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秋叶

PDM行业知名前辈--网标:我的PDM之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zhizhi

据我所知,有的文档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操作系统下的“共享目录”方式,有的采用了文档数据库方式存储文件。应该都可以满足存储文件的要求。过去我们也曾用“共享目录”管理 cad 图档,另外辅之以一个图档数据库,管理编号、文档权限和访问路径等信息。缺点是利用操作系统管理文件访问权限不方便,但并非不能编程自动实现。好处是文件之间的内部链接处理比较方便,例如一个图形文件对其他图形文件存储信息的引用等。而使用数据库存储文件的优点和缺点则正相反。操作系统在一个目录之下管理文件数量不宜太多。直接用文件形式存储 cad 图也会受到这个限制,所以需要建立多层目录。而自动建立目录也不太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lxcapp

各位网友:
如果你没有从头至尾流览我的发言,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似乎在推出一种在功能上可与PDM持平甚至于可全面超越PDM的新的管理软件。事实是这样吗?不是,我甚至要说:我所说的这种管理办法在功能上是根本不可能与PDM持平的,更不用说超越了。
你可能马上会指责到:居然如此,那你在这里与PDM较什么劲呢?如果你从头至尾流览了我的发言,你就会发现我的中心论点——PDM不是没有功能,但它的很多功能,尤其是核心功能完全可以被其它不花一分钱的、根本不需要编程的方法取代,所以,PDM根本不值几十万。
尽管我完全可以用PDM行业的令人遗憾的现状来作为我的论据,但我始终没有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要想探出个究竟——PDM所宣扬的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多数功能能否被不花钱的方法取代,对于维护我的论点而言,只要能证明PDM之所以为PDM的核心功能可以用其它不花钱的办法取代就足够了,我完全没有必要把PDM的所有功能都取代了。
技术部门的众多图纸是否可以被一个别有用心的人轻而易举地随意删改,这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PDM第一个宣扬的就是权限管理。在WINDOWS2000之前,还真不知道有什么不花钱的办法可以达到此目的,可2000出现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甚至于怀疑,若早先的操作系统都可以设置文件访问权限,还会不会有现在意义上的PDM的诞生。
当然,若是恶意地攻击,不管什么软件都是难以招架的,PDM也不可能例外。PDM中的产品树结构,较至于共享目录的结构,很显然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技术部门的第三个很现实的管理问题是:如何知道某一零件到底被哪些产品借用了?
这个问题在没有使用二次开发的CAD之前,显然是很难解决的,但有了能自动提取明细栏数据的CAD之后,结合OFFICE的文件查找功能——可搜索出某一目录中的所有OFFICE文档中是否包含某一零件图号——也可以轻松解决,至于和PDM相比解决的是否更爽快些,那已经是次要的了。
因为PDM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也必须是能够获得图纸中的明细栏数据。只要是以此为前提的PDM的数据处理功能——如查找标准件、通用件等等,在OFFICE中都可解决,甚至于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还有ZHIZHI以极专业的术语描述的象透盖那样的重复设计问题的PDM解决方案,也完全是建筑在已建立了大量的被查询的库文件的基础上的,只要是也建立了这些OFFICE文件格式的库文件,用不花钱的方法来实现这些PDM功能易如反掌。
在这里我想申明一点,如果透盖的凸缘尺寸不用事先手工建立以成为被查询的依据,而可以由PDM直接到图形中去获取,那PDM就值钱了,不过我想PDM不可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即便解决,也必须是对CAD的二次开发。
在对由二次开发的CAD提取出的BOM数据以及由CAPP提供的BOM数据进行再处理的问题上,和上面所说的办法一样,都可以用其它办法解决。当然,PDM是还会有其它的一些东西的,但若以上问题企业都可用不花钱的方法取代,PDM还会那么值钱么?
好象在此论坛中谁说过:一个企业搞不好,可以说是缺少好的经理人,但整个行业搞不好,会是缺少好的经理人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zhizhi

lxcapp 的观点实际上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
1。零件和图纸是一一对应的,而且共用同样的编号。这个假设在很多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在以下情况则不能保证满足:
a。参数表格式的图纸,可以用一张图纸描述一系列零件。
b。零件(设计对象)很复杂,要用多张图纸描述。电气图纸往往如此。
c。图纸和零件都需要区分“版本”。在具有上面 a、b、c 三种需要的情况下,PDM中的产品树结构,和共享目录的文件结构显然不可能一致。零件和图纸上不同的对象,共用同一编号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例如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问题,手工管理方式是极难解决的。
2。bom 表是简单 bom。不考虑变型 bom, 工程 bom 和制造 bom ,销售 bom 的差别。对粗放管理方式下的单位,这个问题是不大不小,也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
3。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是用简单手工作业方式解决的。不追求产品结构树的完整一致,不求工作效率,但求能区分清楚并生产出来。没有 pdm 的情况下,当然也能管理产品结构,当然也要生产,不过是效率低一些,差错多一些。对于“透盖的凸缘尺寸不用事先手工建立以成为被查询的依据,而可以由PDM直接到图形中去获取”的要求,超过了现代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水平。眼下任何计算机软件恐怕都没有足够的人工智能来理解设计一个凸缘起什么作用,这个凸缘尺寸又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应该提取的关键的特征数据。满足这方面需求的一个成熟的 cad 软件技术是“特征造型”。请特别注意这里的 cad 当中的 a ,它是“辅助”的意思。
当设计人员利用“特征造型”设计透盖凸缘时,已经教会了计算机“识别”和“提取”透盖的这个主要特征之一。当然设计人员还可以继续使用“特征造型”技术设计轴的密封部位。那样,密封部位也将变成可以自动提取出来的“特征”了。
不过,这和 PDM 并无直接关系。PDM 起的作用是存储和检索“特征”。而轴径和轴承直径,应该作为这个参数图的主要控制参数--也是可以“识别”和“提取”的。如果你能忍受手工管理方式的种种缺点,那你可以认为 pdm 是不值钱的。如果你要追求在产品数据管理方面领先同行,要追求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那 pdm 就是非常值钱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lxcapp

zhizhi:你所说的A,B,C三种情况,A,B二种我碰过,而且还不少,c这种情况可能是说法不同而实际也碰到过.显然,PDM中的产品树结构,和共享目录的文件结构显然不可能一致这一点,是不会成为我们讨论的话题的.
但零件和图纸上不同的对象,共用同一编号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例如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问题,手工管理方式是极难解决的,就肯定会成为我们讨论的话题了,能否展开谈谈PDM是怎么解决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问题的?
以便于我能认识到用共享目录来管理将会碰到的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在这个并非在很多情况下是成立的问题最终被证明真的成了用共享目录来管理文件的障碍,也不足以支持PDM的几十万的高价位了,你说呢?
第二个问题也一样,可能还是说法不同,所以也难以理解你说的变形BOM指什么.能否举个例子说一下,就象透盖一样,一目了然.
对于这第三个问题,还是希望举个例子说明,譬如按照我说的方案,在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非常麻烦,不求工作效率,但求能区分清楚并生产出来,而用PDM解决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多少,怎么解决的,以至于可以让企业争先恐后地掏几十万,说不定我也可以用与网标讨论解决生产用图与设计图纸不统一问题时所用的相同的办法来设计一个方案,以替代你的值几十万的方案呢!呵呵。没有 pdm 的情况下,当然也能管理产品结构,当然也要生产,不过是效率低一些,差错多一些。这个自然,别说没PDM,就是没电脑,当然也能管理产品结构,当然也要生产.关于透盖问题,看来我们的认知是一致的,如真能做到那一点,那就真的太好啦!相信你我都会为我们的原来的同行们高兴的。
关于你最后的结论——或许还没到可以下结论的时候吧!不容置疑,谁也不能忍受种种缺点,而希望追求在产品数据管理方面领先同行,追求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可为了说明这些种种缺点,以让企业放弃共享目录,并花几十万来追求在产品数据管理方面领先同行,追求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还得辛苦你打不少字哪!这段时间身体不好,老是要在家,若以后,或许就不能常来了,毕竟吃饭要紧哪!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zhizhi

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问题,过去论坛上就有过详细的讨论。其实我不认为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因为这个问题至少上百年前就存在。结论和解决办法也早就有了,恐怕需要的不是讨论而是学习。除非有理由认为,前人的智慧能解决的问题,没有超出我们能解决的范围,他们的主意也不会比我们的主意更好。在使用简单 bom 的情况下,一个底层的修改,可能需要层层上溯修改所有上级 bom 和零部件编号或者图纸编号。这是手工业务所难以解决的问题。至于说 pdm 的投资是否值得,那是评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很多 pdm 项目都投入数百万。是否值得,关键看产出,看你从实施 pdm 项目中获得多少效益。其实我也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你的观点,很多项目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这是后话。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lxcapp

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问题,我倒也认为没必要讨论,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你我都是较清楚的,但在PDM环境下如何实现这一点,在当前讨论能否用其它方法来取代PDM以实现同一过程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可以说一说的.同一个零件图号,在整个企业的不同部门不知道要被引用多少遍,如果能够做到一处改动,其它地方都自动都改过,那该是一次壮丽的日出了吧!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但显然已不是PDM的事情了,我想非ERP莫属了吧!这样的效益是眼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根本不需要PDM,由二次开发的CAD提供设计修改和图纸借用修改问题,我倒也认为没必要讨论,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你我都是较清楚的,但在PDM环境下如何实现这一点,在当前讨论能否用其它方法来取代PDM以实现同一过程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可以说一说的.同一个零件图号,在整个企业的不同部门不知道要被引用多少遍,如果能够做到一处改动,其它地方都自动都改过,那该是一次壮丽的日出了吧!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但显然已不是PDM的事情了,我想非ERP莫属了吧!这样的效益是眼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根本不需要PDM,由二次开发的CAD提供BOM,交给ERP,CAPP从ERP获取此数据,由CAPP生成的数据——如材料消耗等也交给ERP,其它需要的部门——如物资、财务——也从ERP获取,如这样,那就全通了,不过要搞起来绝非易事。BOM,交给ERP,CAPP从ERP获取此数据,由CAPP生成的数据——如材料消耗等也交给ERP,其它需要的部门——如物资、财务——也从ERP获取,如这样,那就全通了,不过要搞起来绝非易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叶

ZHIZHI前辈和LXCAPP以及网标发言都非常精彩,但我想发表几点看法:
1、这个帖子我看可以分两只,论坛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帖子把很多原来的主题冲淡了,或者网标逐步写完自己的心路单独发一个帖子更好,我觉得无论网标发言是否正确,理解是否到位,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是用心做事不是做秀的人,给他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领域,我以为很好。不过下面我还是要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2、谈到PDM和ERP价值问题,是否可以合并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些都可以用市场回答,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路用不同的路径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上我原本不太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但我比较同意ZHIZHI的一个观点,就是学习国外的经验。所有这些中国企业的问题未必是中国国情,国外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并合理解决了,那国情当借口的事情不一定是政府官员会做的事情。我们有决心有诚心虚心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想自己发明一条路,我认为在PDM这个领域一般情况下也会发现费劲力气是别人几十年前都研究透的事情。不过在中国学习机会可真难找,我对国内院校专家水平不太感冒,有时候觉得自己都比他们高,呵呵。
3、PDM从技术上谈值不值钱都不是关键,PDM这个系统从根本上而言买的是服务,不是技术,现在技术有诸多问题没有很好得到一致解决意见是个时间问题,过3~5年很多问题大家自然会统一到一些比较接近的模式下管理,进而在技术也比较容易实现,我看这个各个供应商在产品上差距或不同会更小。这个时候用户要的是长期稳定服务,一个公司开发一个PDM没有足够资源是不行的,假设开发人员5个,测试5个,国外一般都要求测试是开发人员2倍以上,我们按国情来,规划3个;发行一个,项目经理1个,这就是15个人,每个人每年投入10万,够低吧,这都需要150万。实际上仅仅这些资源做PDM是很困难的。一个成熟的PDM需要至少5000人/日工作量。这些都需要钱。150万意味着要签将近4~5个大合同,并且顺利回款,这不太现实,至少要签10个。实际上哪有一年研发投入150万的公司?至少规模大一点的都在500万以上。这就需要25个项目养着。考虑到仅仅是开发费用就如此大,要签多少单?实际上市场上真的每年可以签250个PDM大项目吗?我怀疑200个都没有,将近10家大点公司分,大单还是国外的,我们一个项目拿不到30万以上,就要关门倒闭,这个一倒闭就没服务了,所以用户选择请公司做PDM,一定要让这个市场能养活这些公司。从企业角度讲,计算机能管的事情,手工一定有办法管,无非效率低一些,过程麻烦些。但产品数据管理这个工作在很多企业不是领导首先关注的事情,一件事情花几万元就可以解决,领导一定不容易重视,而这个工作没有领导支持往往很难贯彻,花几十万就吸引了领导注意力,这个一把手工程就容易成。实际上从这个角度讲很多企业花几十万还不够,花几十万是很难推动的,结果是全浪费了,不如花100万,认真做,还能出一些效益,比全浪费了好。软件花了钱促进企业改进和规范管理,从这个帐来算是划算的。从用户角度讲最大收获是实施过程中系统去思考问题,发现自己业务中可持续改进之处,坚持做好每个细节,用计算机降低操作难度,基础管理上去了,流程管理和战略管理才有执行的基础。至于有的企业花几百万浪费了投资是机制问题,在民营企业这种事情比较少。在国有企业浪费国家几个亿的项目也不少,大家为什么不骂?机制问题主导的,没办法。有的企业有钱,一定选国外的,至少在政治上可靠,出了问题不是选型的问题,是内部管理的问题,自己担风险小,至于项目该什么搞,如何搞得好,选型时都不想,选型的人也不是具体做实施的人,这样的项目本来风险就大,特别是在目前商业环境下,为什么有钱要买便宜的?回扣差距都是成10倍的,对吧?
所以总结我的观点:任何事情都不是单个技术问题,这都容易解决,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系统问题,不要单从技术面推动,每个人用自己努力改变一点这个市场,多做一个好项目,一天比一天进步一点,我就不相信中国人做不好一个PDM,或者是ERP。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ahuuhl

一口气读完所有帖子,有以下感觉:1、对网标这样通过深入市场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而感到敬佩,因为你才是真正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锻炼出来的。但是你忘了这一点,你在开发软件上站的高度不够高,也许是出于人手不够吧,害得你只能一边服务、一边思考软件的下一步发展规划,这样就造成了随着企业的需求增多,就要不断升级软件的怪圈。我建议你先对企业的生产准备体系进行完整的分析,抽象出业务模型,使之符合企业现有标准,并可适应企业未来的标准变化如QS9000标准以及ISO16949标准等。这样你就不会累了。2、建议对PDM不了解的人先学学德国人写的祁国宁教授翻译的《制造企业的产品数据管理、原理、概念、策略》这本书,这样很多问题你就会有答案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xuheguo

这几天我完全沉浸在这个帖子里,认真阅读了每个人的发言,有很多感慨!
我是一名专业PLM实施顾问,在从事这行之前,我仅仅理解一个PDM的概念,可是随着我不断的参与PLM项目实施,我发现我自己是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也越来越觉得PLM的伟大,这不是夸大其词。  其实PLM系统它远不止在这帖子里提的那些简单功能,更不是像lxcapp所说的随便其他的系统都能替代之。  
我觉得把PLM系统得“设计资源共享平台”和什么“共享目录”进行讨论,有意义吗? 我们作这行的自然理解什么叫知识的重用,资源的共享,也清楚地明白他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意义的重大,而lxcapp他或许是CAPP的专家,但绝对对PLM是一无所知,连起码的PLM理念都不清楚,在这里谈什么“共享目录”可以管理产品数据,我真的建议他先多了解一下PLM系统,然后来发表一些看法,此外,你总说PLM系统的核心功能可以被其他的不花钱的所替代,那我问问,PLM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  对于ERP和PLM哪个重要也没有任何意义,PLM能发展到今天而且正呈上升趋势,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我实施的客户他们都是先有ERP了,但他们为什么还迫切需要上PLM,这说明ERP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PLM有自己的优势。再者,是ERP也好,PLM也好,只是一个系统的名称,说不定哪天ERP和PLM都合并成另外一个名称系统。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讨论孰轻孰重的问题。  既然是PDM/PLM专题论坛,我想他的本意是提供PDM/PLM的爱好者们或从业人员一个平台,用来交流PLM技术、实施经验以及实施难题,共同推动PLM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口水之战。我的MSN: xuheguo@hotmail.com希望相同爱好者和我共进!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标

to 关心该帖子的网友们:  最近比较忙在处理一些业务上的事情,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我们的Javelin放在网上能让大家下载、试用。  PDM之路是漫长的,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索!  下面我想就以下这个问题和同行进行交流  为什么我们都长不大?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是技术上还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在意识上?请大家发言!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5: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bcad

一口气读完所有帖子,有以下感觉:
1、对网标这样通过深入市场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而感到敬佩,因为你才是真正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锻炼出来的。但是你忘了这一点,你在开发软件上站的高度不够高,也许是出于人手不够吧,害得你只能一边服务、一边思考软件的下一步发展规划,这样就造成了随着企业的需求增多,就要不断升级软件的怪圈。我建议你先对企业的生产准备体系进行完整的分析,抽象出业务模型,使之符合企业现有标准,并可适应企业未来的标准变化如QS9000标准以及ISO16949标准等。这样你就不会累了。
====================  
对。PDM、ERP等与CAD类软件不一样,是针对组织、针对管理的。如果组织的管理一团糟,网标们累死也不会有好结果的。   
当前组织的国际公认的公共、有效的评价标准有ISO9000族等(网标应该在应用),由于国人传统、潜意识中的一些东西与之抵触,如权力是个好东西,不会轻易因为职责需要而下放给下级的,组织虽然通过了认证,但实质上认真贯标的凤毛麟角,就我所知,严格按标准评审能得60分以上的绝对是优秀组织(国内),多数得分在30 分左右。很多通过了认证的组织,组织内包括老总在内的多数人愣是没明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和产品质量的质量有和不同,悲哀!要知道9000标准基准是90 分,真正得90分以上的组织也绝对不会有人给你一世界500强的,因为那是入门分。再次悲哀!    有一点庆幸,如果组织的老总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意志坚强,网标们应该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因为从30分到60分比从60分到90分容易多啦。   
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2:50 , Processed in 0.02090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