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angzhiming 于 2013/9/5 15:36 编辑
开篇语:国家鼓励企业调结构、转型发展,中国制造的未来是先进制造。先进制造,单是机器设备等硬件先进是不行的,更需要企业打造软实力,向管理要效益。一个业务,如果“我来管管看”,那会怎样?说说业务中的怪现象,谈谈业务中难问题,看看哪些因素受到人的影响?延展整理在先进制造研究中的点点滴滴,从一线出发,一线视角,由点及面,通过谈具体现象,分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言行,探讨改善建议方案,分享企业运营、业务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一个“我来管管看”系列文章以馈读者。延展咨询资深顾问沈靓在下文中提到的现象,您在企业也曾遇到?又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呢?
某大型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采购环节存在着这种现象:采购合同所约定的采购数量与实际到货数量常常不一致,并且这种情况还往往发生在主体材料采购上,不仅如此,这种差异多数情况下都能被采购部门认可。
细说此类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状况:
第一种,采购合同明确约定了采购单价,但对于采购数量并未明确,只是填写了预计需要的数量。这样一来,供应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供货,实际到货数量与合同签订数量很可能不一致,而相关采购发票只能依据实际到货数量开具,这就导致采购合同的约束效力极为有限。
发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强势,采购部门只能约定大致数量,无法控制实际到货数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及时把开始的开口合同变为最后的闭口合同,造成了采购数量与到货数量的巨大差异。
第二种,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使用的是“理论重量”,即长、宽、高与材料密度的乘积计算而得,实际进行结算的时候使用的是“过磅重量”,即实物的实际重量。因为原材料的生产、加工、测量等过程肯定存在波动和误差,使得原材料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难免存在差异,而入库数量只会依照实际重量进行记录,因此又会产生采购数量与入库数量不一致的问题。
第三种,因人为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采购数量与实际到货数量不一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采购人员将“采购数量”填写错误;另一种是库管人员将“入库数量”填写错误。第一种情况往往是因为送货数量远大于采购数量,而采购人员又没有及时增补采购订单造成的;第二种情况是库管员填写入库数量的时候操作失误,这家企业库管员每天处理的入库单据数量甚至会达到上百张,这种操作失误在所难免。
所有参与讨论的朋友,在本文后面回帖均可以查看解决方案内容;对于深度分析并回复本帖的可以获得100努力值奖励。
解决方案已经被隐藏,只有回帖的会员才可以看到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