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1|回复: 7

PDM与ERP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7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 System,即: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群中涉及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技术领域。从理论上说,PDM能够集成并管理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和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它能帮助企业构造一个适合异构计算机运作环境的集成应用平台,对"粗放型"发展的各种单项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集约化"管理。ERP则是在MRP-I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ERP进一步吸取了现代管理思想,对企业活动中和制造有关的所有资源和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在目标上充分体现对成本的控制、对质量的控制和对客户服务的管理,着眼于企业制造领域准连续的计算机化管理,主要用于生产制造阶段和后勤管理。虽然PDM和ERP在管理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同一产品的形成周期涉及PDM和ERP两个领域,所以,对PDM和ERP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对于有效缩短产品形成周期、加速产品从设计领域到制造领域的转化,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PDM与ER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正式提出PDM这一概念是在80年代后期。业界对PDM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95年2月,主要致力于PDM技术和相关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国际咨询公司CIMdata公司在其发布的《PDM Today》一文中,对PDM提出了简单的定义:
  “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而另一个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公司,在其市场研究报告中则把PDM定义为:
  “PDM是为企业设计和生产构筑一个并行产品开发环境(由供应、工程设计、制造、采购、销售与市场、客户构成)的关键使能技术。一个成熟的PDM系统能够使所有参与创建、交流、维护设计意图的人在整个信息生命周期中自由共享和传递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异构数据。”而ERP是对企业和制造有关的所有资源和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的技术,侧重于制造领域物流的管理,其代表功能有: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原材料采购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工装设备管理、财务系统管理、库存管理等。因此,PDM和ERP系统成分都包含动态(过程)和静态(PDM中主要是描述产品的状态信息、几何拓扑以及信息间的逻辑关系,ERP中主要是设备、班组、车间、资金、库存等制造资源)两个方面,所以,为了实现以PDM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和以ERP为代表的制造领域之间的集成,必须在有效发挥系统"1+1?2"的集成功能的前提下,在全局信息共享和过程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充分满足PDM和ERP系统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系统集成目标,首先必须对PDM和ERP在管理对象、作用领域、管理途径和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具有系统的认识。


1.1 PDM和ERP的区别
  a. 捕获产品定义数据
PDM系统首要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捕获和共享任何形式的产品定义数据。该功能的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从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发挥作用,而这种关键能力在ERP系统中却并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有效捕获工程数据
  PDM系统通常提供应用程序界面(API)开发工具箱,以便能为多种设计、制造、分析软件建立应用接口。这一独特的连接工具使系统集成工程师几乎可以用户化所有 PDM功能以满足对特定软件设计工具的特定数据实施管理的要求。例如,现代CAD工具可以创建包含多种形式且拥有相互关联文件的"产品模型"。当设计人员修改零部件时,与其相关的装配、子装配以及相应的图形文件和制造文件都会做相应的改变。通过实际的应用程序界面,PDM系统能够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跟踪其状态信息。与此相反,现有的 ERP系统却不易进行用户化。
对共享数据的访问
  一旦工程数据登记注册到一个PDM系统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在不影响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它进行数据共享一个具有优秀体系结构的PDM系统能够利用"电子数据仓库"来保护和存储工程数据。电子数据仓库可能由一个或多个"仓库位置"构成,它们分布在整个异构的网络计算环境中。储存在"电子仓库"中的工程数据根据PDM系统的使用规则,可以被授权用户访问。而ERP系统在产品定义数据共享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
产品结构和产品定义数据
  在许多企业中,产品结构规划是从设计部门编写工程零部件清单开始的。工程部件清单通过手工输入到ERP系统,并且作为创建按计划的视图材料明细表 (BOM)的起始点。而创建按计划的视图来确定材料明细表是通过修改工程部件清单实现的,并且与其他计划信息一起来平衡生产需求与现有机器设备、材料以及可直接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现代PDM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产品结构功能,它不仅能够代替传统的工程部件清单,而且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图形界面,让用户可以方便地定位和使用产品定义数据。比较先进的PDM系统都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工具,这样就能将产品定义数据与产品结构部件、子装配、装配联系起来。用户能够利用导航工具,沿图形化的产品结构树来确定感兴趣部件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描述该部件的产品定义数据。
PDM控制的更改管理
  ERP系统从产品计划视图的角度更改管理,一旦更改的细节通过了设计过程,并且更改对制造过程的影响也已清楚,制造计划安排过程就将在ERP系统中重新运行以决定在需求、存货清单、资源可利用性、部件替代等方面需进行的更改。

  然而,PDM系统在更改控制和审批过程方面则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PDM的更改控制功能可以跟踪更改处理全过程:从更改提出之时起,贯穿所有受到影响的职能部门,直到更改在生产车间得到实施。PDM工作流程确保合适的人员执行必要的任务并且负责通知到所有受影响的部门。当工程师接到一个处理设计更改的任务时,他将通过数据库的关系导航找到受影响的产品结构对象和设计数据。

使用PDM概念处理更改控制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保留版本的更改历史信息。如果一个产品被修改,对产品结构的部件所做修改的历史记录将保存在PDM系统中。如果用户使用PDM的产品数据结构,他就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关系导航功能找到曾经执行过的修改指令和数据对象。若没有这种功能,有关更改细节的信息在企业组织的归档过程中就可能被"丢失"。当以后的更改请求需要搜寻某个旧的设计配置时,这个旧的设计配置却由于当时的分析结果为不适用而已经被删除了,由此将影响整个设计。

f. 配置管理
  在产品结构领域和产品配置管理中, ERP系统和 PDM系统功能之间的重叠表现得尤为突出。所有企业都会同时使用产品结构的多个视图,这就是产品配置管理的概念。通常,多数企业至少会有三类视图:按设计的视图、按生产计划的视图以及按制造的视图。产品结构视图可以看成是对同一产品的部件以不同方式观察的结果。ERP系统因为面向生产计划,所以是按生产计划的视图管理产品配置;而PDM系统则认为在考虑多个设计方案时,对配置管理的要求是从产品计划阶段的早期就开始了。从概念设计到按制造视图管理的各阶段,PDM产品正在不断提升对包含产品配置的产品结构视图的利用效率。在产品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虽然产品结构有可能按各式各样视图进行重新配置,但产品零部件对象仍然与那些定义它们的数据保持连接关系。这就是PDM视图处理配置管理的最主要优点。

1.2 PDM和ERP联系
  根据以上分析,PDM和ERP在管理内容、过程发展形式、系统内部运作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但是,正如我们在前文中的介绍那样,现代企业的运作是基于信息流和物料流相相辅相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而产品的形成周期涉及PDM和ERP两个领域,所以,基于完整的产品形成周期,以系统的眼光来看,PDM和ERP则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1)过程作用对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ERP系统中的过程作用对象,即以物理形式出现的零部件或产品,是PDM系统中过程作用对象(从概念角度描述产品状态的几何或拓扑信息)以及过程作用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物质表现。
  (2)过程的逻辑序列间存在着执行和验证关系
ERP系统中的生产过程序列是对PDM过程序列产生的信息逻辑关系的物理执行和验证,ERP系统中生产流程的优化基础,以及确定对应物料支持的理论依据,是PDM系统所管理的产品信息和信息逻辑发展、完善的逻辑路线。
  (3)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PDM和ERP在管理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PDM和ERP虽然管理的对象和过程存在区别,但是,其管理目标都是试图通过科学的调度和控制,减少失误和返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最少的资源耗费、用最为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保证产品的最早上市。
  (4)过程的支持条件有着先天的联系
即使在前文介绍的区别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产品抽象的几何拓扑信息,既是PDM领域过程开展的产物,也是ERP领域过程开展的活动指导基础和结果验证条件。所以强化PDM和ERP之间的联系,必须利用统一的产品几何拓扑信息对与之相关的过程进行沟通。
  (5)企业的产品是这两个过程序列逻辑关系的耦合结果
PDM中的过程序列按照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细化的设计路线开展,而ERP中的过程序列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制造、装配过程来进行,而企业的最终产品正是这两个从不同路线和领域开展的过程序列在时间坐标上的耦合结果。
而随着PDM和ERP的发展,它们的部分功能也出现了相互重叠的区域,如产品结构/BOM管理、产品零件的统计及管理等。
2. PDM和ERP的集成基础
  工程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PDM 中项目管理、权限管理、过程管理、软件封装等和过程相关的功能,如果离开设计流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就势必会形成一个个各自为政的"过程孤岛",即使是静态的信息资源,缺少及时正确的传递路线和发送时机,也会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设计周期的延续。在ERP领域,作为一种企业资源计划和管理手段,企业生产流程的安排,就必须根据产品制造流程所涉及车间、班组的人员组成、现有生产计划、资源设备的占用等情况、以及目前的生产能力来确定,而流程实施的资源配置则必须根据企业现有库存、市场供需情况、价格和企业采购计划等来形成。如果脱离动态的企业运作,同样会存在"过程孤岛"和"信息孤岛"。鉴于PDM和ERP系统具有逻辑上的联系,对PDM和ERP进行集成,从加快产品形成周期的角度出发,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很强的工程实践意义。而为了对PDM和ERP进行集成,必须寻找这两个领域的集成基础和集成载体。这一集成载体必须具有以下两个基础功能:
  (1) 内容上涵盖PDM和ERP两大领域,这是系统集成的必要条件。
  (2) 功能上可以消除或屏蔽如本文2中所述的PDM和ERP两大领域之间的区别。这是系统集成的充分条件。
根据我们对工作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结合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和相关要求,我们认为,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对PDM和ERP进行集成的基础,较好的实现对PDM和ERP的集成。
  我们之所以将工作流管理系统看作是PDM和ERP集成的基础,是因为工作流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动化。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强调的是流程的统一、系统目标的一致和过程的动态衔接,利用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屏蔽分布在PDM和ERP领域过程之间的障碍,通过过程逻辑上的协同工作,实现整个成品形成过程跨领域(设计领域、制造领域)的准连续发展,最终实现系统的全局优化发展。
  基于这种管理思想,将流程的范围扩充为整个成品形成过程,分过程运作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条件映射的范围涵盖产品信息资源和产品制造资源,而不是分别加以考虑。例如,在未对PDM和ERP进行集成前,设计领域的活动,由于缺乏制造领域有关资源分配、班组计划、设备占用等信息,不可能在设计阶段从虚拟制造的角度保证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而制造阶段的计划制定,只能是根据已经完成的设计结果被动的进行,可优化的自由度和优化空间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无法从敏捷制造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而在以工作流管理系统为基础的统一的集成环境中,分过程开展时,需要对产品几何逻辑信息和产品制造资源加以综合考虑,相互参照和协调,这种工作流程的统一性,保证了作为过程支持的信息资源和制造资源的统一。这种支持对象的一致性和过程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文中分析的PDM和ERP作为单独系统而存在的区别得以淡化或不复存在。
  另外,工作流管理系统以流程运作为主线,从产品信息和制造资源两个方面对流程的运作进行支持和调整。而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对象,即工作流程,又是在产品信息逻辑约束和产品制造资源计划相匹配、协调、优化基础上而产生的过程运作,工作流程开展的主要信息来源是PDM领域,工作流开展的物质基础主要来自ERP领域,而工作流开展的目标是实现产品从概念到拓扑,再到物理实体的转换。所以,利用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PDM和ERP集成的基础,就在过程目标一致、支持对象一致基础上,强化了文中分析的PDM和ERP之间的联系。
  前文已经介绍过,PDM和ERP都包含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而工作流的运作本身是动态的,其过程支持对象又同时包含了静态的产品信息和制造资源,在工作流动态的运作中,借助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资源分发和共享,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PDM和ERP相互之间的渗透和对话,扩充了PDM和ERP领域的作用范围,强化了这两个领域协同发挥作用的力度。所以,基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PDM-ERP集成系统,具有局部功能复用、全局信息共享和过程目标一致的特点,而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保证对PDM和ERP进行系统集成的理想中介,是贯穿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统一的过程活动和资源运用的系统总线。
  基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PDM-ERP集成系统,将PDM和ERP领域所涉及的过程和资源(信息资源和制造资源)都纳入到统一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在工作流开展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和过程互补,淡化或消除PDM和ERP之间的屏蔽。在过程集成的基础,实现了PDM和ERP在管理目标上的"集约性",利用工作流作为资源载体,实现了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有效扩充了PDM和ERP作用的范围和作用的强度,提高了系统集成的亲和力。
发表于 2009/5/28 08: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说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所管理内容也不一样

PDM 产品数据管理,只用于生产企业,一般是产品结构比较复杂的企业有需求,管理重点产品结构、技术文档、有的会有审批流程,与工艺系统,很大多的制图软件以及ERP系统集成、
ERP 企业资源管理,主要管理是企业业务,而PDM是管理技术和产品数据。
发表于 2009/10/15 1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
发表于 2009/10/15 11: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业界权威的CIMDATA(www.cimdata.com)的定义,PLM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一系列应用解决方案,它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PLM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 基础技术和标准(例如XML、可视化、协同和企业应用集成);
  ★ 信息创建和分析的工具(如机械CAD、电气CAD、CAM、CA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信息发布工具等);
  ★ 核心功能(例如数据仓库、文档和内容管理、工作流和任务管理等);
  ★ 应用功能(如配置管理);
  ★ 面向业务/行业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如汽车和高科技行业)。
  按照CIMDATA的定义,PLM主要包含三部分,即CAX软件(产品创新的工具类软件)、cPDM软件(产品创新的管理类软件,包括PDM和在网上共享产品模型信息的协同软件等)和相关的咨询服务。实质上,PLM与我国提出的C4P(CAD/CAPP/CAM/CAE/PDM),或者技术信息化基本上指的是同样的领域,即与产品创新有关的信息技术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PLM是一种理念,即对产品从创建到使用,到最终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的理念。在PLM理念产生之前,PDM主要是针对产品研发过程的数据和过程的管理。而在PLM理念之下,PDM的概念得到延伸,成为cPDM,即基于协同的PDM,可以实现研发部门、企业各相关部门,甚至企业间对产品数据的协同应用。
  软件厂商推出的PLM软件是PLM第三个层次的概念。这些软件部分地覆盖了CIMDATA定义中cPDM应包含的功能,即不仅针对研发过程中的产品数据进行管理,同时也包括产品数据在生产、营销、采购、服务、维修等部门的应用。
  因此,实质上PLM有三个层面的概念,即PLM领域、PLM理念和PLM软件产品。而PLM软件的功能是PDM软件的扩展和延伸,PLM软件的核心是PDM软件。
[编辑本段]PLM的发展历史以及与PDM的关系
  在ERP、SCM、CRM以及PLM这四个系统中,PLM的成长和成熟花费了最长的时间,并且最不容易被人所理解。它也与其它系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是惟一面向产品创新的系统,也是最具互操作性的系统。例如,如果企业为了制造的用途,使用PLM软件来真正管理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它需要与SCM、CRM特别是ERP进行集成。
  如果作为一个概念来说,PLM出现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的范畴,它仅仅是在最近一两年刚刚成为可行。之所以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确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市场定位,部分原因是由于它的来历甚至名子都与PDM和CAD软件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从技术角度上来说,PLM是一种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的技术。既然PLM与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的管理有关,那么就必然与PDM密不可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可以说PLM完全包含了PDM的全部内容,PDM功能是PLM中的一个子集。但是PLM又强调了对产品生命周期内跨越供应链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概念,这是与PDM的本质区别。
  由于PLM与PDM的渊源关系,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以“全新”面貌出现的PLM厂商。大多数PLM厂商来自PDM厂商。有一些原PDM厂商已经开发了成体系的PLM解决方案,成功地实现了向PLM厂商的转化,如EDS、IBM。当然,也有ERP厂商的加入,如SAP,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基于ERP立场的PLM解决方案,试图在这个广大的市场上来分一勺羹;还有一些CAD或工程软件厂商也在正在做这样的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原来本是PDM/CAD的厂商,并没有推出实际的PLM产品,而只是改了个名字就自称为PLM解决方案厂商,顺道搭车卖一些低端的PDM/CAD产品。这样一些鱼目混珠的动作给市场和广大客户都造成了很多的困惑。
  PLM,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系统集成”——例如,把一个PDM,两个CAD,再来一个数字化装配,加之连接上某个ERP或是SCM系统,辅之以Web技术,就是“PLM”系统了——这样做,只是实现了一种技术的堆积和继承,只是完成了任务和过程自动化这样的功能,没有体现出PLM真正的思想和内涵。尽管以上的技术是需要的,但是对于实施PLM战略是不充分的。首先要理解到,由于PLM策略是完全从事于不同的商业使命,因而它需要更复杂的系统体系结构。PLM技术的选择和实施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来做,构建一个面向更广泛的商业使命的生命周期财富管理系统来组成。技术的采用必须根据这个高层次的使命的原则来选择,而不是以完成任务和过程自动化这样传统的历史使命来选择。
  补充: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一个新的概念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继ERP(企业资源规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之后尤其是在制造业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热点。近年来,众多的CAD/PDM厂商还有一些专业的ERP厂商都开始向PLM的领域扩展。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结束期四个阶段。PLM通过培育期的研发成本最小化和成长期至结束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来达到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目标。我们可以认为PLM实质上包含三个层面的概念,即PLM领域、PLM理念和PLM软件
  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而这时客户发现,企业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如ERP、CRM、SCM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PLM应运而生。正如一位CIO所说:“有了PLM系统,ERP、CRM和SCM系统才终于有了它们一直需要的东西——一个可靠的、可以普遍访问到的、最新、最准确、最完整的产品信息源”。来自http://www.plm-erp.com/html/WHAT ... e-Management_2.html
发表于 2009/10/29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0/3/6 14: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知识了
发表于 2011/3/5 14: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强!好强大哦!佩服!呵呵
发表于 2011/5/19 13: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5:59 , Processed in 0.016501 second(s), 1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