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3|回复: 6

[超感] 意欲讓更多有識之士對超感奇功的認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8 14: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意欲讓更多有識之士對超感奇功的認知

(原名:動議要創立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意圖)

盈尺居士(即吳江,英文名叫:Kong),經過多番深思,研究和再經多番的反思及論證。一直夢寐以求,盼望由認同:由盈尺居士本人,於許多年前。協助重建香港黃大仙祠的期間。得一道家高人指點之下,後再在泰國。因緣會,得一位來自緬甸,超過百歲高齡的高僧,接受了祂。估計是沿自、基於和師承,原來中國皇帝內經,由道家所創的傳統氣功。後經輾轉而發展出來。有他們緬甸,佛家流派,自己特色的吐吶法和冥想術之後所頓悟而來。在開始的時候,還比較迷濛,不知所向。卻相當神奇,具超感應的功力,後被盈尺居士,自命名為【超感奇功】(Super Sensing & Reading Power)。

後來再經過,盈尺居士本人,無數次的追憶;反芻;重組;苦練和印証。再整合而成為,有文字記載:即現時比較成熟。首先,可以對人體,作為固本培元;強身建體的【盈尺元功】廿三功式,基本的功法和堅信最後。並能讓具有,相匹配的天賦和慧根的有緣人。再經過一番苦練,如盈尺居士本人一樣,能促使練功人,可達致頓悟一種,超感奇功的全功力,屬廿八套式,完整功法的【一尺神功】。

為此,企盼與盈尺居士,能結上些緣,互相投機的有識之士,共聚在一起,同心協力,由其中一位,對創辦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亦即“無為道”,極感興趣;對創立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使命,有極為強烈的承擔感。而且又對發揚,中華固有道德文化和人文,具使命感和認同感的人。同時其本人,又極具相匹配的天賦和慧根,作為牽頭人和發起人。將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能盡早被基本地,創辦起來。然後在其他,彼此亦對以上的信念,都有認同及共識的同道中人。首先薈萃而成為:信眾有一定人數的精英,以弘揚人間善道及中華固有,傳統道德文化,為己任的知識團體。然後才續步擴大,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在大中華文化區的影響。最後的目的,希望可以,在全世界,續漸把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精神和【盈尺元功】,被發揚光大起來。

創辦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目的,就是所有的精英成員。除了要對【盈尺元功】及其中只屬,極少數精英分子,對一尺神功的內涵和精意,作出不斷研究;理解;追求。而其中只極少數人;鍛鍊、頓悟而得功之外。同時還得,有個合法的組織,可以繼續傳承這種奇異,對人體及精神,極為有益的功法。同時還得,要銳意傳授給其他後人,使他們也終身受其益。然後這種功法,可以世代地繼續被傳承及發揚下去而不滅。另外還希望:苑內的極少數,主要和關鍵的精英分子,能秉承原志。以科學的態度,繼續研究和探索,有關【超感奇功】,其真正的成因;如何存在和怎樣才會發生,基本的基理。此外,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精英成員,還同時要肩負,對中華故有,傳統的文明和文化、人文、哲理和傳統道德精神等,取其精粹部份,作出深入研究、整理。同時還要負起,宣揚和推廣的責任。盼望對現今社會,道德那麼敗壞和人文又如此淪亡的社會風氣。起到點積極和正面,明燈的作用。僅此而已。

《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是個,完全非政治性和非牟利的民間自發組織。都是由一群,志同道合,有識之士的社會精英分子。喜歡好奇、探究及追求,還未曾被人所知的事物。都屬些,不求名不求利的社會中堅,有識之士的社會精英。為了共同的志願;興趣和目標,聚合而組成的一個,非沽名釣譽的共議機構。並無其他,政治和謀求權力,任何別的不良目的。只是個純作為一群,死心塌地,要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良知和責任。為那些還處於苦海中的大眾,挑起一定的社會反響,燃起一盞,能照亮黑暗面的明燈。並為了更好地,可以完成上述的社會和公民責任。豎起一面正義之旗。所以需要,互相經常作出。求同存異的交流。同時也可以,作為精英的成員,大家一起,聚會的義務組合和場所。

採用研究《苑》而不採用,好像比較正規化的研究院或研究所為名。主要因為考慮:創辦《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目的。是希望讓所有的成員。尤其是經常,要互相薈萃一起的骨幹精英成員,大家聚合在一起時。像共聚在一個,充滿花香鳥語;又具有溫馨氣氛;富有文藝氣息;比較隨意和開放;林蔭的苑子或虛擬範圍內一樣。大家可以,低調地無拘無束,任意發言,彼此溝通;各抒己見及自由討論,任何相關的議題。而並非一所,嚴謹的學術或科研機構。

上述研究苑,被取名為:《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原意。主要考慮到。盈尺居士,當時為重建香港黃大仙祠的時候,對相當神奇的【超感奇功】。得一道家高人指點,才頓悟而來的功力。是與黃大仙祠和其相關的信仰,扯上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而黃大仙祠的信眾,所信奉的,當然以道家為主。但亦包容了,《儒、釋、道》三家的精神。即儒家、佛家和道家。所以《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未來的精神內涵,主要以道家為主,也會與儒家和佛家的精神,同時並立。

定名為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背後原意。是取 【元】為元和,乃人的津液(即人之本與元之謂也。出自云笈七籤,十三引的中黃經);元精,乃天地之精氣;元首,乃始也,大也,善也,財也(元寶)及始祖。與玄同義。

取【玄】又被稱為:乃深奧神妙之謂也。老子云:「玄之又玄,眾玄之門」。即指道家之道,又特指道家。玄者天也,黃者為地,即天地玄黃。與元齊義。

取【人文】兩字,乃指禮教文化,也即人與事之謂也。後漢書有云:「舍諸天運,徵乎人文」。

採用【哲】這字。乃取其義為:智也。也就是所謂:「知人則哲」也。所謂哲學者,則乃探究人之道也。【道】者按論語里仁所云:「乃方法,技藝,思想及學說」。亦乃易說卦中所云:乃「規律及事理」也。

【研究】二字,乃取其求知,啟蒙,探究,求證,深研。然後再求真之義。

取【苑】一字。而不採用院或所二字。乃因苑乃意謂為:「薈萃及集中之地。主要指乃學術,文藝及文采茂盛之處」。詳見文苑或藝苑。

相信大家對盈尺居士,原來為什麼要採用《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為名。現在總算,比較了解些。開始為己解開疑團了吧?同時也知道,盈尺居士當時,決定採用此名,確曾引經據典。又經過本身,多番的深究。並曾向不少,國學專家及大師,請益過,才被定下來的。

為了讓將來,有意主持或協同,一起推動《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被成立起來。包括將來,續後的推廣活動。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相當神奇的【超感奇功】的功力。包括盈尺元功廿三功,基本的功法和堅信於最後。假如練功和有緣人,具有相配合的天賦及慧根。終會達致頓悟全功力,屬廿八套,完整功法的【一尺神功】的極為少數分子,掌握之外。請讓盈尺居士,盡本人,力所能及,所總結出來,將來能讓《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賴以持續發展。並同時,可造福人群的精神。乃基於,以儒釋道為基礎。茲把儒、釋、道的基本精神,試述如下:

屬第一哲道的【儒】即儒家精神

孔孟之道。包括儒家精神及其學說,現在也經已被全世界,學術界冠以儒學之名。作為一門,哲學的學術,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推廣和被廣為應用。其基本是炎黃子孫,一直以來,賴以作為社會道德規範和作為人文的精神之柱。並且作為做人之道的基石和基準。而孔孟之道;儒家精神及其學說,也一直都不止,對廣大的炎黃子孫,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且還對周遭的朝鮮民族;大和民族和東南亞,周邊一帶的不同民族。尤其是海外華人,亦發揮極大和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而現在的新加坡政府,南韓政府和日本政府。還把儒家學說和其精神,作為他們的立國之本;思想和行為的核心。而最終達致,世界大同。

孔子生於西元五百,五十一年前,早過耶穌誕生,五個半世紀。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至聖先師。他的言行、舉止與訓誨,不僅屬中國人民,亦屬於全人類。西方只可以,把孔子與西元399年前,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稍為堪可相比。

雖然儒家思想,始源於中國,亦屬全世界各國,共同偉大的遺產。不僅在中國,有孔教儒學。還有港、澳、台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美國以及世界各地。都同樣地,尊崇孔教儒學。美國已故總統列根,曾說過:「孔子高貴的行誼,偉大的倫理道德規範。不僅僅影響了,他的國人。亦影響了,全人類」。在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批諾貝爾得獎者,在巴黎開會結束時,一同呼籲:「要是人類渴望:在廿一世紀,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須回顧,二千五百多年前。當時中國人,學習孔子學說和智慧的熱忱」。現代的教育家,提倡多元化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孔子實在,早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推行:語文、邏輯、空間、動覺、音樂、內省、自然、靈性、道德等九類。與人格、身心和行為,有關的教育。儒家所倡導的“禮、樂、射、御、書、數”;“仁、義、禮、智、信”;“德、智、體、群、美、靈”。可說是萬世師表,先知先覺的教育基礎和典範。比起現代的教育家、哲學家、心理學家。超越時空,堪稱中外萬世的典範!

自古以來,日本就將【論語】,作為高中教育,必修的科目。美國著名史學家:賴肖爾(E.O. Reischauer)說:「公開承認自己,是『孔孟之徒』的人,恐怕沒有。但在某種意義來說,上一億的日本人,幾乎都是『孔孟之徒』。」

日本政府,在保護和發展,儒、釋、道和神道教方面,都不遺餘力。基於美國哈佛大學,亨庭頓教授,提出「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的觀點。他認為:世界各國、各民族。各自發展,其本土文明,便會惹起不時的彼此爭端。為此東方等人,必須大力提倡,【孔子化】(Confucianization)的理論。以對抗及化解,亨庭頓教授所提出,所謂「文明衝突論」。亨庭頓又提出,美國化(Americanization)、亞洲化(Asianization)、歐洲化 (Europeanization)、甚而伊斯蘭化 (Islanization) 。所製造和產生出,互相間的文化鬥爭和文明的衝突。其實只須用【孔子化】的理論,便可以消弭種族、宗教和國與國之間的紛爭及矛盾。因【孔子化】的基本義旨就是:『和而不同』;『仁者愛人』;『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最終達致,世界大同』。這些義旨及原則,就是中國傳統孔教與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亦是孔教的基本教義,也是治理世界和維持人類,和諧及安寧相處的【靈丹妙藥】。

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及其夫人,福田貴代子。來到山東省的曲阜,參觀了孔廟。併發表了感言:「產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當今依然,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這不能不,令人感嘆和折服。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日本兩國人民,同樣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中日兩國,文化的共通點」。所以【儒家】這種,屬世界性,尤其是東方的共同文化。確需同道中人,所珍惜和維護。

際此西方各國,都十分重視美國哈佛大學,亨庭頓教授,所提出「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的觀點。憂慮亞洲化(Asianization)、伊斯蘭化(Islanization)、俄國化(Russianization) ,會威脅或阻礙,美國及西方國家的文化、政治及經濟的擴張和霸權。所以更有必要,加大力度,弘揚【孔子化】(Confucianization)的儒家理論和思想。作出有針對性地,在文化及思想上的抗衡及消弭。為此,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的倡議下。併由中日兩國的政府和孔教團體,支持之下。由中國包括港、澳、台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十個國家與地區為核心,共同建立【儒教文化圈】(Circle of Confucian Civilization) 。處於【儒教文化圈】內,所屬的國家及地區。輪流於每年,舉辦盛大祭孔活動與論壇。

猶幸近年以來,歐美各個,重要的高等學府和人文研究所,都有深入研究和推廣,孔孟之道及儒家精神。有理由相信;由此,美國哈佛大學,亨庭頓教授,所提出「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的觀點。憂慮亞洲化(Asianization)、伊斯蘭化(Islanization)、俄國化(Russianization) ,會威脅或阻礙,美國及西方國家的文化政治及經濟擴張,所發揮的影響。也將會因此而會,慢慢地消失。因此,作為創建和推動【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同仁。對這方面的思想;價值觀和美德,要化大氣力,有做點深入功夫,作出探討和研究的必要。

不管律己;對人也好;處世或行事也好。包括將來,進入社會做事或自己,開設公司,做生意也好。甚或遠漂國外謀生或作為業務上的發展亦好。都應該抱著:自己中華,固有傳統,優良文化的道德規範;價值觀;傳統美德的信念和心態。亦即是說:應要多認識和了解,孔孟仁義及博愛之道;崇尚自然和返璞歸真之道。包括儒家精神和其學說,作為己任。這樣,將對己對別人。甚而對整個,所處的社會,都有莫大的裨益。

【人倫】,即倫常,也即倫理之道。亦就是經常被提到的人與人之間的等級關係和相處規範。這種關係和規範,對中華民族,能基本不變,可延續幾千年的發展至今,所靠的主要精神之柱。孟子有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教;朋友有信。曾子八觀有云:「背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

【四維】乃源自,春秋時代思想家,管仲所著的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八德】則是儒家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總之中國固有傳統,最可寶貴,極具生命力的文化:【孔孟之道】。包括儒家精神和其學說。乃貫穿和引領,中華民族和文化,渡過五千多年的悠長歲月。而其精神永不變,與此同時,仍帶領中華民族,繼續往前,昂首邁進。是非常值得,所有有心的炎黃子孫。珍惜和要深入探討的一個,最重要的遺產和課題。因此,參與創立,和推動【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精神的同仁們。就更需具有,發揚這方面精神的使命感。

另外,現在中央政府,最終能體認到。我們祖輩的寶貴遺產:儒家精神和孔孟思想及其學說,不止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和精神建設,非常重要。而且對全人類,都是個精神上的寶庫。因此,為了宣揚和推廣,儒家精神和其學說。包括中華文化。所以於近年來,就化了大氣力,首先在北京,創立了國際孔子學院,北京總部。與此同時,還在全世界各重要城市,分次設立了,超過兩百多個,孔子學院。以弘揚中華文化。包括儒家精神和其學說。

屬第二哲道的【釋】即佛家精神

其實道教,在漢朝之前,就非常鼎盛。在唐朝初年,仍被奉為國教。於華夏大地,早於唐朝以前。就自尼泊爾,經印度。陸陸續續地,引人了佛教。不久之後,因佛教的教義,主張出世;要安於本份;與世無爭的精神。被唐朝初期的統治者,體認為可以,利用佛教的教義和其精神。通過推廣,將更易於馴服及統治其,治下的民眾,保持其自己,永固的皇位和江山。因此,唐朝的統治者,就對佛教,作了大幅度的傾斜。甚而還特別,隆重其事地。派遣玄焋等,前往西天(即現時的印度)取經。之後佛教就慢慢地,在中華大地,興盛起來。後來在信仰上,併取代了,道教的嵩高和主導的地位。

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之中,思想最深奧;理論最繁複的宗教。光以一個【空】字、【無】字或【色】 這三個任何一字,其中就有無窮的義蘊。解說也不大能,解說得透徹和清楚。亦難於讓人認知與領會。

就原來被傳入中土的佛教。後來續漸,被當時眾多的士大夫。溶入了原來屬於炎黃子孫。自己的儒道精神和華夏哲學涵義。尤其是中庸之道。變成為佛教中的禪宗。而禪宗,則屬佛教之中,本來在思想上,最直接;最簡單被理解。然而在領會方面,最不容易的宗派;也就是在佛教內,最有華夏哲理特色的宗派。

禪宗雖以禪悟為宗,卻又不主張坐禪。通過壇經,給信眾清楚,提示了頓悟的法門。頌金剛經,心就即開悟。但不少人,卻窮畢生之力。不一定,能找到悟入的門徑。然而學禪,當以【禪悟】為宗旨。大部分學禪者,只期待【悟】的一刻。因此,在禪宗來講:「禪是功夫、方法」。而悟卻是目的。禪悟在佛教的禪宗裡,就等同於,最後成佛。

在禪宗裡,【迷】與【悟】只一念之差。一念迷,就萬念俱灰、淒淒慘慘、苦海無涯;一念悟,就海闊天空、歡歡樂樂、歡天自在。禪門的大智慧,就是入門了知:令世間的愛與恨、苦與樂、得與失、是與非、正與邪、好與壞、煩惱與菩提、地獄與天堂、凡夫與聖賢。正反兩面,都在一念之間的事。

一念迷,就貪心起。被世間的名、利、美色等所左右。為身外物所累,終日為之奔波;永無休止,從此煩惱不斷。而一念悟,就了知,世間的萬物,緣生緣滅,絕非永恆。一念悟的話,就由此領悟到佛陀,空的智慧。屆時就表示:看透而放下的心態,自悠然而升起。這時對身外物,就不會那麼,過於執著。卻又可以,善加利用。併能造福人群。因此,【六祖壇經】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由此可見,禪宗修為的精髓和關鍵所在,就是轉迷為悟。

在禪宗迷與悟,轉化的方法,則是禪修。轉迷為悟的過程及其結果:就是轉苦為樂:轉恨成愛;轉惡為善;轉煩惱為菩提;轉凡為聖。因此,【元祖壇經】云:「前念迷為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所以在人世間,要愛還是恨,竟僅全是,一念之差而已。

屬第三哲道的【道】即道家精神

在上文已曾,比較詳細地闡明過:道教在盛唐的初始以前,是極為鼎盛。而且還被尊為,中華民族,唯一的宗教信仰。其式微的原因,亦因在上文,已被交待過。因此,就再不用在此,囉嗦再多說了。照盈尺居士(即吳江)本人,對道教膚淺的認知和理解。其實道教的教義,相對來說,是比較入世;比較貼近現實社會層面和較接近科學及自然本義的宗教。為此之故,不完全為了,道教屬炎黃子孫,自己的國教。更重要的還是:道教作為一個宗教信仰,相比其他的宗教,具有更為入世和積極的人生及社會現實意義。所以最近,國內外,有不少知識界精英,有識之士。包括許多國內網民。大家都有意識地,提倡重新對道教及其教義,作出認知和探討。這就說明,為什麼在道教,所有的經書當中,被尊為最重要的一本經書:【道德經】,被國內外,奉為人文及管理學上的天書。

老子為道教,太上老祖。由於道教的教義,結合了不少,華夏人文的精髓和儒家的精神。所以道教,一直被目為,在中華文化信仰上的主流。對中華民族,影響之深之廣,絕不亞於佛教及其禪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屬道德經中之名句。而道德經,是在春秋末期,由偉大的思想家,道教的太上老君:老子所著。現在在世界各地,擁有國外,最多外語譯本的中國古典典籍。

確實道教教義的精髓,實際是以【和】為本;為核心。和的內涵,就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不作強求。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適應和包容;而且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群體,也要相互適應。因世上萬物,乃相附相生、相互依存為伴。所以要順其道而行,不作無謂的爭拗;碰撞與對抗。如此就可以,達致一個,融通;祥和及和諧;以人為本的理想境界。

要深入,了解道教及其教義,不能不特別,要提【道德經】在這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為道德經,是道家眾經之首。道德經推崇【柔弱的力量】,故在經文中,有【上善若水】之說。水為柔軟之物,然而卻有攻而不破之力量。用任何鋒利之器械攻擊之;用任何不同物體,投進去。除了能激起一點漣漪或浪花之外。水卻仍能,融在一起。這就說明,水之為物,其柔軟的特性,能包容世上萬物。道德經充滿了智慧和哲理。若能領悟其精髓所在,對於共建和諧、公平、以人為本和繁榮昌盛的社會,開創快樂的人生,都有極大的裨益。

作為道教,眾經之首的道德經。經內所涵蓋的文字,只有約五千個字左右。一般被稱為,五千言天書。其神奇以及奇妙之處,似乎在於,其中心思想,是以人及以和為本;文字簡約密集而深奧。思維豐富而難測。被目為,人與人之間的雙面術;亦有人評其為,古代的相對論。亦被人依從為,氣功長生不老之作。也可被用作,兵書、營商及管理之術。所以被推崇為仙道祖籍或被認為,哲學中的字典。同時被西方學界,目為道家式,與科技有關。而玄妙,深不可測的代表作。包括任何,中外的學者,都對道德經的含意,有一個共通的通識,就是其內容主旨,表達了自然及無為的道理。

若以現代的眼光,看待道德經。都有個共通點:其只不過是本,用玄妙及抽象的語言,需知的人世真理。而且與人文及管理方面,有關的經書而已。此乃道家,最經典之作。其現時在全世界各地,被廣為傳遞參閱和借鏡。

假若要探討一下,有關道家修養及練功的議題。首先要認識,道教的主要信仰,其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崇拜仙家,希望通過祈禱禳襘,驅神役鬼,征服自然。這以符篆道派爲主。而另一方面,是個人成仙。希望通過煉養修為。而達到羽化登仙的目的。這以丹鼎煉養道派爲主。而煉養修為的主要方法,就是以氣功養生。

【氣功】一詞,實源出道教。原來專指,從調息呼吸入門的所謂【服氣】一類的煉氣方法。後來也指內丹煉化精氣的【命功】。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氣功養生術,就已經理論化。並廣為流傳於【道、儒、醫】等諸家之中。道教興起後,氣功養生及修為術。一直是道士,作為修為及修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全真道興起時,就更專主修道煉養成仙之術。並將其作爲,修煉成仙的主要途徑。

道教將氣功,被罩上宗教和神秘的外衣。故此氣功與宗教戒律、宗教倫理、攝生之道、符篆方術。被融爲一體,形成了非常龐雜。而又別具一格的【煉養學】。其學是以「人天合一、性命雙修、內外並重、形神共煉爲特徵,以煉養成仙爲宗旨,以氣功爲其精髓」。其中煉神、守竅、存思、服氣、內丹等。則屬於氣功的靜功;辟轂、攝養、叩咽、導引、按摩、服餌、房中等。屬氣功輔助功而已。

道教徒煉養的目的,原來無非是想:自主宗教的生命、長生而成仙。但客觀上,則積累了許多養生的經驗。道家養生術主張:精神有不可思議的潛能。比身體所表現的體能,要強要奇妙得多。修煉應從養神及培養心法入手。而養神的功法,則有【守神】、【守一】等。宋元以來的一些內丹典籍。把逕直煉神還虛。而專門煉化精氣的道功,稱之爲內丹中的【上品丹法】或【最上一乘頓法】。這種內丹,是融合了漢魏以來的【守神】、【坐忘】一類靜功,禪宗傳統的坐禪而成。道教的【內丹】學說,意指人體內煉成的丹。與身外的藥物,所煉成的【外丹】,相對而言,煉【內丹】,必須收攝身心,心不外馳,情不逐物。煉到三華聚頂,五氣朝元,才算功成。而道家煉養學的內容,十分廣泛。但都與氣功有關。如果不是,光從宗教的角度,來審視道教氣功,那它便【人體生命科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以盈尺居士對道家,所謂【丹】的看法,應屬【氣】的範疇。所謂取得內丹,相信是與得氣,是一而二,共同體的不同說法吧聊。

本專文的結後語

由於盈尺居士本人,於許多年前。因天命、命格和自己命緣的關係,有幸偶得奇緣。所頓悟而得,相當神奇的【超感奇功】(Super Sensing & Reading Power) 的功力。通過所得的超感奇功,續後還把這種奇功,形成了文字的【盈尺元功】 (One foot Natural Exercise) 廿三式。包括後來,可以讓具有,相匹配的天賦及慧根。在苦練之下,又對神功的真諦,有了全盤領會的情況下。頓悟而得,超感奇功功力的一尺神功 (One Foot Super Qi-Gong),一共為廿八式。就一直以來,試圖對相當神奇的超感奇功的功力及其存在的可能性,總想探究其科學性;可解釋性和可讓人接受的可信性。

為此之故,憑盈尺居士本人的親身體驗,有理由相信:通過長期,苦鍊《一尺神功》。假若練功的有緣人,本身確具備了,有相配對的天賦及慧根,又能透徹頓悟,神功真諦之後。最後本身的潛能(DNA),真正被觸動而又確能,被激發得功的話。苦練神功的人,體內所潛藏已久,從遠古積累至今的潛能。使其本身,原已具有基本,特殊感應功能,得以恢復、重振、釋放、彰顯和加強起來。尤其是:發射氣場的功能;信息收發功能;反應功能;預感功能;透析功能;分析及思考功能等。就可透視並可解讀別人,所隱蔽於其內心的心意。

期盼通過,閱讀附於另一冊,由盈尺居士所撰述,名為【天命、命格、心魔】資料。兩篇有關:“高科技的讀心術技術”和“說謊測試技術的描述”,等相關內容的理解後。希望能夠,讓參與《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的同道中人。以科學的角度和態度,與大家。共同探討和討論,是否可以,以比較科學的方式,試圖解釋和說明。【超感奇功】。有其實際存在的可能性?

另外,盈尺居士所孰知:譽滿省、港、澳及鄰近東南亞國家,比較著名的保健及養生,,羅醫師。其亦確具有面對,接受他保健和養生護理病人時。偶會發覺,對這些病人的五臟六腑;脈理和病狀部位,如X光機似,具有透析其病人的感應。不過其仍無法,達至所需層次。能有意識地,憑己意,可自我作出操控。這是否屬,一個比較鮮明的個案,可以說明了超感奇功,存在於人體内的可能性。這又屬一個好的例證?因此,與此同時,除了通常所見,一般的卜卦、批命、算命、看相及風水,與指點迷津及預測人的前程,相關手段之外。是否還另外存在,仍未被人所知。卻實際可以解讀,別人內心的感應功能?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內容之外,同時還可理解和明白到:天命及命格以外。影響人的運程;前途和做人之道。還有其他,相當重要的相關因素?如每人自己心內,所隱藏而潛在的心魔平常心禪宗道家修為及與這些方面,有關的做人之道等等因素?

現在似乎,具有【超感奇功】(Super Sensing & Reading Power)的功力。同時又已具體地,把【盈尺元功】(One foot Natural Exercise)的廿三式。包括後來,可以讓具有,相匹配的天賦及慧根。在苦練及對神功真諦,完全領會之下,可頓悟而得,【超感奇功】功力的【一尺神功】(One Foot Super Qi-Gong)的廿八式。以文字被記載下來的盈尺居士本人。極為盼望,能把這方面的心得。通過即將成立,並將可被實際運作的《元玄人文哲道研究苑》,讓參與的人,都可以最少,能分享盈尺元功】,廿三式的成果和好處。更盼望研究苑內,極為少數,投緣的主要精英分子,能對【一尺神功】 (One Foot Super Qi-Gong)廿八式,亦能在苦練而得功。而又能獲得【超感奇功(Super Sensing & Reading Power)的功力。讓這些,屬極少數的有緣精英,能對【一尺神功】和【超感奇功】,都有親身的實際體會。

照盈尺居士本人認為:只有這樣,《玄元人文哲道研究苑》,才能被發展起來。有關對【一尺神功】;【超感奇功】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才能真正地被展開。有關精神,才能被一步步,被順利地,被推動起來,得到預期的成果。

盈尺居士謹完稿於丁亥年,六月初八。

*本專文材料由A-A智庫所提供請勿複印或被重印因版權所有*

发表于 2010/6/4 1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感》感應(Super Sensing Power),這一既早已存在,又未爲人所周知,並帶有點神秘感。實在挺科學,仍屬謎一樣的事物。當大家從我發佈在《超感》,這一欄目的帖子,多起來以後。大家會續步明白:《超感》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了。吳江(Kong)/06-04-2010/19:34。
发表于 2010/12/4 0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感》(Super Sensing Power)这一议题,较少有人提及。但并不表示其不存在。假如有谁,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在本专栏内,可找到几篇有关专文。要是还不满足,请给我个人空间留言咨询,我将会作答无误。吴江(Kong)/12-04-2010/00:08。
发表于 2011/5/22 1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A-A 发表于 2010/12/4 00:06
《超感》(Super Sensing Power)这一议题,较少有人提及。但并不表示其不存在。假如有谁,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 ...

《超感》(SuperSensing),  当大家参阅完以上一文之后,估计大家会认同《超感》是事实存在,并可从科学性方面,作出合理的解释。若有任何疑窦,请跟帖留言,大家作出互动及研究。好吗?
吴江(Kong)/05-22-2011/10: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4:36 , Processed in 0.016173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