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ackchen 于 2013/8/4 14:58 编辑
上一篇中讲到了数据收集,四海兄建议谈谈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以及用何种方式去作激励来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呢?其实文中也有提到,但是并不系统或明确。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收集数据一般会遇到两种问题1、用户不能按时交付数据;2、用户按时交付的数据无效。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就需要顾问的责任心和细心了,不能说把数据收集的文档发下去就完事儿了,剩下的责任都是用户的,以这种态度做数据收集多半得不到好的结果。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一下几个步骤1、制定数据收集计划,分步执行,不要把所有的数据收集截至日期放到一天。因为用户在上ERP的时候往往还要进行日常的工作,不一定有整块的时间去一次性收集完所有数据,即便有,一次性也不可能把所有数据收集完;2、进行数据收集培训,最好有面对面进行数据收集内容讲解的过程,一个让用户了解你要收集的数据的要求,二是要让用户知道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最后是数据收集文档上面做好注释;3、经常沟通,了解数据收集进度及是否存在问题;4、对于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检查确认,根据实际业务或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数据进行优化。例如某些值集的收集,可能用户提供的值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就需要你进行纠正,并跟用户再次确认。如果上述四点都做到了,收集到的数据依然是无效的,那么就是用户的问题了。这个过程最好能有信息部的负责人参加,一是可能让甲方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进展,二可以由他们向不能按时交付数据的用户施压,效果会更好一些。 接下来讲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是一个按部就班过程。我也是第一次在FRESH环境做完整的系统设置,希望发现问题的朋友不吝指正。 Core HR部分 1、为中国HRMS管理员设置配置文件HR:用户类型、HR:安全性配置文件(默认已配置),HR:业务组(默认已配置) 2、职务、职位、级别、人员组、成本分配、能力(本次实施没有用到,所以使用的默认的)键弹性域(我使用的是Globle的段,大家是和我一样还是新建的?有什么区别,希望能有人解答一下,我个人觉得只有多业务组的情况下才需要新建段来设置弹性域,而企业在将来基本不可能会启用多业务组,那么使用Globle的段是没有问题的) 3、新建业务组(鉴于其他模块同事的要求我们是新建的业务组,相信有不少的企业实施是用的默认业务组,至少移动是用的默认的,联通是新建的,我现在还不清楚新建和使用默认的有什么区别,不清楚默认业务组改名了对系统是否存在影响,如果没有问题我想大多数人是会使用默认的业务组然后改个名字) 4、新建HR超级用户职责(这里建议新建一个职责用于系统设置,因为中国HRMS管理员还有其他用途,目前发现的问题是员工编号的自动生成公式需要在Setupbusiness group下定义,而中国HRMS管理员设置的业务组正好是Setup business group。不建议设置好公式去该中国HRMS管理员的业务组,然后再做其他系统设置) 5、设置各种应用产品公共程序代码(HR模块界面上的大部分值集的值都是在快速编码中定义的,可以根据需要更改值集中的值,比较典型的有婚姻状态、健康状况、户口类型等等,都可以在应用产品公共程序代码中定义,系统级别的不能操作,扩展级别的可以新增,用户级别的可以根据需要新增、修改、删除) 6、定义人员类型、分配状态 7、设置说明性弹性域(如果有启用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这里讲一下如何查说明性弹性域的名称,首先进入有说明性弹性域的窗口,然后点击菜单帮助à诊断à检查,块选择$DESCRIPTIVE_FLEXFIELD$,字段选择DF结尾的,然后你就可以看到值里显示的说明性弹性域的名称) 8、设置特殊信息(特殊信息是一种特殊的键弹性域,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任意多个,特性和键弹性域相同,简称是SIT) 9、设置额外信息(有些菜单里是叫附加信息,它是一种特殊的说明性弹性域,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任意多个,特性和说明性弹性域相同,简称是EIT) 注:关于某些信息的维护是启用SIT还是EIT,我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要维护的信息的一些特点来进行选择,SIT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对于相同值的组合,在数据库中只存在一条记录,而采用该值组合的信息会使用这个组合的ID指向这个值的组合,如果新增的值的组合在数据库中不存在,系统才会新建,另外SIT可以通过系统标准功能进行查询,根据SIT的组合查询符合条件的员工。EIT没怎么研究过,设置起来比较复杂,需要进行注册跑请求之类,这里就不详细说了,EIT的数据会直接保存至数据库中,一个员工一条记录,不会存在几个员工共享一个组合的情况。如果做技术的朋友有更多的了解,请不吝赐教,谢谢。 Payroll部分 1、定义合并集(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工资单对应一个合并集,如果需要多个工资单进行合并成本计算,一起传送GL,多个工资单可以共享一个合并集,这里我没有测试过,但是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2、定义组织付款方法(目前还没有做过公司的银行账号和银行集成的项目,所以付款方法一般都是只定义一个现金,一个银行转账,目的只是为了能顺利定义工资单,如果谁有相关方面的经验系统能够展开来讨论一下,谢谢) 3、定义工资单(这次实施的公司的财务账期是上月的26日至本月的25日,所以薪酬成本数据需要在25日之前传送至GL,所以我将日期偏置à工资的值设置为-6,第一终止日期仍然是月末,这样进行成本计算的时候,终止日期就可以填写25日,传送GL的时候也是25日,如果没有日期偏置的活,成本计算的终止日期就需要填写月末,那么传GL的时候新的账期还没有打开,导致传送失败,薪资无法支付。目前这样设置没有发现问题,唯一的不同就是工资单运行时,五险一金的计算日期回写是工资日。如果谁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请一定告诉我,谢谢) 4、定义GL弹性域映射(成本分配键弹性域使用的值集是财务定义好的值集,所以这里直接设置相同的值集进行映射即可) 5、定义要素(要素的内容已经在方案设计和数据收集阶段完成,这里按照业务进行对应设置即可,要注意的属性有要素的主要分类,是否循环,终止类型,优先级。要素的主要分类一定要设置对了,不然会影响某些关键余额的结果,比如付款合计,另外对于一些合计项,如应发合计、实发合计、扣款合计,建议定义为信息类型,输入值1为支付值,这样既不影响余额,也不会影响链接的成本计算设置<必需是具有支付值的项目才能成本计算>) 6、定义要素链接(链接的设置需要在制定方案和数据收集的过程与人力、财务共同确认的内容,收入类项目成本计算为借方,平衡为贷方,扣减类项目相反;不需要分摊到成本中心的项目可设置为固定成本计算,反之可设置为已核算成本;) 7、定义余额(余额主要是为公式服务的,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如果你希望某个要素结转到员工的五险一金基数,就在余额结转控制中添加“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要素”,如果你希望某个要素以捐赠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就在余额结转控制中添加“捐赠”,余额结转控制中实际是给要素添加子分类) 8、定义全局值(全局值也是为公式服务的,可以定义一些常量,例如月平均工作天数、平时加班工资倍数、双休日加班工资倍数、节假日加班工资倍数等) 9、定义公式(公式就不在这里详述了,可参考官方文档) 10、 定义公式结果 完成了上述设置core hr 和payroll就能够做基础的业务处理了,关于权限的设置就不在这里讲了。后续可以设置收集上来的业务数据,用于CRP的演示。设置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帖讨论。另外系统设置的文档一定要认真书写,不止是因为它是需要交付用户的重要文档,也因为你可能不是设置完这一套系统就完事了,整个实施过程可能需要设置多套系统。下周准备讲C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