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2|回复: 16

【汇总贴】2009年《Economist 经济学人》~~双语阅读 【2009.8.28更新】 申请加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1 19: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ijiaoshunv 于 2009/8/28 22:40 编辑

最近坚持读英语外刊,很受用,跟大家分享一下。

每日更新,不要掉队噢


(*^__^*) 嘻嘻



以下为2009.8.26~2009.8.28更新内容:


【双语阅读】丰田汽车计划减产58万辆汽车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808-1-1.html



【双语阅读】朝鲜邀请美国特使参与核谈判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807-1-1.html



【双语阅读】日本7月出口降幅扩大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806-1-1.html



【双语阅读】中国批准麦格理在华成立合资信托公司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805-1-1.html


【双语阅读】中国“坚决反对”达赖喇嘛访台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801-1-1.html


【双语阅读】中国呼吁美国逐步停止对华军事侦察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800-1-1.html


【双语阅读】中国上半年出口略超德国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799-1-1.html


【双语阅读】各国央行无意加息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798-1-1.html


【双语阅读】全球经济复苏未成定局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796-1-1.html


【双语阅读】中石化上半年利润飙升3.3倍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795-1-1.html





以下为2009.8.25更新内容: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No way to start out in life何去何从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501-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Overseas and under siege困居海外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503-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Taiwan's disastrous typhoon毁灭性台风袭击台湾
http://bbs.erp100.com/viewthread.php?tid=56504&page=1&extra=





以下为2009.8.24更新内容: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Virtual worlds for children 孩子们的虚拟世界http://bbs.erp100.com/thread-56396-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Iceland and the European Union冰岛与欧盟http://bbs.erp100.com/thread-56397-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A mountain of trouble 是非之地http://bbs.erp100.com/thread-56398-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Raising Alabama阿拉巴马,竿头日进http://bbs.erp100.com/thread-56399-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The decline of the English divorce 英国离婚衰退曲http://bbs.erp100.com/thread-56400-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Separated brothers分离的兄弟http://bbs.erp100.com/viewthread.php?tid=56401&extra=


SSFS_1020-small.jpg



以下为2009.8.23更新内容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Towers of debt 债“塔”高筑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93-1-1.html


【双语阅读】US TO END CASH-FOR-CLUNKERS SCHEME 美国叫停“旧车换现金”计划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85-1-1.html


【双语阅读】A PLAN TO SCAN 谷歌为何要“读”万卷书?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83-1-1.html







以下为2009.8.22更新内容


【双语阅读】中国股市昨日反弹 推动全球市场走高
http://bbs.erp100.com/viewthread.php?tid=56225&page=1&extra=


【双语阅读】台风导致台湾三位内阁官员请辞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24-1-1.html


【双语阅读】中国关闭铅中毒事件责任工厂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22-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Rise of the machines 机器为王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21-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A souring relationship不断恶化的关系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17-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Mervyn's reality check 马尔文审视现状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216-1-1.html






以下为2009.8.21更新内容: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Keeping a grip 保持抓地力
http://bbs.erp100.com/viewthread.php?tid=56164&page=1&extra=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Zarema's end 萨利玛之死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65-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Pigheaded policies 针对猪的政策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56-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Spies in the sky 空中间谍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55-1-1.html


【2009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A conqueror, not an end-user 是征服者而不是最终用户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54-1-1.html



【双语阅读】如何在竞争劣势中鼓舞士气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57-1-1.html


【双语阅读】两条路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58-1-1.html


【双语阅读】鱼和熊掌兼顾的投资智慧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59-1-1.html


【双语阅读】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相亲相爱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60-1-1.html


【双语阅读】The Elements of Success 成功的秘诀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61-1-1.html


【双语阅读】Lesson From The Moon 月亮的启示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62-1-1.html


【双语阅读】人的生命只一次
http://bbs.erp100.com/thread-56163-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汇总一下
发表于 2009/8/25 2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否告知哪里可以阅读双语的文摘啊,希望短信告知.谢谢了
发表于 2009/8/29 11: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以下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经济学人》杂志中文版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Consumer spending in Asia:Shopaholics wanted
Consumer spending in Asia
亚洲消费状况

Shopaholics wanted
购物狂时代该来了?

Jun 25th 2009 | HONG KONG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Can Asians replace Americans as a driver of global growth?
亚洲人能够代替美国人做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吗?

时下亚洲新兴经济体们的恢复势头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迅猛。在美国工业生产继续下滑的5月,亚洲新兴国家的产出已经回到了它们危机前的水平(见表一)。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此外尽管该地区较小经济体的生产比去年仍有所下降,但最近这些国家也在渐渐恢复。台湾截至5月的工业产出年度化增长较前三个月上升了80%。摩根大通预计二季度亚洲新兴经济体年度化增长率将达到7%。

亚洲与美国脱钩的能力说明该地区经济下滑只是部分由于美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大多数亚洲经济体内需下降要比净出口下降对经济影响更大,这就解释了GDP增长率暴跌的原因。2008年上半年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暴涨让利润和消费能力双双缩减。从紧的货币政策旨在遏制通胀却进一步使得内需受到抑制。

近期工业生产的回复显示制造商产品积压的状况正在结束,同时多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也已起效。但是这些原因造成的增长终会消失,同时面向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市场看上去依旧疲软。因此除非让内需,尤其是让消费振作起来,否则亚洲经济体的回复之路依旧前途坎坷。

消费者消费的胃口在这一地区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国、印度和印尼在全球经济下滑期间消费额年度化增长率超过了5%。中国的零售销售额去年暴增了15%,但这个数字是被夸大的,因为它包括了政府采购的花销,但是官方的家庭调查显示真实的消费增长率依然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9%。今年截至五月,家用电器销售增长12%,服装销售增长22%而汽车销售增长则达到了惊人的47%。

该地区其它地方由于受增高的失业率和工资水平下降的影响,消费增长步履蹒跚。香港、新加坡和韩国一季度真实消费较去年下降了4-5%,这比美国的情况还要糟糕。但是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希-纽曼认为,当下消费止跌上升的趋势已初露端倪。台湾的零售业销售额到五月为止已连续3月上升。韩国百货商场销售额到五月为止也上升了5%。

人们通常认为新兴亚洲经济体有着大量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而这却并不能使它们在世界贸易中占有应有的比重,因为亚洲的消费者倾向储蓄多过消费。但这却并不真正符合事实,在过去五年中崛起的亚洲国家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这要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消费占GDP比重确实下降了,但这并不表明消费减弱,而是因为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更快。与美国消费相比,亚洲消费是暴增了。
(见表二)

在大多数亚洲经济体中,个人消费占GDP的50-60%,这个数字并不比收入水平相同的其他任何地方低。然而中国是个例外。个人消费占GDP从2000年的46%下降到了去年的35%,这个数字才是美国的一半。以美元结算的话,消费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新加坡的消费也很低,不足GDP的40%)

这也解释了中国政府为何最近比任何国家都大力促进消费。在过去6个月中北京政府颁布一揽子激励政策来鼓励家庭打开他们的钱包。农村居民得到了购买车辆和电视、冰箱、电脑以及手机等商品的政策倾斜;城市居民则得到了购买汽车和家电换新方面的政策倾斜;小排量汽车的税率也被下调。随着农村收入增加,消费上升有着巨大潜力:与城市家庭近乎每家一台相比,只有30%的农村家庭拥有电冰箱。

政府也在今年颁布了几项举措改善社保网络,比如对医疗卫生领域加大投入、向低收入家庭发放养老金和收入补助。6月19日还命令2005年以来的国有上市公司向国家社保基金转让10%的股份,以稳固后者资产。虽然看起来短期效果有限,但是如果这一系列举措能够缓解家庭对未来养老金和医疗问题的担忧,长远的看还是能鼓励人们存得更少花得更多的。
另一个刺激消费的方法是让借贷更容易。多数亚洲国家家庭借贷不足GDP的50%,与此对比发达经济体这个数字在100%左右;在中国和印度则更是少于15%。韩国却是个特例:与美国一样,家庭举债和他们收入一样多,储蓄率也已经在过去十年中从可支配收入的18%下降到了只有4%。在其他亚洲经济体中面向耐用消费品的金融服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幸运的是,中国银监机构已经在5月宣布了一些规则草案,允许中外机构建立消费金融公司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个人贷款。

这些措施只不过是正确方向上有限的一小步。但亚洲各国政府想要将增长平衡由出口向内需转变的更大实验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它们是否允许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这种再估价将会提升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并让企业有理由转移资源为国内市场生产商品。但迄今为止,政策制定者们都不情愿让货币升值太快。

亚洲的消费已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甚至在危机之前,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要比美国消费者稍大一点点(在完全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的前提下)。而如果亚洲人能够充分享用他们辛勤劳动的果实,而不是通过低估本国货币补贴西方消费者的话,这种作用将会更明显。现在是将消费能力从西向东做更大转移的时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Return of the grave-dancers坟墓舞者又回来了
Banks and private equity
银行和私人股本

Return of the grave-dancers
扫墓舞者又回来了

Jun 4th 2009 | NEW YORK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Buy-out firms chafe under ownership restrictions, but pile in nonetheless
尽管被严格的所有权监管挫伤,但是投标人还是有一大堆

私人股本已经上过一回当了,但是他们并不为此感到害羞。尽管他们中已经对过早投资那些问题银行和存款机构而留下了可怕的名声-记得摩根大通对华互银行损失惨重的收购-但是现在当对金融市场重拾信心后,第二轮的收购者们又排成了队。

2008年很多收购几乎停滞。但自从1月份私人买家团体对加州一个名为IndyMac的破产贷款公司的收购“打破了僵局”,哈佛商学院的乔希.勒纳如是说。最近几周,黑石公司、要塞公司、凯雷集团、威尔伯•罗斯等都在购买银行的股权,其中有佛罗里州最大的贷款机构,第一南方联合银行。还有几个收购案据说也在进行中,包括亚特兰大的希尔佛顿银行,其在五月被监管机构责令停业,买方包括了凯雷集团。竞标的战争甚至都要爆发了。

尽管它越来越难从投资者那里获得那些不打算取回的资金,私人股本仍然怀揣大量无处可投的资金。随着银行破产步伐的加快,他会有更多的原材料可以利用。数以百计的贷款机构需要帮助来存活,但是多数大银行对准入资本的限制太严格。那些获得注资的,如摩根大通,将会用它来偿还纳税人。

因此焦点放到了私人股本。有利的战略是抢购一个小银行,不管健康与否,然后用它做媒介来铲平那些失败的当地对手。约翰.喀纳斯,一个资深银行家,担任银行联盟的复苏,将它看作是地区经济动力的基础。佛罗里达州的市场非常吸引人,他说,这里很多竞争者都被政府监管或限制所桎梏。

投资依然是有风险的。小型银行饱受商业物业贷款之苦,这些贷款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为坏账。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统计,美国银行的坏账准备只是涵盖了全部损失的70%,远低于实际损失。

对于收购方更大的问题是,对非金融机构接管银行长期存在的限制。那些不愿意成为持股银行的公司(为此将接受额外的监管)将最多只能得到33%的股权(且投票权则不能超过股权的一半)。因此,将只有可能通过“俱乐部式并购”实现,即几个买家捆绑在一起,监管者将监督整个安排以确保他们没有幕后交易。

另一种方法是,投资者们可以用其私人财富来买下整个银行。克里斯托弗.弗拉沃,银行并购的专家,就是这样做的,买下一个小贷款机构,并重整品牌为弗莱沃银行。但是这些个人买家被禁止用他们公司的资金来进行扩张,这极大地限制了这种方式的吸引力。

随着金融危机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监管者也不情愿地将通往银行大门前的土地割让给所谓的野蛮人。例如他们现在可以任命更多的董事而不为视为是机构控制。投资者团体可以被事先审查,这样当机会出现时,他们可以迅速获得银行执照。负责监管全国性银行的货币监理署官员甚至发明出了“执照货架”,这些团体可以确保是交易安全的。他们已经递出了两个。负责解决破产银行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放低了姿态,他们可能会在近期出台对私人股本投资的新指导方针。主席希拉.拜尔相信如果收购者能够证明他们可以审慎地经营银行,并且是好的企业公民的话,就可以考虑被认为是合格的投标人。

储蓄机构监理局(他们负责监管拥有10000亿美元资产的贷款机构)更是大刀阔斧。它最近允许一个单一收购者MatlinPatterson接管了密歇根的一个储蓄机构,并宣称还会有类似的并购案浪潮。

这一切都使得美联储(负责监管大多数银行控股公司)的更加审慎的态度显得奇怪。美联储将不允许任何一个不是被作为银行来监管的公司取得银行控股权,即便投资是专项的。央行担心几十年以来一直被分开监管的商业和金融业混为一谈。

大多数投资者也认为,银行不像是储蓄机构,如果被单独买家买下是有些越轨的。一些人抱怨,如果不能够控股一家银行,就会迫使它们要求更高的资本回报,这将会提高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本。但是还是有钱可赚,喀纳斯说,因为如果政府能够慷慨的分担风险,总是会有少数的投资人能够达到要求的回报率。截至目前弗拉沃还在舔那些国外的创伤,家里的生意也还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但是他相信,财富就在前方。正如他今年早些时候所预言的那样,“像我这样下层的扫墓舞者会发财。”

译者注:坟墓舞者来源于山姆•泽尔(Sam Zell),一位将资产建立在业界周期之上的地产投资大师。泽尔有个著名的别号叫“坟墓舞者”(the grave dancer)。泽尔说,这个词来自于他曾撰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该文阐述了市场经历过热投资带来的必然经济泡沫后,他怎样从萧条房产市场得利的策略。泽尔说这篇文章展示了他是怎样“在他人错误的尸骸上起舞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Muffled signals模糊的信号
Sovereign credit-default swaps
主权信用违约掉期

Muffled signals
模糊的信号

Jun 11th 2009 | WASHINGTON, DC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Credit derivatives on countries are behaving oddly
主权信用衍生品市场表现奇异

发达国家的政府们正在不断宣布着打破纪录的赤字额,他们的信用评级也正面临着危险。然而理应最为人们所担心的(信用违约)市场却没有显示出相应风险。(尽管)一项由信用衍生品研究机构(CDR)提供的、基于七个最大最富有经济体的信用违约掉期利差在最近几周内有所扩大,但是在公共财政面临的全方位威胁一览无余之际,信用违约掉期利差仍然仅显示出相当于其今年二月时所显示的一半的风险。(如图。即“仅从信用违约掉期利差的走势图中,并未显示出与利差走势相适应的公共财政风险”)这一趋势即使对英国和爱尔兰也是如此,英国正面领着信用评级遭降级的威胁,而爱尔兰在6月8日那天遭到其三个月中第二次主权信用降级。

信用衍生品研究机构(CDR)的Dave Klein承认他对这一趋势感到困惑。他认为由于政府如今对于金融系统做了如此多的增援支持,投资者会将主权违约风险和总体金融风险联系起来。当美国对国内最大的两家房屋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实行救市计划时,其信用违约掉期的利差迅速扩大。反之,经济复苏意味着更少的银行倒闭事件,因此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被救市计划拖累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主权信用违约掉期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公司信用违约掉期更加难以解读。发达国家的违约事件极其罕见,而新兴市场则相反。这就让投资者难以估计信用违约掉期定价中的一项关键因素,即他们能从(发达国家中的)破产事件中回收多少钱。此外两种掉期的偿付有着不同的触发方式。对于公司的信用违约掉期而言,在申明该公司发生了违约事件并赔付补偿金之前,对其债务偿付都有一段宽限期。而对于政府债务而言则没有这段宽限期。

(所以) Klein说,“即使美国晚了30秒钟还债,仍会申明其违约。”主权信用违约掉期通常用美元计价(美国债务的信用掉期除外,为欧元计价)。所以,外汇风险的加入会把情况搞得更加复杂。

主权信用违约掉期交易量的维持要好于市场中的其他产品,根据美国证券托管清算公司(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oration)提供的数字,基于大约60个主权国家借款的衍生品的合约数和名义价值基本上与信用违约掉期整体市场维持相对稳定,或增速略高于整体市场。

但是大部分这样的交易活动集中在诸如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对于富国而言,在外交易的主权信用违约掉期数额则小的不值一提。据美国证券托管清算公司(DTCC.估算,美国债务签订的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名义价值为90亿美元,仅仅只占公开交易债务总额的0.1%。

而根据国际结算银行的统计,主权信用违约掉期的价值只占所有信用违约掉期的6%。所以,最好还是从别处找找关于公共财政已经摇摇欲坠的线索~~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Fatalism v fetishism宿命论VS进口至上说
Economics focus
经济聚焦

Fatalism v fetishism
宿命论VS进口至上说

Jun 11th 2009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How will developing countries grow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将如何成长?

现今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坐落于新加坡-在40年前它还只是英国人驻军的遥远哨所。1961年的南朝鲜靠美国援助度日,在产业化的路上远远落后于他们北面的社会主义邻居。1987年的中国出口额占GDP总量不到5%。之后,这些国家和他们的邻居们靠开放商路脱离了贫穷。在这些国家成功的光环下,过去许多发展经济学家深受“出口宿命说”(注一)折磨的往事被淡忘了。他们曾经相信,穷国投身全球市场并无利可图。一旦他们试图扩大出口,那么穷国之间便会互相伤害并造成他们出产的商品价格下降。

过去九个月里的金融危机在某些经济学家的脑海里搅起了新的出口宿命论。就算是在金融危机过后,也许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觉得他们要想采用那种使南朝鲜一类的国家受益颇多的“出口带动型增长”政策变得更加困难了。在这种被称为“出口至上主义”的策略下,政府常以保持本国货币的廉价来激励跨国贸易。一些国家选择把出口收益存入外汇储备,而不是用它们来进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出,2008年发展中国家的经常账户(注二)有7千亿美元的结余,这(出口至上主义的策略)也许就是原因之一。在过去,这些结余会被美国的贸易逆差抵消。但是美国现在可能要重新考虑一下这笔交易了。外国人通过此类失衡来出售货物给美国人以换取美国资产,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原因之一。

若这种全球交易确实还可行,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哈弗大学的Dani Rodrik (注三)在他的新论文中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建议。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继续鼓励“可出口”,但不要促进“出口”。这两者的差异是什么呢?“可出口”指那些可以但不必出口的货物。Mr Rodrik所推荐的政策会帮助发展中国家生产更多的“可出口”货物同时避免将它们大量售往国外。

当生产力停滞后,国家通过从传统经济活动中转移劳力和投资到新兴产业里来成长,这些新产业大量存在于规模经济或是那些吸纳了更先进技术的商机中。这类新产业往往制造的是“可出口”货物,像是棉织物或玩具。但是Mr Rodrik也谈到,无论贸易至上主义者怎么想,出口本身并无异处。举例来说,公司并不一定要冒险开展国外业务来受国际竞争的刺激。一旦他们的货品被出口,那么国外竞争者便将可以在本国土地上展开反击。

伴随着国家产业化和产品多样化进程的是出口增加,这有时会带来贸易过剩。这三种状况相伴相生。但在产业化,出口和净出口的数据化对比中,Mr Rodrik发现,作为GDP的一部分,是“可交易”的产业产品起了主要作用。

那如何来刺激“可出口”同时避免促进出口呢?廉价货币办不到。它们削减出口,但同时又像增收进口关税。他们促进“可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又抑止它们被消费,这就是为什么生产者会寻求外国买家的原因。

Mr Rodrik认为决策者需要另一套不同的工具。他们应该以产业政策取代汇率政策并直接向有前途的新产业补助。这些操作可以在市场确定数额的基础上拓展“可交易”货物的生产。但是这些补助金又不会影响“可出口”货物的销售。事实上,决策者应该允许他们国家的汇率自由上浮,以消除贸易过量。更强的货币将会抑止外国资金流入过热部门。但就算这样,这些企业也会比在自由放任政策下来得更好。

Return of the cargo cult
货物崇拜归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决策者该如何在保留利于增长的策略同时又避免随之而来的贸易失衡呢?Mr Rodrik提供了他对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他的办法和听上去的一样有效吗? Mr Rodrik以"贸易没什么大不了的"作为他理论的开始。这可能没错。但当遇到无法理清同时变化的诸多变量这类困难时,他的统计实验不可能给这个问题盖棺论定。同时,Mr Rodrik的模型只假设了单一“可出口”货物。在他的政策下,所有国家都在本国出售同一种他们之前卖到国外的商品。在更精确的模型下,国外与国内的偏好应该不同。举例来说,远在3G电话可以使用前,中国国内就已经制造了世界上最多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穷国的企业可以在取悦富国的消费者的过程中学到许多。

那实践方面又如何呢?补助金有着臭名昭著的倾向,那就是易于发放出错和被滥用。甚至在金融危机前,Mr Rodrik在许多经济学家的眼里就是一个执着于整顿产业政策的人,这些经济学家怀疑政府是否能在挑选受助者的同时不滥用这种可以惠及盟友的能力。在这些圈子中,由于廉价货币一般来说会有利于出口者而对特定产业和企业没有好处,这种政策是最为声名狼藉。

这位天才的经济学家可能是在为一个你无法想象的未来做着准备。美国的决策者确实很担心他们国家的贸易逆差。但失业率更让他们操心。至少在短期,他们的大部分拉动需求的努力都将会扩大贸易壁垒。同时美国政府正前所未有地热切盼望能够售出他们所谓“中国央行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依然十分情愿购买”的债券。似乎出口至上主义者命中注定得等等了。

注一:关于进口宿命说,可参看Speech by Hon'ble Thiru Murasoli Maran, Union Commerce&IndustryMinister http://www. ficci. com/media-room/speeches-presentations/2002/Mar/march-sez-maran. htm

注二: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或译为“经常项目”),是经常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经常账户(即“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相对,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贸易和服务而产生的资金流动。这一部分所以被看成是一种更加合理的资金流动。

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是指贸易收支的总和(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减去进口),减去生产要素收入(例如利息和股息),然后减去转移支付(例如外国援助)。经常项目顺差(盈余)增加了一个国家相应金额的外国资本净额;经常项目逆差(赤字)则恰好相反。

贸易收支是经常账户下典型的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贸易状况的变化是经常账户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对于那些少数的拥有大量海外资产和负债的国家,生产要素支付净额可能作用显著。

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的变化一起,总和为零构成账户的定义。这个总和被称为国际收支。通常来说,官方储备的变化非常小。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Dismal science沉闷的科学
Paul Krugman's London lectures
保罗克鲁格曼伦敦演讲

Dismal science
沉闷的科学(注1)

Jun 11th 2009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The Nobel laureate speaks on the crisis in the economy and in economics
诺贝尔奖得主就经济危机和经济学问题发表演讲

伦敦经济学院曾经在美国青年学者中是如此的受欢迎,以至于英国学生曾笑称其为欧洲的象征。六月八日,令人尊敬的客人-保罗克鲁格曼先生,回到伦敦经济学院为一年一度的莱昂内尔罗宾斯纪念典礼做演将。克鲁格曼先生曾在二十一年前的罗宾斯纪念典礼上发表过演说,在当时的三场演讲中,他试图解说两大问题,即“为什么经济学家不对灾难进行预测?”和“世界经济如何走出衰退?”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引发危机的的直接原因是“全球房地产泡沫之母”。很明显,住房价格已经涨得太高了,虽然决策者们对此看上去并不是很肯定。令人吃惊的是泡沫的破灭竟然会具有如此破坏性。“我不曾想到它会产生如此糟糕的结果,”克鲁格曼先生说。

金融系统是一个大盲点。人们所犯的错误是认为“银行看上去就像是吉米•史都华(注2)能够掌控一样”,出纳员在大理石建筑中排队领取保证金。(注3)而事实上银行是任何通过短期借款来进行长期融资的机构,很难一下子卖出所有金融品。影子银行体系对于经济来说与普通商业银行体系同样重要,但却脆弱的多。这一体系的崩溃其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的银行倒闭在现代的重演罢了,克鲁格曼先生说。

影子银行(注4)过度借款也造成了消费恐慌。由于房价的暴跌,消费者们争着将更多的钱放进银行。通货膨胀的消失使他们的抵押债务所面临的形势变得相当严峻。这种强烈的财富保值意识宏观加总后反而弄巧成拙,因为这抑制了支出和收入。它也使得传统的货币政策变得无能为力,因为为了阻止过多的储蓄,利率已经为负了。

这创造了一个财政政策的新作用。如果零利率不能刺激消费,那么政府就必须代为支出。这个补救措施源自经济学研究,因此不是毫无价值的。但问题是“我们所使用的这种经济学分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可以追溯到凯恩斯,他是为数不多的因危机而成名的经济学家中的一位。(另一位是海曼明斯基,他的主要观点是稳定导致过多债务从而引发崩溃。)宏观经济学在近30年中的多数研究说得好听点是毫无用处的,说的难听点甚至是有害的,克鲁格曼先生如是说。

至于经济,恢复健康的道路将是漫长而又痛苦的。从过去的泡沫危机中得到的启示是由出口带动经济复苏是无益的,“除非我们能找到另一个星球并对其进行出口”。否则,想要经济复苏就不得不等待储蓄的重建,而那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比危机发生前更高的通胀也许有帮助,他说。
-
注释:
1.经济学常常被称为“沉闷的科学”,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带来坏消息。经济学不那么讨人喜欢,认真的经济学家常常带来泼冷水似的意见。他们会指出一个表面上看来很吸引人的项目,很可能结局并不那么美妙。

2.吉米•史都华:即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好莱坞影星,主演过《费城故事》、《后窗》、《迷魂记》、《桃色血案》等名片。

3.关于这句话,我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克鲁格曼所指的应该是史都华所演的《风云人物》中的场景,这部片子我现在在下,看过之后应该就可以理解了。

4.所谓影子银行系统,就是一群非银行机构,但是它们又确实在发挥着一整套银行的功能。比如它们将房地产贷款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The regulatory rumble begins大张旗鼓的金融监管改革开始了
Overhauling financial regulation
金融监管大变革

The regulatory rumble begins
大张旗鼓的金融监管改革开始了

May 28th 2009 | BERLIN AND NEW YORK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In America and Europe, new rules are already running into stiff resistance-mostly from regulators themselves
在美国和欧洲,新的监管制度已经在遭受严重的抵制–而大部分的抵制来自监管者本身

最近,在被问及金融监管问题时盖特纳解释道:“在民众仍然对伤痛记忆深刻的时候你是想要做出改变的”。在意识到危机已经进行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一直强调要从救火队员转变到制定出监管应该如何改革时,美国财政部想要把握住时机。盖特纳计划在六月中旬开始对金融监管进行一项彻头彻尾的改革。巴拉克-奥巴马说过他希望在年底前将监管改革签署为正式法案。

欧洲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在5月27号公布一份金融监管改革的蓝本时,欧盟主席巴罗佐称:“已经没有耽搁的余地了”他宣布计划成立两个名字响当当的机构:一个是欧洲系统风险理事会,希望它能就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早期警示,另一个是欧洲金融监管者系统,这应该是一个汇集了全欧盟监管者的超级委员会。

成立这两个机构的初衷是很好的。二者都倾向于修正欧洲银行制度和监管的基础法案;也就是说,尽管银行可以自由的进行跨境操作,但是他们只受本国政府的监管。就像危机所揭示的那样,一个国家的疏忽会将混乱延伸到其它很多国家。然而,这项计划的可能性有没有被考虑过还不清楚。

“欧盟委员会将速度和草率搞混淆了”布鲁塞尔的一家咨询业巨头Bruegel的Nicolas Véron说道,“这些新的权力机构的管理方法,授权以及资金来源都还没有真正的安排好”拥有最大的银行中心的英国尤其关心被提及的这些制度,因为它们可能会将伦敦城银行的部分监管权转交给布鲁塞尔。

同时,在美国,监管制度的改革遭遇了严酷的正面抵制,抵制部分来自会被束缚的银行家,但是来自监管者和法律制定者的抵制甚至更猛烈。银行家可以接受今后被强制要求设立更大的资本金缓冲,虽然这样可以抑制其收益率,他们也能接受更强的针对资产负债平衡表流动性的管辖。监管网络会覆盖到涉及对冲基金的灰色银行体系,货币市场基金等等诸如此类在繁荣时期吸引了大量金融行为的方面。

然而,大型的银行仍然具有足够的游说能力来确保并非每一项改革决议都是针对他们的。的确,在经历了最近针对信用卡的严酷改革后他们还处在舔舐伤口的阶段。但是政府关于衍生品的改革提议令银行家们感到很高兴,尽管该提议要求的资本金充足率更高,但是在这一提议下证券商可以继续在交易所外兜售按客户特定需求制定的掉期交易合同。

随着危机的加深,美国的银行家们为监管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制定新的制度来减少危机再次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一家大银行的行长称:“我会接受一项将创新速度略微减慢并且会减少我3%收入的制度吗?如果这种新的制度承诺带来更大的稳定性的话,我当然会接受。”

对一些人来说,更严谨的监管制度甚至可以带来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在更加苛刻的贷款条件下,银行再都不能为了迎合企业的非监管部分而降低自己的借款标准。银行界的幸存者们还可以从更加高的准入门槛中获益。

从整体来看,华尔街经历了奥巴马班组的言行不一。一位银行说客称:“财政部正在逐渐的学习如何一方面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以表示他们能够理解政府的愤怒,另一方面维持一个生机勃勃的财政部门”.另外一项针对其顶住权利机构催促能力的测试会在接下来几周公布,也就是财政部公布高管薪资制度的时候。

对监管制度改革最顽强的抵制并不是来自华尔街而是来自华盛顿,华盛顿的政府官员,监管者和国会领导人们正深陷在地位之争和意识形态斗争中。监管制度方面的咨询专家Bert Ely称:“关于改革的观点被搞得七零八落,每个人都在反对每一个观点”。

即使是主要的银行机构间意见也不一致。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Sheila Bair和财政部金融局的John Dugan曾就Bair先生提出的储蓄保险改革的想法展开过争论。同样,Dugan先生也反对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推行的对衰退的非银行机构进行清算的单一职权主张,这一主张曾经运用在银行机构身上。

更糟的是,各方还没有就系统风险监管达成一致意见,而这项监管可以识别并作用于还处在萌芽状态的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管理者希望联储能扮演这一角色,但是国会的很多人士反对这样的提议。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参议员Dick Shelby曾经指控盖特纳借危机之际给予了联储过多令人无法接受的权利。同时,Bair先生建议由一家综合机构理事会来执行(或者至少是监督)系统监管,尽管包括许多人Dugan在内的许多人担心这样的监管委员会会引发无作为,但是Bair先生的建议还是很具有吸引力。

针对现有监管的革新而展开的更大的一场争论正在酝酿中。各机构之间陈旧的相互重叠的链接需要通过将重心重新转移到公司行为上而非其法律形式来进行革新,这一点毋庸置疑。据称,白宫正在考虑将四家银行监管机构合并成一家,尽管这一想法变数还很大。

针对诸如贷款,信用卡和共同基金这样的消费者产品成立一个超级监管机构的计划还处在萌芽状态就已经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在这轮洗牌中会惨遭重创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同美国国会尤其是负责对其进行监管的参议员银行委员会之间有着深刻的友谊,而任何一项革新都是需要国会点头的。公共抚恤基金也加入到了削减SEC权利的游说中。

此外,经济学上合理的东西在政治层面上可能并不具有执行力。尽管将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合并在监管衍生品上确实有意义,但是在国会权势巨大的农业特别委员会可能会阻碍这样的变革。

在其他一些几首的问题上,争论才刚刚开始,例如:针对那些规模太大从而表现不好的银行,该执行什么样的制约或是是否要拆分一些银行。国会领导们甚至在是否要逐一的通过新制度还是将所有的制度都揉成一个巨无霸的法案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所有这些都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权威人士预计09年可以通过的新的金融监管制度(如果有的话)是凤毛麟角。金融监管改革的姗姗来迟会正中金融业下怀,同时会达到像当年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一样轰动一时的效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在安然公司丑闻后仓促制定的。但是,如果一项本可以提高稳定性的措施沦为政治受害者的话,所有人的处境都会变得更糟糕。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Eggs and baskets鸡蛋和篮子
Lloyd's of London
伦敦劳埃德商船协会

Eggs and baskets
鸡蛋和篮子

May 28th 2009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After AIG, firms buying insurance are keener to spread their risk. But how?
AIG之后,多数买保险的公司更加热衷扩大他们的风险。而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Rex Features  Spelling is not the only improvement
拼写并不是唯一改进的地方

世界上最大的、最吝啬的、据认为最安全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于2008年9月倒闭,变成了美国政府的兵器,它的竞争对手肯定发出了一些欢呼声。许多人希望赢得它的客户,特别是一些大公司,他们妄想着与他们地位相当的公司会高度曝光。保险公司的大风险投保模式,像建筑和矿井,也有可能改变。与其让少数保险公司向这些建筑业和矿井业发出订单,也许把这些风险出售给更多公司会更稳妥些,不仅仅通过劳埃德商船协会,该保险市场于1688年在伦敦的一个咖啡馆建立。

大概8个月左右,重大变革还未开始。奥纬咨询公司的一位顾问Andrew Rear说,美国国际集团的客户没有被惊跑。公司的忠诚分子认为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保险业部分的营运仍然安全,避免了它的敢死队引发的冒险。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自从保释法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保持3A级信贷率。尽管美国国际集团拒绝破产,但客户们的直觉告诉他们自己多样化还是有可能继续维持得下去的。伟莱集团的保险经纪人Sally Bramall说,大的保险公司不再被认为是最安全或者最好的,而且客户也希望将他们的投资投放到更多的篮子里去。

投资者该怎么做呢?然而,他们当中很少人清楚该怎么做。也许传统的期约市场会是比较好的选择,最著名的就是劳埃德商船协会。那么,客户雇用一个经纪人来将自己的风险放到多个企业集团去(这些企业集团通常由外部的保险公司主导)。即使客户得到一个合约,但潜在的损失已经被分散转移了。因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时共同拥有的,客户作为最后贷款者,同时拥有企业集团成员的资金和由所有成员建立的共享现金池的有价证券。

Bowring Marsh是一个保险经纪人美世公司的一个单位,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格雷戈里称,客户尤其赞赏劳埃德商船协会的保险公司在处理不同寻常且复杂的风险时的技巧(尝试让丑女贝蒂微笑)。大多数观察者注意到它也在改善风险管理,这样应该能防止私人集团不受规矩约束,或者变成“一哄而起”的受害者,一个业界经验丰富的人士说“一哄而起”是劳埃德商船协会历史上的弱点。

此外,大多数保险公司相关的清洁标准,劳埃德商船协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非常干净,然而对有毒资产的索赔于20世纪末把协会推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被分成了若干部分给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于客户来说,用一套措辞和术语来订立一份单独的合约,这好处是不可低估的。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一些保险公司,已经立下了内容略有不同的合约,这不同之处引发了一两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争辩,一位Keefe, Bruyette & Woods的分析家Chris Hitchings说道。

尽管如此,向期约市场大幅度转移似乎还不会马上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劳埃德商船协会的规模相对缺乏。欧洲首席保险公司就非人身保险金的文书和负债资产表魅力可以与之匹敌。这样公司的商业巨作应该允许他们的客户从多样化中受益。万一他们制造一个“美国国际集团”。就还有其他方法转移风险。经纪人已经拿到了大单的生意,并且在私人公司当中分散开来,劳埃德商船协会和其他市场,比如百慕大(这不仅用期约模型,而且还经常将保险公司的分包合同风险转移给同行公司)。以后,许多客户可能只指示他们的经纪人分割业务甚至解决整理复杂事务。
发表于 2009/9/16 16: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支持,我也不能掉队,跟上!
发表于 2010/3/13 2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经典啊!
发表于 2011/9/23 1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还可以学习英文.
发表于 2011/12/21 18: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收藏
发表于 2012/3/27 2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像在verycd有下载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3:01 , Processed in 0.022337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