利用这个信息。工艺文件上也是以语言表达为主来描述的。无论如何,也是设计或工艺设计人员运用头脑中的技术知识作出的决定。也许三维设计可以用结构化信息表达这个意图?类似的情况很多,这类问题不知道是否有人已经解决了。

这样来分析吧。

你说到的 “基准、型面加工的顺序”,是不是可以用一系列加工过程中的中间半成品形状状态来表达?

例如,先加工基准面:(其实还有一个制造毛坯的步骤)在有具体形状尺寸的毛坯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加工基准面的必要数据。

也就是说,工艺文件用语言和简图所描述的要求是:

毛坯 --> 加工好基准面的半成品中间状态 --> 加工支架孔的半成品中间状态 --> 加工支架固定定位孔的中间状态 。。。

四个不同形状,逐步接近最终要求。-- 也许形状尺寸已经“基本不变”,继续加工的目的是达到一定精度或光洁度的要求。


你的意思是说,这样的工序是基本不变的,而采用什么设备(ERP里叫工作中心)的什么加工方法(包括加工机动参数)是应该容易改变的。而且最好分开表达和记录。


如果是这样,那么上述四个加工中间状态,可以被安排成一个最终零件下依次顺序挂上了四个中间状态的半成品:

加工支架固定定位孔的中间状态

加工支架孔的半成品中间状态

加工基准面的半成品中间状态

毛坯

。。。(毛坯的加工省略)

自下而上地依次构成上级半成品零件的“原料”。

当然可以这么安排和组织生产!不用任何创新,就可以使用标准的 ERP 软件实现这种方式的生产组织方式。

但是一般没有这样的必要,或者感觉技术准备工作和管理工作过于麻烦。

即使我们不设计这四种中间状态的图纸,也可以实现你的要求。在毛坯和产品中间加入几个中间状态的物料,就能模拟一道一道工序地比较容易地改变加工机床和加工方法。

可见,问题就归结为:如何提高建立“中间加工状态”的零件和(几乎是/缺省的)单一工序的工作效率。

还有两个有利条件:

建立缺省的工序是有的 ERP 软件系统中已经提供的标准功能。

如果某个工序加工的几何尺寸参数和材料是已经存储为某种结构化数据形式,那么有的 ERP 系统中也提供了 CAPP 工具可以自动计算/产生加工工艺参数,和工时定额。
antslg:

一个零件的工艺性
在设计时就有所考虑
但是这个考虑面向什么样的工艺能力呢?
你厂不能做出来不代表别人做不出
同样
你厂能加工的
协作单位未必行
也许就在明天,厂里新进一台高性能机床。。。
也许就在下一分钟,一个聪明的家伙发明了一个新的工艺装备。。。
那么
设计时如何去考虑呢?
所以图纸上表达工艺不是个好主意
上面所说那个支架
因为是基于常规机加设备考虑的
如果有车铣加工中心
根本不需要加工那个粗基准了
但有些问题同样要考虑的
从哪里下刀,某面分多少次切除,要不要有冷却时间,要不要重装夹释放应力,刀具锋利度是否考虑。。。。
很难说清的
我们所用的原则性工艺文件
是基于特定工艺能力的
可以理解为重要工序的顺序
举个例吧
成对使用的半环形零件,孔为球形孔,还带高对称度要求键槽,需要调质处理。
没有经验的工艺员常常忽略的
那个键槽必须在热处理前去掉大部分余量并添加过渡圆角
热处理后必须先预加工此槽
这是出于材料内应力影响考虑的原则性次序
不能更改
粗加工时是先加工槽还是先镗孔没有严格要求
如果用简易数控车床
刀具适应性差最好先镗球孔
如果用普车+专用球面工装
则完全可以先加工槽(否则先进刀具白搞了)
这个选择
我们留给车间去决定
机加工参数
我们也有所考虑
专门设计了经验采集的办法
但是分类在产能管理项目里。。。
产品配置表达物料项之间的关系
工艺配置表达物料项转化管道
管道可以简化但不能没有
必须完全管理(仅出于我们现在的设计)

1
、管道一但建成复用性很强

2
、半成品态必须基于它管理
你说:一般没有这样的必要,或者感觉技术准备工作和管理工作过于麻烦。
我这样考虑:

1
、二级工艺文件等方法切开了大任务,任务单元管理方式分散了工作量;(不管进不进系统,这些工作同样存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为何不用)

2
、工艺管道复用性强+物料管理不得不用

3
、数据高度共享下许多操作大为简化

4
、软件必须有相应工作制度、方法配套(任务单元规划、数据采集机制等。。。)

5
、合理的粒度


zhizhi to antslg :


你使用了比较多的新的,或者说不常用的名词和概念。而我比较多地考虑了使用标准 ERP/PDM 软件提供的标准功能和主数据结构(物料,工序,加工方法等)解决你说的问题。
你说的留给车间去决定,我认为一定是有道理的。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办法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可行的合理的办法。留给车间去决定是现有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车间现场工作需要的表现。

ERP
管理范围扩展到包括车间现场的调度(包括工艺安排)肯定是方向。我认为可以采用我说的那些办法。
我把你说的工艺配置表达物料项转化管道,理解为标准工艺流程。
一个零件可以有多种工艺路线,可以根据设备能力和批量等其他因素来决定选用哪一个。用过一次后,就积累了一个新的工艺路线(也许包括了新的 BOM,多层的中间加工状态的半成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6:29 , Processed in 0.013000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