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回复: 1

860成本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13: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目录
860成本解决方案        1
一.        项目整体需求:        3
二.        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        3
三.        整体解决方案:        3
四.        关键点:        4
五.        解决方案详细步骤:        5
1.        定义产品结构        5
2.        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5
3.        定义材料取数来源        6
4.        定义费用取数来源        7
5.        定义工作中心        8
6.        定义产品属性        8
7.        定义费用明细与总账接口        9
8.        定义分配率        10
9.        定额管理        12
10.        制定计划单价        13
11.        单位产品费用耗用表        14
12.        制定计划成本        15
13.        录入期初余额        15
14.        材料及外购半产品耗用表        17
15.        人工费用表、制造费用表、辅助费用表、其他费用表、折旧费用表;        18
16.        完工产品日报表        18
17.        在产品盘点表        19
18.        工时日报表        20
19.        废品回收表        21
20.        产品耗用日报表        22
21.        完工产品处理表        23
22.        在产品每月变动分配表        23
23.        成本检查        24
24.        成本计算        24
25.        成本凭证结转        24
26.        成本分析        25


一.        项目整体需求:
1)        企业应用U860的库存、存货、采购、销售、生产计划、物料清单、生产订单、质量检验、委外以及成本等模块;
2)        企业期初没有余额
3)        人工费用的分配采用按实际工时分配,制造费用按定额工时分配。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材料成本。
4)        企业要求月末自动生成与成本相关的会计凭证
5)        企业要求核算公司所有产品的成本,生产的管理方式为单步骤生产,产品领料为一次性领用全部物料
6)        部门领用的物料记入当期完工产品的成本,由完工产品的各配件共同分担费用
7)        企业要求采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成本分析,分析产品成本、材料消耗以及随时查看成本控制情况
二.        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会计属于较为独特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工作不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与计算,它的工作重点与产品和生产管理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耗费与补偿两个方面对成本进行了论述:成本从耗费的角度看,是商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从补偿的角度看,是补偿商品生产中资本消耗的价值尺度,即成本价格。
成本概念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品成本。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过程。所以:产品成本通常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消耗而又必须补偿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
因此,要计算成本就必须清楚:1、什么的成本:即成本对象,以此决定成本计算所采用的计算方法;2、什么构成了成本,它是怎样发生的:即成本项目与产品工艺路线,并以此决定成本项目的资料来源与成本计算过程;3、成本责任部门与成本指标:即哪些单位对成本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成本的标杆是多少,以此进行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在进行成本计算之前,必须弄清楚这些概念,才能正确的选择计算方法与计算过程。
三.        整体解决方案:
客户是一家离散性加工企业。生产的管理方式为单步骤生产,产品领料为一次性领用全部物料,从这一点来讲,其成本核算方法应选用“品种法”。但是客户提出要求核算公司所有产品的成本,这里需要明确“所有产品”指的是最终成本对象(产成品),还是半成品?从客户生产情况来看,其生产为单步骤,所以不会有工序半成品,因此,可以理解为所有产品指的是最终成本对象(产成品)。反之,如为多步骤生产,则可以选用分步法进行工序半成品成本的计算。
客户的成本项目主要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没有辅助生产成本。并且客户已应用了U860的库存、存货、采购、销售、生产计划、物料清单、生产订单、质量检验、委外等模块,所以在制定成本方案时考虑到成本项目的数据来源,确定为:直接材料来自于存货核算、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来自于总账系统(薪资管理与固定资产系统在进行工资计提与折旧计提后,要将结果形成凭证传递至总账系统,其内容完全可以满足成本计算的要求。所以没有必要将人工与折旧接口定义到薪资管理与固定资产,一是通过薪资管理与固定资产设置与成本管理的接口较为麻烦,二是薪资管理与固定资产定义接口时,其方式较为单一,很难保证在成本系统中通过接口取到的数据与传递到总账的凭证数据相一致,人为的增加实施的难度,所以此处可屏蔽一下功能,只是用总账作为数据来源就完全可以了)。
在选择了“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这一选项后,其作用相当于在852成本管理选项中的“是否严格按照生产订单”,所以,这一选项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生产订单,成本管理模块就没法使用,因为所有的成本资料都要求对应到生产订单上,例如:完工产品日报表中的产品必须是生产订单上的内容。所以对于生产并不是严格按照订单组织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慎重选择这一参数。
使用了这一参数,在生产领料、产品入库时只要对应到订单上,也就自动归集到了产品上;如不使用这一参数,仍然要像860以前版本,通过“成本对象”项目来进行材料出库。
四.        关键点:
1)        因为用户起用了生产制造模块,所以成本管理要与生产制造配合使用,那么成本对象就必须使用生产订单,即在进行材料出库与产成品入库时,必须对应生产订单。
2)        关于半成品的处理方法:
I.        半成品入库后领用:
半成品完工后通过产成品入库单进行入库,然后其他单位再从仓库领用,此种方式意味着对于初步加工单位来说已经完成了产品,所以要进行成本的计算及分配。通过成本管理计算出成本后,在存货核算中通过“产成品成本分配”将成本写入到产成品入库单,然后其他部门作材料出库单领用出库。
优点:广泛适用于实际价、计划价的结转
缺点:操作步骤多,较为麻烦。
II.        半成品不入库,进行车间转移:
半成品完工后不通过产成品入库单进行入库,而是在成本管理中通过“产品耗用”来实现。
优点:操作步骤简单。
缺点:只能进行实际价的结转。
针对于本客户需求,因为是单步骤生产,所以不会出现半成品的处理情况。
3)        关于委外产品成本的处理:
目前860不支持车间委外作业,即车间不能进行委外品的收发,只能是将委外品先办理入库后然后通过《委外管理》进行作业。
具体的单据过程在委外管理中说得很明白,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只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对于委外的加工费,系统通过委外核销,先将委外入库单与材料出库单对应起来,将材料成本传入到入库单中,然后委外结算,再将委外发票中的加工费增加到入库单中,这样形成对委外入库单生成凭证时,入库成本包含了材料费与加工费,实现了委外成本的入库。但是,由于此处采用的采购入库单,所以在当月未进行委外结算时,业务流程处理与采购处理一样,是按照暂估的方式处理,下个月进行委外结算后,再进行回冲处理。这样,委外成本始终是会进入材料成本的,而不是计入费用。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相应的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凭证处理:1、委外材料出库(参照委外订单生成的委外材料出库单):
通过出库类别,指定对方科目。
借:委托加工物资                    a(材料成本)
                 贷:原材料                         a
          2、委外完工入库(参照检验单生成委外采购入库单):
当月结算:
借:原材料                          a+b
                 贷:委托加工物资(暂估科目)        a+b
              当月未结算,暂估:
借:原材料                          a
                 贷:委托加工物资(暂估科目)        a
下月结算,红字回冲:
借:原材料                          a
                 贷:委托加工物资(暂估科目)        a
借:原材料                          a+b
                 贷:委托加工物资(暂估科目)        a+b
          3、委外发票入账(委外采购发票):
              定义委外品的采购科目
借:委托加工物资                    b(加工费)
                 贷:应付账款                        b
这样委外采购入库单的入库成本就是含加工费的最新成本,并不需要在成本管理中进行业务。
五.        解决方案详细步骤:
1.        定义产品结构
在物料清单中,录入产品结构,通过表体的领料部门指明生产部门(对应工作中心);

对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产品,可以逐级定义产品结构;对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产品,则定义产品结构时,应针对不同工序,分别定义半成品的单层结构,然后设置最终产品,子项为各步骤的成品,用以实现最终的平行结转;对于品种法的产品,直接设置产成品到原材料的单层结构,有多部门加工时,按照不同工作中心,设置不同版本。
2.        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要求核算公司所有产品的成本,生产的管理方式为单步骤生产,产品领料为一次性领用全部物料

同样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就要编制不同的产品结构。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成本计算有4种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品种法是以最终产品品种为成本对象的;分步法以每个生产步骤的产品为成本对象;分批法以产品的批次为成本对象;分类法以产品的大类为成本对象。
以上这几中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计算的对象,而成本计算过程本身其实是简单而单一的:既归集成本要素并在各成本对象之间分配。
所以如何正确的确定成本对象就成了成本计算软件的核心:
对于品种法来讲,是以最终产品为成本对象,所有的成本单位的半成品都不单独计算成本,而是全部归集到最终产品上,以最终产品名称来表现成本。所以此时的产品结构是单层的,即最终产品→原材料。
分步法又分为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每个生产步骤在算完本步骤的成本后,将本步骤成本按照最终产品耗用的比例直接转入到最终产品成本中,不与其他工序发生关系。每一生产步骤归集成本要素时,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材料费用,而不计算耗用其他工序半成品的成本。所以按照平行结转分步法设置产品结构时,在子件中不包含半成品,成本管理中也不使用工序产品耗用表。
这种计算方法应在每步骤完工后,将完工产品归入半成品库,半成品库不参与各车间成本计算,只在最终产品成本计算时归集。另设1个虚拟车间和虚拟产成品,由虚拟产成品按照平行结转比例领用半成品库的完工半成品,计算出最终成品的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即每生产工序在完成产品后,将产品及其成本都转入下一工序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成本要素归集的方法,又分为分项结转和综合结转。
这种方法最为复杂,完全按照产品结构与工艺流程计算成本。计算完每一步成本后,都将上步骤半成品成本转入下一步骤,做为下步骤产品中的一个成本项目(综合结转为自制半成品,分项结转分解为料、工、费等原始项目)参与下步骤成本计算,依次直至最终产成品。
这种计算方法最为符合U8成本管理核算思想,通过多层次BOM即可实现。
定额逐步结转分步法:这是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一个特例,其特点在于,在进行成本结转时,不是按照实际成本,二是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成本定额进行结转(综合或分项),这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结算。这样做的优点是:逐步结转分步法虽然在所有的成本计算方法中是算得最细的,既有半成品成本也有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半成品成本因为只反映本步骤的发生成本,所以不是完整的半成品成本,没有独立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在多步骤生产方式下,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必然包含了上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所以在考核单工序成本时(例如责任成本)就要扣除掉上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所以为了避免受到其他步骤的成本影响,同时便于考核责任成本,制定了,在进行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时,子件的成本使用定额成本,成品转出时也使用定额成本,在工序上形成成本差异,反映工序成本利润情况,最后将各工序的差异平行汇总到最终产成品上,与定额成本按照分摊比例相加,得到最终产成品的真实成本。此种方法在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广泛使用。
分类法与分批法在本质上与品种法相同,可参照品种法的设置,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该贴已经同步到 chenchenjie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3: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3.        定义材料取数来源

4.        定义费用取数来源

5.        定义工作中心

6.        定义产品属性
按照在物料清单中定义的领用部门,点击刷新取到成本中心对应的产品(此处,在物料清单中修改领料单位后,成本中心对应的产品就立即发生变化,但是再将物料清单中的领料单位修改回去后,此处即使刷新,产品仍然体现为多部门加工,是否错误?)

7.        定义费用明细与总账接口

8.        定义分配率
人工费用的分配采用按实际工时分配,制造费用按定额工时分配。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材料成本。
部门领用的物料记入当期完工产品的成本,由完工产品的各配件共同分担费用







分配率的设置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这里不再一一简述,建议看一下《成本会计》中的内容,讲得很明白。
9.        定额管理



目前系统只提供工时与材料定额。
10.        制定计划单价

材料单价调用存货档案,工时、服务单价在这里制定。
11.        单位产品费用耗用表

此处计划人工耗量应自动对应工时定额,不应再进行手工录入。双击制造费用后会弹出一个窗口,用以录入各项费用的定额金额,但是如果每个产品都须这样手工录入,工作量实在太大,建议这里可以考虑像工时一样,可以自动生成。耗用产品通过双击,就可以按照产品结构自动带出,但是必须每个产品都要双击一下,是否有必要?工作量太大。
12.        制定计划成本

13.        录入期初余额
企业期初没有余额

此处,在录入期初余额时,半成品无法录入,必须还原为原材料,此种方法与现实业务差别较大,客户很难理解。
14.        材料及外购半产品耗用表

此处在选用了“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后,必须有生产订单,才能在这里录入数据。
15.        人工费用表、制造费用表、辅助费用表、其他费用表、折旧费用表;

16.        完工产品日报表
选择“是否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则完工产品日报表中各成本中心所属产品列表中,仅显示“生产制造”中已做生产订单的产品,筛选条件为:该生产订单状态为已审核,产品的生产日期符合成本会计期间。如没有生产订单,则此处无法手工录入完工数量。当启用车间管理后,在此可取车间管理完工数。

17.        在产品盘点表
选择“是否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则在产品盘点表中各成本中心所属产品列表中,仅显示“生产制造”中已做生产订单的产品。

在产品分三种状态:
在线完工:指车间已完工,但是未办理入库或转出的成品,本月新增的要包含在本月的完工产品日报表中。
在线数量:指车间已投产,但是未完工,尚处于加工状态的产品。
原材料:指仅仅是已领出,但尚未投入生产加工的原材料。
18.        工时日报表
选择“是否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则工时日报表中各成本中心所属产品列表中,仅显示“生产制造”中已做生产订单的产品。如没有生产订单,则此处无法手工录入完工数量。

起用车间管理后,可取用工序工时。
19.        废品回收表
选择“是否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则废品回收表中各成本中心所属产品列表中,仅显示“生产制造”中已做生产订单的产品。如没有生产订单,则此处无法手工录入完工数量。

20.        产品耗用日报表
本步用于生产车间之间产品相互转移,而无需办理半成品入库的业务流程,主要用于逐步结转分步法业务处理模式。
选择“是否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则产品耗用日报表中各成本中心所属产品列表中,仅显示“生产制造”中已做生产订单的产品。

21.        完工产品处理表
本表为数据录入结果的校验平衡表。因为我们的系统要求对于生产资料的处理思想为“实地盘点制”,而不是常用的“永续盘存制”;并且通过手工录入的盘存数据、完工数据、上期盘存数据,倒推本期完工产品耗用的材料总数,以此实现成本恒等式的要求。所以需要对计算出的完工总数要与库存管理的实际入库数进行对比,以发现录入的数据是否满足了成本恒等式的要求。此种方式与目前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客户以及用友序列不熟悉成本,初次接触的顾问来说,都是非常费解的。建议此处改为“永续盘存制”,然后手工调整盘存。

22.        在产品每月变动分配表
用以录入在 “分配率自定义”中新增加的费用分配标准所对应的各产品数据。

23.        成本检查
按照成本恒等式进行成本计算检查(期初结存+本月发生=本月完工+本月结余),包含成品以及原材料。在这里,即使小数点的差异也不允许。另外:提示信息太呆板,无法让人一目了然的发现问题。
24.        成本计算
分为自动计算与分步骤计算两种。一次性将所有的成本中心与产品全部计算完成。无法实现分部门、分产品的计算。
25.        成本凭证结转
企业要求月末自动生成与成本相关的会计凭证
我们软件定义的结转方式不符合财政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规定月末产成品完工入库凭证的分录为: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   … …
而我们的产品却无法实现这一过程。
目前软件提供的结转制造费用、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结转盘点损失、结转产品耗用、结转直接人工等五种凭证都只是在成本结转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部分业务。成本凭证真正要处理的是按照成本计算结果将成本项目从生产成本科目中转移到产成品科目中去(如上例)。这个问题从U8成本管理发版以来一直未解决,是软件的一大硬伤。目前客户只能通过手工在总账中填制。(实例:曾有一个客户,产成品、生产成本科目按照产品分明细科目,有上千种产品,手工实在无法处理,买了我们的产品就是要自动生成这个凭证,但是由于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实施成本模块。)
26.        成本分析
企业要求采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成本分析,分析产品成本、材料消耗以及随时查看成本控制情况
目前成本管理提供的报表功能及样式都有限,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来讲,报表由于关注点、核算方式等原因,决定了成本分析报表样式极为个性化,希望能在这方面加强软件功能。济南机车车辆厂的后期20余种成本报表全部是通过二次开发完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7:07 , Processed in 0.011844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