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reennet 于 2010/8/25 21:02 编辑
沉默许久,看过许多前辈们的成功自传,受益良多。 在此冒昧发篇自我体会,希望前辈们指点迷津。 谢谢。其中参照许多前辈文献,请勿拍砖。
1\自我介绍。
2\企业信息化心得。
3\企业信息化通病与理论研究。
4\当前企业信息化实施现状剖析。
5\对企业公司的一点建议。 一,先讲下在中小型企业中的经历。 一家港资公司,奉献了四年青春。此时在回忆这段走过的路,感觉都有点模糊了,因为经历的太多或是时间太长了。所以必需写下点什么,以弥补自己记忆力的缺憾。 我的初始职位是IT,说白了就是网络,系统管理员。个人评价此职位是一个纯服务性的职位。是IT职场内门槛最低,技术含量最低的职位。但是为什么有些学历高,或者经验非富的同行者做不好呢,无非就是对自己的定位。IT曾笑话的被人比喻成“挨踢”。其实也不无道理,本来就为一个协作部门,你有着你自己的专业性质,也需要你的专业为所有USER排除所有故障。或者满足USER所提出的他所谓的人性化功能。如果你给自己定位在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不屑一顾的对待所有人,那么你将会变成一个“挨踢”。 在这个职位做了一年时间,没有太多的记忆,力所能及的事都帮他们去解决,哪怕是家用电脑出现问题,我也会牺牲私有时间拔刀相助。此期间也没有人跟我有利益关系,我也没对任何人有危害,所以都相安无事,同事关系不咸不淡。只是部分女同事会对我好点,只怪我爸妈给我生了一张比较俊俏的脸。 曾有一位本科学士学位和一个经验相对丰富且做过程序开发的两位同事。经验丰富的是我们两个的主管,为人高调,擅长吹水。初相识时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善用老练的外表与你听不明白的非一般谬论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但处后你会发现此人好吃懒做。每天的工作就是吹水,或找机会外出游玩。当然,他的做事方式决定他的生活要比勤劳的同事过得惬意很多。最终这样人是会被自己吹破的。当收不了场的时候会选择一走了之。不过他累积的口碑也只停留在他的好吃懒做。此人在我入职一年后离职。另一个学士学位同事,自命不凡,个子小,色心大。凡有男同事找他做事,必需得三请四接,否则不于理会。但如果是女同事,特别是工作年限长点的女同事,不管姿色如何,他都会随叫随到,并边做事边讲着不荤不素的笑话。欺负新人也是他的拿手专长。他经常把新来的同事骂的一文不值,泪洒当场。但面对元老级人物的调侃,也不敢动以声色。常有这种人物在办公室里大声叫他的名字,让他换水。他也屁颠屁颠的跑去。看到这样的场景,真有种想在他屁股上印个鞋印的冲动。自命不凡的人总是会不安份的,半年后这位同事也相继离开。走的时候还发了一篇煽动性的邮件,其名曰:“为何学历与工作年龄都高过同部门的其它同事,但薪水与地位却不如别人。”抱怨着公司的不平等待遇,其实他到挂都不明白或是装不明白,来追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走后的数月里常听他说找到一份比以前月薪高一倍的工作,到最后变得了无音讯。也不知道又换了几份工作。毕竟自命不凡的人给人之初的感觉会是很了不起,但时间一长就再也藏不住缺点。 接下来三个人的工作分部积压到我一个人身上。不过以前也是我干三个人的活,电脑网络方面都能应付过来。但这时候恰逢公司推行信息化管理软件,ERP.又一次把我推进了万劫不复。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死路一条,甚至还有人为我出谋划策让我跳出火坑。信息化革命是当今时代的一项重大变革,是时代的一种必然,流行着:不上ERP是等死,ERP上得不好就是找死。的耸人名言。很多人花钱去学此类知识,我又何乐而不为呢。我的决定是:在哪打工都是打,不给青春后悔的机会。一时头热,在不经意中又接下了 集团电话,移动群网,考勤系统,监控系统,客户欢迎屏,产品安装录像与制作,OFFICE强弱电工程,甚至帮公司做KTV点歌系统,的种种工作。 二,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头扎进ERP,不管对于不对的都去尝试去做。反正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标准的衡量,就没有错与对的分别。由于老板对软件的重视,工作开展起来没有太多的阻碍,但无声的抗战总是会让你展不开手脚,愤怒时有种想把不听话的员工拉出去单挑的冲动。 企业有信息化管理之路并非一两日就可完成,少则一年两载,所以这是一场长期的战争。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需要为项目做一个短期与长期的规划和方案。软件前期上线和流程梳理的时候会预见种种不可预想的困难。这些困难并不是软件负责人所能应付得及的,需要有一个团队,或是向上突围,意思就是利用团队的力量或是老板的支持。千不可以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不然一定会成为炮灰,死得会很可爱。 三,企业信息化的通病与理论研究。有时与一些元老聊天,不经意中问到他们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在这个企业里能留那么久?大多都是十年八年的老员工。得到的回答很让人差异:好混贝。 仔细一琢磨才想明白一个道理,这些老员工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因为他们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好的文化教育,且大多数都是初小文化。如果把他们丢进市场让他们自己去竞争。那么这些人大部分将可能是死路一条,被市场淘汰。或回家去实现他们所谓的创业。之前的PC主管就回家创业了——养羊。并不是鄙视这个创业项目,而是感觉他的职场是完全失败的。 所以,这些老员工在数年的工作与经营中,为自己圈定了一个范围,把自己好好的保护起来。这个范围不是物理的范围,而是做事的范围,他们会很明白的是什么事自己需要做,什么事自己不能要做也不需要配合。这些人很明白的一句话就是:做多错多,不做不错。另外一个怪现像,这群人大多来自一个地方,车间里大多听到他们的方言,中层组长主管大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同时也不确定他们是否有裙带关系。所以在当时我就确信一种感觉,要协调他们做事,非常难。难度可能有超过找公务员办事。 这就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上ERP时一些老员工或是没有IT基础,甚至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如采购部,工程部,生产部,PC,MC.这时肯定反对,因为上ERP就会暴光。这时做事要非常小心了,因为ERP这一块最敏感,最难啃的骨头,所以只有耐心,逐个洗脑或是善诱。另外被反对的不仅仅是被暴光,当然被暴了他们也不敢讲出来,只有无言的抗拒。被反对的另一方面是工作量的增加。ERP老手的话都知道,在ERP上线的前期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相当于平时工作的两倍,要作两套账:老手工账与ERP账。并且还要兼顾着重新盘点,录入数据,做BOM,编码等基础资料。老油条们都会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不去做ERP的数据,甚至把所有工作与责任推给一个文员。老板在的时候承诺的天花乱坠,一到要结果的时候什么借口都出来了,正应证了一句名言:做事只有一种理由,而不做时就有千万种理由。当然这些都是客观的,我们也无权评价他们的工作压力与负荷。 还有另一个所有私营中小企业的通病:执行力!一个比较有热门的话题。我们有好的企业管理软件,完善的ISO流程。但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具体的实行。所谓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就是人,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新鲜的血液,老员工也只顾着自己圈地养羊的话,执行力就是空谈。不过这一点也是中国人的通病。我讲过的一句话被人看作是一个笑话:做人的时候就不要做事,做事的时候就不是人。借用老板培训时的一句话:中国人会做人,西方人会做事,用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做人要保持中国人的礼节,做事要学习西方的风格和执行力。通常大多数人都知道如何做,但取决于他做或不做。对于执行力的强度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奖惩制度来约束。事实证明这个约束对高层是无效的,他们是圈外人,是指导者。打一个不恰当 的比喻,他们就像是贴在地上的黄瓜皮,扫不动也拾不起来。奖惩是要激励实际使用ERP的USER,操作员。并为他们施教,培训。必要的时候可以帮他们做职涯规划,让他们看到希望。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数据。一个重复性,强调性最高的词汇之一,软件是标准固化的,是死的。关键就是每个相关部门录入的数据。ERP流行一句话:trash in , trash out.意思说你给ERP录入的数据是一堆垃圾,那他出来的报表和报告都会是垃圾。另外ERP讲究的是关联性,一环扣着一环,如果其中一个部门只讲究完成任务,不把实际运作的业务消化成ERP的数据或是消化成错误的数据,那后期的纠错也会是个头疼的任务。 流程。同样是ERP实施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实施的时候需要仔细的了解每一个相关部门的需求。包括每一个字段,尽可能的与他们先前的手工操作相仿,要尽力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对于流程实施,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要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不能枉自判断,比如某个部门提到想要什么功能,当你用软件的方式可以实现的时候,便很自豪的帮其完成,但等到实际运作时,发现这个功能是很无知的,这样费工又费时。怎么能简化操作是必需要考虑到的。在每实施一个流程的时候阻力是相当大的,因为要颠覆他们平常的使用习惯:既手工到电脑录入。如果稍有不慎,操作部门会将责任推到ERP或是责任部门。所以流程固化前,要考虑流程完善,从物流环节的进销存一直到财务核算和成本。都需要各部门一一确认,有时签字画押也是很有必要。 成效。关键性的一个环节。老板花大把人力物力来投入信息化管理,那么他想得到的目的是什么。需要项目负责人做深入的思考。要把最精髓的成效展现给老板,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什么数据达到更深的什么效果,还需要有哪些改进。这里才是项目负责人位置最重要的。如果你就只把ERP里的数据报表导出来呈交给老板,相信面对这一堆数字化的东西是没人有耐心看完的,就算看完也没有任何结论。需要做数据分析,由浅至深。比如销售报表,从以前的手工整理并加减需要数十天到系统自动核算即时数据引出,再由手工做销售部门的可视化饼图等,再由这些数据做企业行业的数据分析,得出人均产值和曲线图等等。 四,当前企业信息化实施现状与剖析。家具行业,是面向客户的行业,其本身的特点造就了非标准化产品及多样化的需求,甚至对产品的名称也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对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的实施来讲是一个难度很高的项目。 1,
首先是为非标准的产品做基础资料的仔细定义,不要小看这个基础资料,就因没有彻底的分析产品的分类,单位定义和其它的某些因素致使第一次上线失败,不得不又重头再来打基础。不过经过几次走弯路的经历,现在的编码已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
其次是BOM,因非标类产品占总产品份额很高,每一单产品都需要给编码并完善BOM。且订单量非常散,经常是10个以下的订单占多数。这样给BOM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常有货品已实际生产完成入库了,BOM还没有完成。这样ERP与实际发生就不一致,要等BOM完成后又来后补单据,做MPS运算,做生产任务单,车间收集已完成的数据来补入系统。不仅繁琐且易出错。ERP讲究的是单据与实际发生一致。所以BOM成为了我们企业的老大难。 3,
企业对产品名称没有统一标准会使不熟悉ERP基础编码规则的业务部门无所适从,面对过虑出来的一大堆数据不知从何下单,万一下错,轻则仓库实际物品对不上ERP数据而无法出入库,或是扣减数量错误。重则误导生产部门做错东西。为应对此项错误,先将客户订单交给编码组来做消化,在纸单上给出一个ERP里相对应的编码,让运作部对照着下销售订单。如果这样来分工,即是编码组替代了运作部的工作,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要运作部干嘛呢,何不就让编码组下单不就完事了。这个理论是对的,但这总归是ERP之外的一个话题,在此不做多的探讨,ERP的项目负责人只有人事的建议权。 4,
半成品,因为是家具行业,使用的源料都大径相同,且通用性强,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用得上的东西,都可以领用到成品上。难点在于所有的研发人员,工程师,车间生产人员都无法将所有的半成品做定义与分类。通俗点来说就是可能某个半成品部件放在面前都没人知道是什么,用在哪里(这也不否认有可能是第二点提出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通病1元老级员工的配合问题)。所以半成品也只有对实际在仓的且有定义的一部分物料做编码与仓库实存数量管理,对BOM中需要用到半成品的,用虚拟件来代替。如需要领用到实仓在存的半成品,需要手工修改投料单,再做关联性领料,并对应一条成本对像。保证其成本计算中的直接材料为正确的,但相当于重复的工作。话说回来,如果真按照ERP的标准流程:按BOM领料,那生产的领料部门和MC,PC都会看着MPS算出来的数据摸不着头脑。甚至车间会被这蹩脚的BOM给玩死。 5,
仍然归集到员工的素质问题,对IT的基础差,对数据的认知度不高,同时带着不做不错惯性的思维。做单随意,出错率高,或是干脆把所需要的全部数据都带入单据,让下游部门自行挑选。 五,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希望大家能给我点亮明灯。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