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9/8 17: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人杂志双语阅读:
Consumer spending in Asia:Shopaholics wanted
Consumer spending in Asia
亚洲消费状况
Shopaholics wanted
购物狂时代该来了?
Jun 25th 2009 | HONG KONG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Can Asians replace Americans as a driver of global growth?
亚洲人能够代替美国人做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吗?
时下亚洲新兴经济体们的恢复势头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迅猛。在美国工业生产继续下滑的5月,亚洲新兴国家的产出已经回到了它们危机前的水平(见表一)。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此外尽管该地区较小经济体的生产比去年仍有所下降,但最近这些国家也在渐渐恢复。台湾截至5月的工业产出年度化增长较前三个月上升了80%。摩根大通预计二季度亚洲新兴经济体年度化增长率将达到7%。
亚洲与美国脱钩的能力说明该地区经济下滑只是部分由于美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大多数亚洲经济体内需下降要比净出口下降对经济影响更大,这就解释了GDP增长率暴跌的原因。2008年上半年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暴涨让利润和消费能力双双缩减。从紧的货币政策旨在遏制通胀却进一步使得内需受到抑制。
近期工业生产的回复显示制造商产品积压的状况正在结束,同时多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也已起效。但是这些原因造成的增长终会消失,同时面向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市场看上去依旧疲软。因此除非让内需,尤其是让消费振作起来,否则亚洲经济体的回复之路依旧前途坎坷。
消费者消费的胃口在这一地区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国、印度和印尼在全球经济下滑期间消费额年度化增长率超过了5%。中国的零售销售额去年暴增了15%,但这个数字是被夸大的,因为它包括了政府采购的花销,但是官方的家庭调查显示真实的消费增长率依然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9%。今年截至五月,家用电器销售增长12%,服装销售增长22%而汽车销售增长则达到了惊人的47%。
该地区其它地方由于受增高的失业率和工资水平下降的影响,消费增长步履蹒跚。香港、新加坡和韩国一季度真实消费较去年下降了4-5%,这比美国的情况还要糟糕。但是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希-纽曼认为,当下消费止跌上升的趋势已初露端倪。台湾的零售业销售额到五月为止已连续3月上升。韩国百货商场销售额到五月为止也上升了5%。
人们通常认为新兴亚洲经济体有着大量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而这却并不能使它们在世界贸易中占有应有的比重,因为亚洲的消费者倾向储蓄多过消费。但这却并不真正符合事实,在过去五年中崛起的亚洲国家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这要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消费占GDP比重确实下降了,但这并不表明消费减弱,而是因为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更快。与美国消费相比,亚洲消费是暴增了。
(见表二)
在大多数亚洲经济体中,个人消费占GDP的50-60%,这个数字并不比收入水平相同的其他任何地方低。然而中国是个例外。个人消费占GDP从2000年的46%下降到了去年的35%,这个数字才是美国的一半。以美元结算的话,消费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新加坡的消费也很低,不足GDP的40%)
这也解释了中国政府为何最近比任何国家都大力促进消费。在过去6个月中北京政府颁布一揽子激励政策来鼓励家庭打开他们的钱包。农村居民得到了购买车辆和电视、冰箱、电脑以及手机等商品的政策倾斜;城市居民则得到了购买汽车和家电换新方面的政策倾斜;小排量汽车的税率也被下调。随着农村收入增加,消费上升有着巨大潜力:与城市家庭近乎每家一台相比,只有30%的农村家庭拥有电冰箱。
政府也在今年颁布了几项举措改善社保网络,比如对医疗卫生领域加大投入、向低收入家庭发放养老金和收入补助。6月19日还命令2005年以来的国有上市公司向国家社保基金转让10%的股份,以稳固后者资产。虽然看起来短期效果有限,但是如果这一系列举措能够缓解家庭对未来养老金和医疗问题的担忧,长远的看还是能鼓励人们存得更少花得更多的。
另一个刺激消费的方法是让借贷更容易。多数亚洲国家家庭借贷不足GDP的50%,与此对比发达经济体这个数字在100%左右;在中国和印度则更是少于15%。韩国却是个特例:与美国一样,家庭举债和他们收入一样多,储蓄率也已经在过去十年中从可支配收入的18%下降到了只有4%。在其他亚洲经济体中面向耐用消费品的金融服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幸运的是,中国银监机构已经在5月宣布了一些规则草案,允许中外机构建立消费金融公司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个人贷款。
这些措施只不过是正确方向上有限的一小步。但亚洲各国政府想要将增长平衡由出口向内需转变的更大实验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它们是否允许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这种再估价将会提升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并让企业有理由转移资源为国内市场生产商品。但迄今为止,政策制定者们都不情愿让货币升值太快。
亚洲的消费已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甚至在危机之前,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要比美国消费者稍大一点点(在完全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的前提下)。而如果亚洲人能够充分享用他们辛勤劳动的果实,而不是通过低估本国货币补贴西方消费者的话,这种作用将会更明显。现在是将消费能力从西向东做更大转移的时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