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BAP-AndyLu

[ 分享知识原创连载]与您分享我的ERP开发历程(从ERP菜鸟开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五、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价值观定了,也不一定有毅力和决心坚持到底的,要能个坚持到底,需要2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解决:
1、收入
2、决心

先谈决心,那必须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否则,无法坚持到底。其次,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高薪酬的诱惑会随之而来,也必须放弃。事实上确实经常
被很多朋友邀请。

收入的问题,也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没有收入,后院要起火。因此,开发期间、小项目、弱电项目,统统的承接。这样收入的问题解决了。确保在开发中还能有一份打工的收入。

解决了这2个决定成功的关键问题后,那就再没有什么理由不义无反顾的前行了。

不过,真正做起来却是不是那么容易的。
发表于 2013/7/30 08: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BAP-AndyLu 发表于 2013/7/30 08:30
续五、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价值观定了,也不一定有毅力和决心坚持到底的,要能个坚持到底,需要2个很重 ...

支持;套用国家的一句话:既要调结构又要稳增长;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11: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明确产品焦点

市场上ERP已经多如牛毛,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产品会有更长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呢?分析国内外产品发现,国外的产品处处体现了制度、信用体系,因此产品是对于企业所有者(股东),数据尽量要真实,有痕迹,不可抵赖。为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管道,通过产品严谨的逻辑和数据体现。对于企业经营参与者,尽量将分配与绩效公平体现(后来明白了SAP CO的精髓),只有内部管理透明,分配公平,数据正确及时的支持一个又一个决策,产品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

那么再看看国内的产品,清一色,为了工作效率,凭证做错可以推翻重来,业务与财务可以不实时集成,拼命强调国情,就是不愿意去创新和改变,硬是由SAP去教育广大财务人员,其实,损益和成本科目不需要这样的,扁平化,通过不同类型的成本中心体现。而我们为什么不去这样做呢?我们多的是拼命炒作概念,结果,没有去学习人家这些具有前瞻性的优秀的理念。一天到晚云云云。仿佛云后,产品就具有价值了。

国家还是要进步的,信用体系也会逐步建立的,那么,产品也必须顺应潮流,这样才富有生命力、更长的生命周期。

因此,产品的焦点就逐步清晰了。
发表于 2013/7/30 1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总结,强烈支持哈
发表于 2013/7/30 1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放弃了很多另谋发展机会
路是自己选的,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能人。
发表于 2013/7/30 13: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另外一种想法,为什么不找个现成的团队去改善他们现有的产品呢,也可以重新构架,重新设计,但是资源上要比陆总现在要丰富的多哦
发表于 2013/7/30 14: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相信自己就会成功
发表于 2013/7/30 14: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陆总致敬! 希望有机会了解、学习陆总的产品。
发表于 2013/7/30 16: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总多开放些学习的资料吧,让我等贫民多了解了解你的系统。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确定核心框架(1)

       其实,核心框架不是软件的设计架构,这里是指在管理层面的核心框架。

       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会计是采用实际成本在做账。这种方式是希望力求在月底得到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限于技术条件,这种方式还是很好的。但是,一定程度又是管理现代化的绊脚石。体现在软件上就是出现了一个存货核算模块,又出现了一个制造型企业大量采用的全月一次平均的存货成本核算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外的软件中几乎是找不到。那么要确定管理的好坏、管理的效果,应该首先确定一个坐标与容差值,然后用实际值与之对比,检查差异与容差,软件越先进,得到这个差异值就越迅速,管理的效率就越高效,决策就越正确和及时。哪个企业老板愿意都交了5个月货了,结果会计告诉他,发现这个订单亏损了。那么,好的ERP软件好比企业拥有了测量精度更高的量具,同样的人员与设备下,是拥有游标卡尺还是千分尺,对于企业的差别是很巨大的。

       一个产品从购买原材料到生产完工,包含了材料、人工、费用,但是很多产品的有复杂的制造工艺,因此,是有很多种人工工种参与的,你们这些人工分的越细越精确,生产成本就会知道的越正确。而费用也是很复杂的,水、电、折旧、福利等等都在很多产品间交错着,要分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那么,就要求我们数据尽量精确,得不到正确解,就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最满意的解(很多NP算法也是这个思路)。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经过购买、入库、发票、出库几个环节,当发票晚于出库并且价格与入库时价格发生差异时,会有差异出现。而人工和费用一般都要月底才会确定,所以,真正的生产成本还是需要到月底才能确定。这样看似乎又回到实际成本了,不错,月底我们其实还是要得到实际成本的,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决策需要的数据。

点评

你的讨论已经进入深水区,我感兴趣的开始到了;先mark一下,不好轻易点评;  发表于 2013/7/31 08:56
发表于 2013/7/31 09: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在动手做erp软件,从软件的财务业务集成度到业务模型的管理思想抽象来比较的话,唯BAP可圈可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08: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确定核心框架(2)

       业务财务集成无疑是核心框架的根本,而业务财务集成其实指的是所有业务模块之间的高度集成。因此,供应链、生产制造、预算、总账、管理会计、固定资产、项目等等之间是需要高度集成的。而系统最复杂之处、也是人工或者无法依赖EXCEL等工具完成的功能才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譬如,采购收货,如果仅仅处理纯粹物料的数量和金额,那就简单了,但是要处理包括采购项目类别(物料、固定资产、易耗品、委外采购、工序委外、服务采购等)、与财务集成(不同采购项目处理不同的科目、成本)、运输费(可以暂估运费到成本、可以不暂估、暂估后允许第三方供应商发票校验)、与物料明细账集成(标准成本、移动成本、先进先出、成本分割、相同物料不同公司允许按不同成本方式)、与固定资产集成(允许生成资产卡片、允许在发票校验时再生产)、与预算集成(如果采购收货是发起源头,则要检查预算占用与预算警告;如果是基于采购订单,则要检查与采购订单之间的差异值再进行预算校验)、与公司间交易集成(允许从采购订单、公司间销售交货创建)、与物料多维度属性(将包括长度、宽度、高度、重量、按单、颜色等属性在物料移动)集成,降低物料编码冗余(这里要强调,要开发这个功能,个别计价即物料成本分割功能必须要有,因为可能相同物料号不同规格属性的物料移动时会有很大的价格差异,会造成后续成本差异过大,特别在一些建筑行业、木材行业、门窗行业等)。

     至此,也许已经明白我确定核心框架的第一个原则:模块之间高度集成。

     那么核心框架另一个原则是什么呢?显然,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法会因内在和外在2个因素导致不断变化,内因是人、设备、知识等因素;外因是市场、客户、国家政策等因素。所以,企业要求对软件具有不断修改的权利,包括增强、改变流程配置等等。正因为此,一时间强调灵活开发、傻瓜开发的框架平台大量出炉,很多企业如获至宝。但是随着时间转移,发现这样的软件成了企业发展的一股强大的阻力。因此,我将灵活性和扩展性归纳为三个层次:
     1、面向用户,主要由操作用户自己,如:排序、过滤、查询方案保存等,这部分主要立足与操作员层面的;
     2、面向企业内部顾问或一般实施人员:字段扩展、表扩展、上下文菜单、简单自定义报表、突出显示、预警配置、用户搜索、搜索条件扩展、公式
          、打印格式设置等。 这一层次要求实施人员会写简单的SQL语句即可。
     3、面向开发人员,如:与第三方系统集成、业务规则变更、字段权限、高级权限矩阵配置、科目集成高级配置、插件开发等。
要实现以上要求,我决定构建SDK,将自己的开发与二次开发统一起来:
      一、基础部分(也是SDK最基础部分)
     1、底层通用组件
     2、数据访问组件,便于今后集中处理不同数据库类型,方便移植
     3、控件库,提高开发效率也具有鲜明产品特点
     二、产品基础部分
     1、UI组件
     2、Business组件与组件接口(包括本地网络与分布式远程)
    三、产品业务部分,该部分全部以接口呈现,包括二次开发都可以进行调用处理。

    那么,在整个框架的构建上,无论业务还是组件要基于以下原则:
    1、接口
    2、多态

    接口的定义便于系统扩展的方便,譬如二次开发时开发一个表单,开发者只需要实现具体业务即可,大量的系统功能包括工作流、审批、打印、字段安全、上下文菜单扩展等,都是由系统来完成的,就仿佛随着Windows的Openfile函数发布,原先开发串口程序的难度一下子降低了。

   多态,多态是指大部分的业务实现,包括界面消息、业务逻辑都设置一个回调组件和方法,让用户去自定义或扩展。譬如,微软的MFC组件中就大量运用这样的技术,很多函数冠以 Pre开头的就是允许用户去实现个性化的扩展或改变的。程序上的多态要借鉴到整个框架设计上来。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扩展性和灵活性的问题了。

点评

oh ye ,加油;充满艰辛;  发表于 2013/8/14 06:33
你的工程量不小;  发表于 2013/8/12 07:18
发表于 2013/8/2 15: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支持下陆总。我是王龙{: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发表于 2013/8/3 08: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集成,非常不错,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研究成本本质
      在动手前,与很多朋友交流了关于制造成本的流程,也向很多制造业成本会计请教过。在没有吃透前,经常闹笑话,其实现在想想也很正常,不耻下问嘛。经过学习分析后发现国内的ERP由于大都是重点打造实际成本制下的成本实现,因此流程大同小异。基本上是:
1、月加权计算材料成本
2、分摊总账的制造费用
3、滚算半成品与成品成本
4、回写半成品与产成品出入库成本
不过,一些台湾软件中还出现了约当量等概念,目的也是要把成本算正确。在没有深入学习其他产品前,也动手按此逻辑实现了。但是后来深入成本本质后发现这样处理的弊端。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基于会计核算,而不是为管理服务的方法。(待续)

点评

约当产量法更多的是财务上的要求;  发表于 2013/9/5 06:14
发表于 2013/9/5 06: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
约当产量法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发表于 2013/9/5 07: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谢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8 23:17 , Processed in 0.026532 second(s), 2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