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3|回复: 1

[财务] 重视内部审计方案以提高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质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3 1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内部审计方案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现在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方案不够重视,在实际审计业务中存在审前未进行充分调查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笔者从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编写和审计方案的执行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审计 方案 质量
  一、内部审计方案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方案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一个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方案,对全面指导审计工作、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方案指导内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达到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方案中确定了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内容,对每个审计重点内容都有详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内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方案的步骤开展审计工作,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内部审计方案中有分工和审计起始时间,内审人员能按照内部审计方案合理安排审计时间,知道已经完成的和尚需集中精力完成的工作内容有哪些,使整个现场审计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审计现场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管理者也能够把握内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方案完成的审计任务和审计进度。
  (二)内部审计方案是对现场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依据。通过将实际工作与内部审计方案进行比较,就可以分析发现哪些工作内容尚未完成或完成得不够理想、需要在剩余时间里及时予以补救和改进。另外,审计组织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内部审计方案作为评价审计项目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可以据此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如果发现内部审计方案中内容未完成,审计目标未达到,可以增加审计程序,以此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三)有效促进审计风险防范。内部审计方案依据重要性水平进行了风险评估,提出了审计步骤和方法,内审人员根据内部审计方案开展工作,就可以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方案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措施。实施良好的内部审计方案可以使内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复杂的信息迷宫里摆脱出来,避免在大量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强化对之检查和评价的深度和力度;内审人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时间,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以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
  (五)合理有效分配人力资源,发挥每位内审人员的优势。内部审计资源都很有限,编制好的内部审计方案,根据审计资源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和人员安排,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审计效果,审计效率也最高,内部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内部审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方案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很关键,但是从目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编制的内部审计方案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审前调查不充分。作为内部审计来说,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比较清楚,内审人员认为不需要做审前调查也能知道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风险,很多项目都未进行审前调查或者审前调查比较匆忙,只是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未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战略计划、重大投融资、重大诉讼担保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无法发现重大审计线索。
  (二)未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不能体现项目特点。经过对多家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项目方案进行比较发现,对同一类型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基本一致,内部审计方案中只有总体审计目标,比如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都为:通过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被审计对象任期期间的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很多内控审计项目都以此作为审计目标,不能体现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也不能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风险点。对于服务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审计目标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只有总体审计目标的话,不能体现这种区别。
  (三)审计重点未与审计实际情况结合。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分析确定审计重点,每个项目的审计重点肯定存在区别,但是对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方案进行分析来看,审计重点基本为财务、预算、资金、采办、投资等,未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确定重大风险点,以此确定审计重点。如某个经济责任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包括:会计信息、经营绩效、资产质量、重大经营活动及经营决策、内部控制情况、分子公司的管理和其他事项。国资委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在对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产质量、重大经营和决策活动以及经营合法合规等方面进行审计。两者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内部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与国资委的要求基本一致,而国资委的要求是对所有经济责任审计都适用的,内部审计方案未能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细化审计重点内容,导致有限的审计力量不能用于风险大的内容进行审计。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完整,不能完全指导内审人员。确定了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内容后,应该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以达到审计目标,但是现有的内部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程序不完整或者缺失,导致内审人员不能按照内部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只能按照每个内审人员的理解去完成审计内容,这样可能达不到审计目标,而且对于不是很熟悉审计业务的内审人员来说,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完整可能不能完成审计任务。
  (五)执行与内部审计方案脱节,审计工作随意性强。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往往不按照内部审计方案执行,完全凭自己经验去执行内部审计方案,导致内部审计方案未发挥作用,审计随意性较大。
  三、如何发挥内部审计方案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一)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和时间等资源非常有限,做一个审计项目时很难进行全面审计,只能根据风险分析后确定几个审计重点,确定的审计重点能保证是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风险领域,必须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所以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是编制内部审计方案的基础工作,是内部审计方案具备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前提条件,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的重要保证。审前调查应注意几个方面:
1.要分析比较相关数据,并能敏锐抓住问题线索。审前调查主要通过查阅会议纪要、请示报签、工作报告、合同清单、财务资料等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情况,而且要对资料中提及的事项有很强的敏感性,能敏锐地抓住资料中提及的事项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审计线索,最后将所有线索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重点内容。
  2.重大的或者复杂的项目能有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内部审计项目如果对被审计单位不了解,而且审计项目比较重大或者复杂,最好能有时间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能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并能够对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依据风险确定审计重点。
  3.最好能访谈被审计单位主管领导。被审计单位主管领导对被审计单位比较了解,清楚哪些地方可能出问题,对确定审计重点有很大帮助。
  4.关注外界披露或者内部披露重大事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媒体或者被审计单位会将重大事项对外披露,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发生的重大安全、环境、对外合同等事件会有报道,另外,公司内部也会通报重大事项。内审人员应多关注这些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分析确定审计重点。
  (二)编制详细可行的内部审计方案。一个好的内部审计方案要让人能看懂,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要具备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这些也是对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可以从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及方法和人员安排方面着手,提高内部审计方案的编制水平。
  1.可行的具体目标。审计目标不能光有总体审计目标,要根据领导的要求和审前调查风险分析将总体审计目标具体化,这样总体审计目标才能得到落实,审计目标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审计目标要根据有关领导对审计项目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一项集团公司并购活动中,国资委委托审计监察部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公司领导层要求要摸清家底,揭示风险,再结合审前调查的情况,在总体审计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1)在对企业风险与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资产使用情况、不良资产变动情况,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质量状况和财务状况;(2)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进行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各业务盈利状况和重大风险情况;(3)对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单位下属单位改制及股权变动进行审计,了解在改制或股权变动中合规情况;(4)对审计单位的所有诉讼和担保进行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潜在风险。在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后,审计重点也相应确定。
  2.确定审计重点。充分进行审计调查,分析审前调查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明确下一阶段审计工作重点,实现审计目标。审计重点的确定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只有制定符合被审计单位风险情况的审计重点,才能揭示审计单位的关键风险点,内部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详细完整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每个内审人员对审计内容的理解和程序存在差异,对于重点审计内容,内部审计方案中要有详细完整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然内审人员按照自己的习惯执行审计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遗漏某些审计程序。比如在审计银行账户时,有些内审人员会认为审计对账单不是特别重要,会在审计过程中忘了检查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但是有时可能就会发现重大资金不符,从中发现线索。详细完成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使审计重点内容得到审计保证,实现审计目标,同时也能全面指导内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帮助内审人员提高审计水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员。每个内审人员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编制内部审计方案时必须根据审计组成员的能力合理安排审计任务,才能保证审计目标实现。另外,要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和审计内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要是时间太紧,可能审计内容无法完成,或者完成质量不高。
  (三)严格按照内部审计方案执行审计。内部审计方案制定再全面,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不认真执行,那也是毫无意义,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内部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重点内容、程序和方法、人员安排和时间安排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发挥内部审计方案指导审计实践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为了能让内部审计方案得到严格执行,需要以下一些措施:
  1.事前重视内部审计方案。内部审计方案编写完成后应得到业务处负责人审核,经过部门审核同意后实行,这保证了内部审计方案的严肃性,让内审人员提高认识,能更加重视内部审计方案。
  2.加强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现场负责人必须对审计组其他成员编制的审计底稿进行全面复核,审计现场负责人编制的底稿应由其他人员完成全面复核,检查内审人员是否按照内部审计方案执行审计,检查中发现有遗漏的审计内容或程序应要求内审人员补充审计。另外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对内部审计方案的执行进行检查,发现内部审计方案未得到严格执行,审计目标未能实现的,应要求审计组补充审计。
  3.事后进行复核检查。审计现场结束后,业务处负责人应对内部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复核,发现重大审计程序或者内容未进行审计,应要求内审人员补充审计,另外,审计机构也应加强事后检查,检查内部审计方案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另外,可将内部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作为内审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能够得到很好执行。S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评价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内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发表于 2013/8/20 2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强大,这是一篇论文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打铁需要自身硬,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是关键,但是如何才能形成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呢,需要有一个小组长时间的更新和完善才行,说到底还是要有人支持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1:23 , Processed in 0.015914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