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9 17: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txgood 于 2013/8/19 17:23 编辑
连载二:物料成本核算(采购件和制造件)
原来打算在第二次连载中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OPM成本模块的设置和物料成本的计算逻辑.前两天看到四海兄在论坛上已经发布了OPM成本模块的详细设置文档(http://bbs.erp100.com/thread-267068-1-1.html),这一块我就不做赘述了.本次连载的内容将主要介绍物料成本的计算逻辑(关于具体的核算内容,将会在具体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等流程中具体介绍).
PS:大家主要看一下成本类型\成本构成分类\分析代码
对于物料成本(Item Cost),按照物料来源方式的不同,我们一般分为两种类型:采购件成本和制造件成本.采购件指企业通过向供应商采购的方式获得的物料,主要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料;制造件指企业通过生产加工的方式获得的物料,主要包括工单产出的产成品.
PMAC下物料成本计算逻辑:
采购件的成本计算公式是:
[上期期末库存量×上期期末单位成本+∑(本期采购入库数量×采购单价)+∑(本期调整数量×调整单位金额)]/[上期期末库存数量+∑(本期采购入库数量)+∑(本期调整数量)]
公式注释:
1 ∑(本期采购入库数量×采购单价)
如果本期间内有多次采购业务,则指每一次采购业务的采购数量×当次采购单价,然后将其汇总
2 ∑(本期调整数量×调整单位金额)
此部分调整可分为两部分:系统流程自动调整和人为控制调整.系统流程自动调整,在实际业务中主要指IPV(发票价格差异)和ERV(汇率差异)的调整;人为控制调整,将会在后面的连载--物料的实际成本调整 中做详细的介绍.
举例:
对于采购件A,上期结存数量为100,单位成本为10.本期间内A发生两笔采购业务,第一笔采购数量为50,采购价格为12;第二笔采购数量为50,采购价格为10.两笔采购业务当月都已做发票匹配,其中第一笔采购业务没有发票价格差异,第二笔采购业务中因未考虑供应商运输途中的运费,产生发票价格差异,实际运费金额为50.
当期采购件A单位成本=[(100*10)+(50*12)+(50*10)+50]/(100+50+50)=10.75
如果当月同时发生采购件A的生产投料,数量为100,则其产生分录为
DR:生产成本 100*10.75=1075
CR:原材料 1075
制造件的成本计算公式是:
[上期期末库存量×上期期末单位成本+∑(本期生产入库数量×生产成本)+∑(本期调整数量×调整单位金额)]/[上期期末库存数量+∑(本期生产入库数量)+∑(本期调整数量)]
公式注释:
1 ∑(本期生产入库数量×生产成本)
如果被期间有多个工单产出同一种产品,则指每一个工单的生产入库数量×本工单的生产成本,然后将其汇总
举例:
对于制造件B,上期结存数量为100,单位成本为10.本期间内B发生两笔生产完工业务,第一笔完工数量为50,生产成本(包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为12;第二笔完工数量为50,生产成本为10.当期制造件B单位成本=[(100*10)+(50*12)+(50*10)]/(100+50+50)=10.5
如果当月同时发生制造件B的销售出库,数量为100,则其产生分录为
DR:发出商品 100*10.5=1050
CR:库存商品 105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