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张哲:平衡在变与不变之间
摸索中开始了HR生涯
初遇职业困惑——做技术还是做管理?
1994年从北京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张哲在北大方正集团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时,作为校办企业的优秀代表,方正品牌已如日中天。王选教授作为优秀民族产业的代表人物,他领先的中文电子排版技术也成为方正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能在这样的企业开始职业生涯,让初出茅庐的张哲兴奋了好几天。
然而,一年下来,硬件开发以及技术文档管理的工作并没让张哲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她发现自己对电容、电阻以及编写驱动程序等工作其实并不太感兴趣,或者说她感觉自己要想在技术开发方面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从知识结构到内驱力都有很大的限制。到底适合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长处、让职业生涯不断地上台阶?她开始了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内部跳槽,机遇自己把握
就在张哲对技术开发的职业方向开始动摇时,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方正集团由排版系统起家,1992年开始涉足计算机分销业务,主要代理销售国外品牌电脑。两年多的电脑分销经验,使方正感受到电脑行业强劲的发展潜力。1995年,公司决定创立自有品牌,开始自己生产电脑。得知公司要启动新业务,张哲便有了尝试新发展方向的想法。于是,她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申请一些额外工作,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当时所在的部门除了硬件开发以外还有技术公关的职责,到科委、电子部(现在的信息产业部)等机构申请新的技术项目以及参加相关会议等。这些工作让张哲接触到了技术以外的领域,并从这些经历中体会到“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要完成一件事情往往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就能做好的,影响一项工作成败的因素很多。这让张哲最早体会到工作不是解方程式,需要考虑环境、时机、沟通方式等因素,她渐渐成熟起来。
积极的态度让张哲争取到一次ISO9000质量体系培训的机会。培训之后不久,公司开始申办首批计算机类生产许可证。由于许多审批程序要求与ISO9000 有相似之处,申办工作正式启动时,张哲便主动提出申请,要求负责此项工作。很快她的申请就被批准了,并且被委任为主要的负责人。很久之后,她才得知领导之所以让她负责这个项目,不仅仅因为她接受过相关培训,更是因为一件小事让她获得了计算机事业部总经理的认可。事情是这样的:
在几次关于生产许可证申办的沟通协商会上,张哲为提高会议效率,每次会前都把会议讨论议题的背景材料以及讨论提纲等按出席人数准备好,会中认真做好记录,会后将会议纪要及时反馈给与会者。这些事在今天看来都是开好会议的基本要求,可当时在方正还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张哲的认真与细心给总经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很快批准了她的申请,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多次帮助她完成了重要的内部“跳槽”。这件事让张哲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的态度,因为好的机会也会蕴藏在不经意的小事中。
在张哲的努力下,方正公司顺利拿到了电子部签发的首张计算机类生产许可证。后来,张哲便顺理成章地承担了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工作,从此她才真正从技术开发转向了管理岗位。
1998年初,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组建了市场公关部。市场工作需要争取行业主管部门——电子部的政策支持,而张哲在申办生产许可证时与电子部工作人员建立的良好工作基础,使她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在总经理征求张哲意见时,出于对公司业务的热忱以及想尝试未知领域的愿望,张哲同意了。调到市场公关部后,张哲任副部长职务,并接手了市场费用的管理工作。半年后,张哲感觉市场费用管理工作的挑战性和发展空间并没有想象的大,自己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心中开始有些不安分了。
1998年的下半年,方正集团的计算机业务初具规模,集团决定借壳上市,把由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经营的个人电脑业务上市运作。公司上市后, “方正科技”的管理体系必须与方正集团剥离,并组建完整的管理机构(以前方正集团下属分公司的人事事务都是由集团统一管理的)。此时,行政人事部的成立便顺理成章,部门需要一个对公司的人员及业务情况都比较熟悉的负责人,当时总经理又去征询张哲的意见。做行政人事,对于已经工作了四年的张哲来说,其实是从零做起,这需要勇气!但对于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张哲,这正是一次机会——行政人事部新成立,人力资源管理也刚刚兴起,虽然没有做过,也不太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项工作更具挑战性,也更有前景,于是欣然赴任。其实,她还是给自己留了余地——先做半年,实在不行,赶紧再转。然而,这次选择却成了影响她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决定,从此她踏入HR门槛,从此她找准了自己的职业定位。
作者: 郑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