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修性模型的建立
维修性模型用来表达系统与各单元维修性的关系,维修性参数与各种设计及保障要素参数之间的关系,供维修性分配、预计及评定用。
建立维修性模型的一般程序可如图1所示。首先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对分析对象进行描述,找出对欲分析参数有影响的因素,并确定其参数。然后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收集数据和参数估计,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
|
|

图1 建立维修性模型的一般程序 | |
2.维修性分配
维修性分配是为了把产品的维修性定量要求按给定准则分配给各组成单元而进行的工作。
(1)维修性分配的一般程序
1)进行系统维修职能分析,确定每一个维修级别需要行使的维修保障的职能和流程。
2)进行系统功能层次分析,确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维修措施和要素。
3)确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维修频率。
4)将系统维修性指标分配到各单元,研究分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权衡。
(2)维修性分配方法
常用方法见表1。 | |
表1 维修性分配的常用方法 方
法 | 适
用
范
围 | 简
要
说
明 |
等值分配法 |
各单元相近的系统;缺少维修性信息时做初步分配 |
取各单元维修性指标相等 |
按故障率分配法 |
已有可靠性分配值或预计值 |
按故障率高的维修时间应当短的原则分配 |
按故障率和设计特性的综合加权分配法 |
已知单元可靠性值及有关设计方案 |
按故障率及预计维修的难易程度加权分配 |
利用相似产品数据分配法 |
有相似产品维修性数据的情况 |
利用相似产品数据,通过比例关系分配 |
保证可用度和考虑单元复杂性加权分配法 |
有故障率值并要保证可用度的情况 |
按单元越复杂可用度越低的原则分配可用度,再计算维修性指标 |
| |
3.维修性预计
维修性预计是为了估计产品在给定工作条件下的维修性而进行的工作。它的目的是预先估计产品的维修性参数,了解其是否满足规定的维修性指标,以便对维修性工作实施监控。
(1)维修性预计的一般程序
1)收集资料。首先要收集并熟悉所预计产品设计资料和可靠性数据。还要收集有关维修与保障方案及其尽可能细化的资料。
2)系统的职能与功能层次分析。
3)确定产品设计特征与维修性参数的关系。
4)预计维修性参数值。利用各种预计模型,估算各单元和系统的维修性参数值。
(2)维修性预计方法
维修性预计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维修性预计方法要点见表2。 | |
表2 常用的维修性预计方法 方
法 | 适
用
范
围 | 简
要
说
明 | | 概率模拟预计法 |
机载电子和机电设备、系统外场修复时间等参数 |
通过基本维修作业时间分布估计,逐步计算、累加,求得系统停机时间分布参数值 | | 抽样评分预计法 |
电子系统与设备的修复时间预计 |
利用随机抽样原理,结合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专用核对表评分和计算停机时间 | | 运行功能预计法 |
各种系统与设备维修时间预计 |
将修复性维修与预防性维修结合在一起,把任务过程分为若干运行功能,利用所建模型计算维修时间 | | 时间累计预计法 |
各种电子设备的维修参数值预计。也可用于其他装备 |
以某个维修时间已知的单元为基准,通过对比确定其他单元的维修时间,再按维修频率求均值,得到修复性或预防性维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