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155|回复: 268

[議論] 前沿话题——管控一体化的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探讨(讨论更新至2011年3月,欢迎回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8 1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試圖探討管控一體化成為技術標準的論證
      筆者(即吳江,英文名叫:Kong),於二十多年前,開始作為始創,現場總綫構想的美國OPTO 22公司。在中國圈獨家總代理之後。就一直體會到:由筆者首先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頗值得大力推廣。作為多樣化《管理》(Management)模式;不同應用的《辦公室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不一樣的自動化項目,如:《工業自動化》(Industrial Automation=IA)。互相所存在的鴻溝。而成為彼此無縫(Seamless)結合的整體系統,所存在的難題。
      為了在中國圈,快速地推動OPTO 22的產品,進入中國圈的市場。曾在中國,國内主要城市、台灣、香港、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舉辦了不少研討會(Seminars)和產品演示和説明會(Presentations)。而在同一場合,筆者亦同時,把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多番做出介紹。當然同時,也有大量派發,由筆者所編撰,與管控一體化相關的專文,廣為推廣和宣傳。因此,最少在傳播管控一體化的理念方面,確曾散播了些種子。
一直都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並最後認爲:辦公室自動化(OA),發展到今時今日。由於不同檔次和功能的ERP系統,差不多被先進國家,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達到只要,化點錢,就可隨時選擇到不少,隨手(On The Selves)可得,手到可拿來拼湊使用,ERP系統的境況。而且在國内,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及企業,實在太多。所以互相競爭,極爲慘烈!所以才鼓動,海之大網絡高層。包括ERP從業相關人員,應不再遲疑和漠視此一嚴峻的情勢。仍繼續埋首,只去深化ERP,單一而不具新意,亦無多大空間的技術。而不往前跨上另一台階。要爭分奪秒,把《辦公室自動化》與《工業自動化》。包括《管理》(Management),相結合而成爲:【管控一體化】(Integrated Management with OA/IA或Integr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with OA/IA,此方面的英文術語,仍未被作最後定奪)的話。那辦公室自動化(主要指的是ERP)的前路,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道路,將會愈走愈窄!也就是說:大家正面對,將來會變成事實的上位(主)機(Main Frame的ERP系統)與下位機(終端,即Terminals)群。包括與前端現場,智能化單元。共被組成一整體化。而成爲,分散式的固網或無綫,遠程聯網【管控一體化】的系統。將成爲即將來臨,各類自動化合一,高科技的主流。
      為了上述原因,才特別邀請,跟我一起工作過多年。並曾在國内西南地區,協助筆者一起推動過STD總綫,成爲中國技術標準的王幼成高工,編撰一下專文。目的希望起個帶頭作用。以便可在這方面,投下一顆石頭,在海之大網絡,激起些漣漪。盼能引起有關高手的關注,共同促進【管控一體化】技術,成為中國,甚而國際的標準。以下所示,乃王高工的專文。
       以上可被當作王高工專文的前言,由吳江撰述於2010年,2月19日

   《管控一体化的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探讨》
       管控一体化(MCI。吳江就「MCI」,這一英文縮寫術語,作出註解:因有些國内人員,用中式英文縮寫字串,作為代表:管控一體化的含義。但根據吳本人的認知,不認為此乃正確地就用: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gration,即縮寫為:「MCI」,乃適當的英文術語。而且通過,雅虎及或谷高,進行搜索,結果搜索不到,任何跡象有表明: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gration,即縮寫為:MCI,即被含義為:管控一體化)作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的综合系统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整体自动化的基础。
“管控一体化”综合集成的模式实际上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已经形成并得以成功实现。
      在CIMS系统中: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则是一个典型的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所采用的MRPⅡ原理技术正是ERP的前身;
      通讯网络系统(CNS)将FMS与MIS有机地互连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系统,实际上就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图1是CIMS系统的集成原理示意图。

       1.jpg
      但是,在典型的CIMS系统作,作为CNS通讯协议的是MAP协议集,不是标准的ISO开放互联模型,更不是WEB模式的互联网,也不是基础自动化设备通讯采用的控制总线或现场总线。其根本的原因是:“实时性”!即: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系统具备“实时响应的能力”,管理信息系统并不严格要求“实时”,而开放互连网络则肯定是非实时信息通讯系统。这就突显出“管控一体化”实现的第一个矛盾——“时效需求”。
企业的价值活动基本上分为“管理”和“生产”两个层面。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经典系统结构有:
       PLC:以稳定空间序过程为对象的顺序控制;
       DCS:以工艺流程为对象的动态调节控制;
       IBus:插件化工业控制总线系统(例如:STD);
       IPC:基于PC系统结构的工业级计算机、以控制模型为对象的随机调节控制。
       无论上述何种自动化控制体系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技术特点,即:控制信息或数据的通讯传输建立在“工业总线”基础上,例如:计算机系统标准I/O总线的RS232、RS422/485;生产过程实时控制的各类“现场总线”(如流行的CAN);计算机系统标准实时控制系统总线(如:STD)。但是,所有这些适合实时过程控制的总线与开放互连网络系统并不能实现实时地直接互连。而这些过程控制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却基本上是建立在经典的互联网基础上。这又突显出“管控一体化”实现的另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互连需求”。
基于上述认识不难看出:解决“时效需求”和“互连需求”是构建“管控一体化”的两个关键。对“管控一体化”的技术或工程的认识与原则基点正是从这一根本问题出发。
      如果考察工控业界 “管控一体化”的技术理论现状可以看到,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
     “管控一体化”是ERP与现场控制层的中间层,它以生产过程控制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控制等信息的处理、分析、优化、整合、存储、发布,运用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建立覆盖企业生产管理与基础自动化的综合系统。
      基于上述“中间层”观点,从原理逻辑层面考虑,自然会将“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原理模式”归结为:基于网络接入技术的“桥接管控”模式,如图2。

       2.jpg
       这种“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模式的出发点是“从企业资源计划(ERP)出发考虑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基础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是一种基于“改造”的“改良”策略。
      问题是:
      1、 企业管理信息并不仅仅涉及“资源”,在信息化社会还有“非资源性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则还有完全不同于“资源计划”和“信息管理”的“企业知识管理”。
      2、 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和公司治理已经提出了“管控”的要求、规范和方法。
      因此,现代企业的管控一体化不应当是仅仅满足“资源计划管理”的信息系统,而应当实现企业所有价值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即:全面的整体管控一体化。
      为此,可以考虑的策略应当是:基于网络化控制单元/模块的“基础设备网络化”模式。这一概念模式下的“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原理示意如图3。
在这种模式下,基础自动化设备均应为:
  IPC型的计算机智能化前端;
  ◆带标准Internet接入功能(包括:有线或无线接入选件);
  ◆支持基于TCP/IP的网络通讯;
  ◆支持各类自动化I/O接入;
  ◆支持高级语言编程;
  ◆完整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开发工具系统;
  ◆工业标准硬件设计。

      3.jpg
      可用于上述集成模式的现场基础自动化设备的实现如:
      1、 用于智能建筑自动化的BACnet标准产品,已涵盖温度控制、空调环境设备、消防设备、照明控制等。
以BACnet标准楼宇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智能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及智能化楼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CNS)籍由综合布线系统(GCS)实现互联,并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构建为一个实现智能建筑管控一体化的“智能建筑(物/群)管理系统——IBMS”,是基于自动化基础设备开放互联网络化实现的行业性“管控一体化”模式。
      2、 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的Internet标准产品,例如:Digi RCM系列,包括了基础自动化所需的有线/无线标准网络接入的通用控制模块和单元部件,PLC或IPC模式自动化系统设备与开发工具。
以Digi Wi-Fi 电力监控产品为前端构建的家庭电力节能控制与管理网络系统,支持电力供应商实现电力负荷平衡和家庭节能,是专业性“管控一体化”实现的典型模式。


      后记:
      笔者曾经跟随吴江先生工作多年。在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领域工作近三十年。新千禧之年的第一个十年更集中精力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结构和标准化、规范化研究。近因吴江先生邀约,加入“管控一体化”专题讨论,为此撰写上述文字,说明个人对管控一体化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果能通过交流,为我国“管控一体化”理论、技术、应用、产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标准化,出一分推动之力,将不甚荣幸。

     计算机技术应用,高级工程师:王幼成編撰完稿於2010年,2月,18號。
   《上述專文及圖示,乃屬版權所有》
   《王 幼 成个人简历》
     王 幼 成,男,66岁,汉族。1943年,12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67年毕业于: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解算装置专业(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968年8月:参加工作。
     1972年---1982年:从事晶体管数字计算机运行、维修和功能扩充工作十年。
     1982年:赴美国CROMANCO 计算机公司学习 S100 总线微型计算机机系统、电路部件、外部设备的技术原理与维修。
     1982年6月:晋升工程师。
     1982年---1992年:在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主持国家下达的科研项目,负责科研技术管理和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其间曾参与“863计划”CIMS示范推广工作,任CA-CIMS系统规划组副组长并主持“ CA-NES网络系统”开发设计。
     1987年7月:晋升高级工程师。
     1993年---1997年:任香港赛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耀阳系统工程公司中国部高级工程师,研究与推广STD总线和OPTO 22模块化工业控制系统产品。
     1998年—-2006年:在深圳市多间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总工程师等职务,从事指纹技术、数据安全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研发与试制、生产。
     2006年8月—-2008年12月:任神迪集团(HK)有限公司深圳研发制造中心总工程师,主持国内外委托ODM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与试制。
     2008年11月——今:深圳市和发实业有限公司兼职副总工程师,负责节能光源产品技术管理,主持标准化技术管理工作。
     2009年6月:受聘担任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理事,参加地方、行业、国家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或规范的编制工作。

发表于 2010/3/9 19: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各位閲覽上述專文的有心人,    希望大家,參閲完上文以後。覺得由鄙人,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值得大家支持,甚而積極參與。共同推動為國家,甚而成爲國際,屬前端的綜合性的技術和標準的話。首先請提出閣下,個人的高見。繼而參與。這就是鄙人所期望,發生感人之事。感謝大家,對以上專文的垂注。謝謝!Kong/03-09-2010/19:43。
发表于 2010/3/12 1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看到这种观念。曾经不知道在哪看到过类似的,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
关注!
发表于 2010/3/15 1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70代经历了PC应用到管理软件的转变,有基础体会了。
70代在企业中有了实际的推行经历和与人交际的历练,有务实经历了。
70代应奋发了,承载社会责任,积级推进中小型企业运作信息化,提高社会信息化就用整体效益。
发表于 2010/3/15 19: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A


    經理,趙山先生,    非常感謝閣下,對我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感到興趣和認同。同時,並訴諸於行動。謝謝!

   其實於廿多年前,因我在國内,推動STD BUS(總綫,台灣稱之爲:匯流排)的技術和標準。加上稍後,再推動,由OPTO 22所首先創立的現場總綫(FIELD BUS)概念的同時。因當時,強烈地感到,我國在這方面,有確切的需要。故始創了《管控一體化》,這個意念。一併作出推動。因我的關係,不管STD總綫,又或CcompactPCI總綫,都相當成功地,被國家接受,並成爲國家的標準。而且我亦是STD總綫與CompactPCI總綫,兩個研製協會,唯一的高級顧問。照我個人的估計,可能當時。我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這個非常前沿,輔助軟技術的概念,太超前,太有前瞻性。又或當時,適合的環境,仍未十分具備。因此,國家並沒有,太銳意地使其,立即被推動,成爲有咱們中國特色的前沿技術和標準。因這個項目,要被推動起來,涉及的面,確實相當廣泛。不管如何,我當時所散播的種子,並沒有被人忘懷。故此,時有人提及。但均非我所倡議的理念,有有太多吻合的地方。

   當我接觸ERP100網、Bob,魏博及W.J.,兩位先生之後。覺得他們,基本具備了,要推動我所創意,《管控一體化》理念。所需的平台和條件。因此,就開始着力,協助ERP100網、Bob與W.J.兩位,把管控一體化,被推動成爲國家,甚而國際的前沿技術和標準。這種推動工作。少不了閣下,相類似的同道,鼎立襄助才成。吳江(Kong)謹啓於03-15-2010/19:37。
发表于 2010/4/1 00: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閲覽本專文的各位親愛的網友,   若閣下對管控一體化,這一理念,真的關心和感興趣的話。何不到本平台的姐妹專欄:A-A智庫專欄,瀏覽由Bob所新設的《管控一體化》欄目。並閲覽被特別貼在該欄目内,多篇相關,新的專文?吳江(Kong)謹釋/04-01-2010/00:46。
发表于 2010/4/5 17: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0/4/8 15: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控一体化必是大势所趋,现在的市场正处于启蒙期。但是现在真真用于企业的整体方案尚待完善。
发表于 2010/4/8 15: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现从事管控一体化的市场推广,如有需要管控一体化的相关资料可以联系
发表于 2010/4/8 2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幸能读到吴江先生的专文,当今工业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成熟,企业对信息需求越来越大,从需求,计划,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产品可追溯直到企业管理,无不伴随着大量的信息流,信息采集,分析都是为更好利用信息来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是控制基础,"管控一体化"是必然
发表于 2010/4/14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BOB的帖子,像是刚听完交响乐,很感动,很有回味,看完之后有很多想法。“管控一体化”这个名词挺新颖的,新的东西需要尝试。在几年前,邓超先生也提过类似的思想,不过他称之为的是“标准系统”。不过真正这个时代能否到来,真的需要一些勇士去拼搏!
发表于 2010/4/14 19: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A


    Sam,趙山先生,   我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跟時下所謂的<管控一體化>,在本質上,有不少的區別。詳見現在,發佈在本網,論壇内的A-A智庫,管控一體化專欄裏,多篇有關專文,便知分曉。我即將,發通電郵給閣下,以説明這方面的事宜無誤。謝謝!吳江(Kong)/04-14-2010/19:53。
发表于 2010/4/14 22: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A-A


    Yuan Qiang(袁強先生?),    難得閣下,對我在A-A平台暨A-A智庫,兩專欄裏。特別在A-A智庫,《管控一體化》欄目内。現在已貼有,足夠數目與《管控一體化》理念,議題有關的專文。讓閣下理解,我本人於二十多年前,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的真正含義。亦足以讓閣下,為上述議題。撰寫點閣下,就這議題的看法或建議專文。以便大家共同,促進有關事項和偉擧。假如閣下真有興趣,這樣做的話。請把閣下草擬好的專文,再加上閣下的個人簡歷。通過我的電郵地址:aangkong@netvigator.com,發給我。加上我的引言或附註,然後被貼到A-A智庫,《管控一體化》欄目内。加強這方面的聲音和影響力。好嗎?吳江(Kong)04-14-2010/23:13。
发表于 2010/4/14 2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求知


    求知先生,   閣下在留言裏,所用的“求知”為名,肯定是筆名或代名?無論如何,閣下能對我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感興趣。謝謝!現時在A-A智庫專欄,内裏的《管控一體化》欄目内,有許多新的有關專文。請再作閲覽。若閣下閲覽後,有何意見。請通過我的電郵地址:aangkong@netvigator.com,盡速與我聯係。謝謝!吳江(Kong)/04-14-2010/23:29。
发表于 2010/4/14 23: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simon_hz


    Simon_hz,   閣下的留言,對《管控一體化》的認知。確實令我,感到欣慰和得到我的極度讚賞。閣下能否在我的個人專頁,留言讓我知道,如何可通過電郵,與閣下聯係。或通過我的電郵地址:aangkong@netvigator.com,與我聯係?與此同時,閣下亦可從A-A智庫專欄内,《管控一體化》欄目裏,閲覽到更多、更新的有關專文。謝謝!吳江(Kong)/04-14-2010/23:46。
发表于 2010/4/14 23: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pockey吉


    Pockey吉先生,     難得閣下,對我於二十多年前,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評價那麽高。謝謝!當閣下再參閲,最近才被貼到,A-A智庫專欄内,新設的《管控一體化》欄目裏,更多更新的有關專文後。或許閣下,對管控一體化的看法,有一番不同的想法。請通過我的電郵地址:aangkong@netvigator.com,與我聯係。好嗎?吳江(Kong)04-14-2010/23:57。
发表于 2010/4/15 11: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各位閲覽本專文,並對管控一體化,感興趣的朋友,   請大家就管控一體化的理念與議題。各抒己見,多給予意見和建議。爲此,起哄為一較大的聲勢。亦即是,造勢!以便政府相關部門,盡早介入和支持。謝謝!吳江(kong)/04-15-2010/11:50。
发表于 2010/4/22 23: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yuanqiang


    求知(Yuan Qiang,袁強?)先生,       看來閣下,對我於多年前,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有所體會。首先感謝閣下,對管控一體化,這一議題關注與留言。假如閣下,真的對管控一體化,有興趣參與推動的話。能否在我的個人專頁,留言並告知,聯係到閣下的電郵地址。亦可凴我的電郵地址:aangkong@netvigator.com。通過電郵,與我聯係。我一定會樂意,跟閣下互相,直接探討有關事項無誤。候覆。謝謝!吳江(Kong)/04-22-2010/23:35。
发表于 2010/4/23 1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大家對管控一體化,感興趣的朋友們,    大家共同努力,通過W.J.胡萬軍先生,以及Bob魏博先生等人,牽頭之下,利用ERP100網這個有利的平台,推動起來!吳江(Kong)/04-23-2010/11:30。
发表于 2010/4/23 1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samzhao331


    趙山(Mr. Sam Zhao)先生,   首先非常感激閣下,對我於許多年前,所創意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感興趣及支持。表示感謝。謝謝!就此事項,我會盡早,給閣下電郵。吳江(Kong)/04-23-2010/19: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4:27 , Processed in 0.033315 second(s), 2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