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39|回复: 35

[管控一體化] 由吳江所倡議《管控一體化》理念原意的詮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9 1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由吳江所倡議《管控一體化》理念原意的詮釋

要好好、有條理和全面地,清楚詮釋,有關筆者(即吳江,英文名叫:Kong),所倡議《管控一體化》理念的原意。得重新回顧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間。當時筆者曾做過,與上述事項,相類似的事。很有必要在這裡,須從頭說起:自打倒四人幫伊始,筆者當時,深切地感到:國家要急著,需要振興和富強起來。讓老百姓,都能盡快地,脫貧富起來,大家都能過好日子,嚐到好處。工業和軍工行業,均必須現代化。因而爲此,懷著異常強烈,報效祖國的使命感。當時人和公司,雖均在香港。但得當時香港,新華社分社,科技組的兩位領導激勵及安排之下。卻不自量力,亦不知天高地厚。在開始的時候,差不多以一己微薄之力,孤身上路。可能該時年輕無知的關係。竟毫不猶疑地,一鼓作氣,銳意要把,由美國普洛(Pro-Log)公司所發明,屬完全開放式的STD總綫(英文叫:BUS。而台灣業界,則叫BUS,為匯流排)的技術和標準,祈求盡快被引進到祖國大地,推動而成爲,除了美國之外。世界上,排第二的國家。成為主要被用在,工業和軍工,需要可靠性與惡劣環境中,自動化方面。作爲在這方面的標準技術和我們,國家所接受和承認的標準。

後來還加上,也由美國Pro-Log(P-L)公司,隨後感到其本身,創的VME總綫,已落後於當時市場需要的美國MOTOROLA,接手跟著推動的COMPACTPCI總綫。先後都一併,成功地被推動成爲,我國的國家,作爲軍工和工業自動化方面的技術和標準。同時一起爲此,相繼成立了中國STDCOMPACTPCI,兩間國家級的研製協會。而我本人,則不負衆望,亦受命為這兩機構,在國内外,唯一的一個高級顧問。猶記得當時全國,第一次的STD總綫研討會,是被安排在航天工業部的502所擧行,參加的總人數,就遠遠超過300多人。隨後光是在國内,連同台灣,各重要城市,就舉行過,無數的研討會和演示説明會。

根據STD總綫的標準,當時中國航天工業部,屬下超過30多間研究所,連同對外公司的金穗等公司。包括電子工業部,下屬公司:四川的新潮、山東的浪潮、北京的何利時等,都在研製STD的產品。光是金穗一家的國產化STD產品,覆蓋應用面,不止相當廣。而且每年的銷售額,就超過一億多元人民幣那麽多!難怪於COMPACTPCI研製協會,成立典禮之時,多位部級的領導發言時。都一致強調:國家過去幾十年,引進高科技與國際標準技術以來,絕沒有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能得到STD總綫的技術和標準。這麼廣泛地被認知和接受。也從沒有被應用得,那麽廣泛和深入,技術和國產化。被吃得那麽透!那麽成功!

上述事項,最終能如此快速地,達成筆者的願望。固然不能排除,筆者個人的努力和拼勁。但假如沒有當時的美國普洛(P-L)公司,加上後來美國MOTAROLA公司的全力支持。包括同一時期,國家科委、航天工業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屬電子工業部,牽頭單位的《六所》,等單位和國家,全盤接受及鼎力支持。加上當時,許多國内和美國方面,STD總綫發明人、相關的專家、教授、高級工程、工程師和相關的領導,支持和配合。上述事項,不可能會達致,如許完滿的成功!能得到如此輝煌的成就!在全國的影響面,會那麼廣泛和深入!這裡面,與美國P-L公司首先邀請;並由我悉心的安排;國家鼎力支持和配合之下。同時由我,每次親身帶領之下,派遣了數批,人數接近300人次的隊伍。内中包括了,司級幹部、教授、高級工程人員、高級行政人員等。到美國P-LOPTO 22,進行培訓、考察、觀摩和引進。同時也跟STD總綫(BUS),本身所具有的獨有而屬非凡的特點;嚴謹的規範及卓越的思路,有莫大的關係。

怎樣才孕育了筆者萌生倡議管控一體化的理念

因筆者強烈地體會到:STD總綫(BUS) 所具有的獨一無二而屬非凡的特點;嚴謹的規範及卓越的概念。其獨特的地方,就是為了,要絕對保證,為軍事上或重要的工業惡劣及嚴苛現場(如飛機、眼科及心臟手術等)用途和要求,特殊的需要。其主要思路,就首創地採取,功能分散而屬,小而最美(Concept of Distribution and Small Is Beautiful)的觀點,總綫結構方式。讓系統每一個,單一功能。盡可能被分爲,只由一塊,細小而易於檢測和質量保證的小板結搆執行。利用其標準被規範得,絕無任何空間,可被做出改動餘地的總綫(Back Plane of BUS)的結構。雖然每個單元或獨立系統,都很少。但被保證到,相當可靠與牢靠!可完全無縫地,被契合成一個功能,非常強大而可靠的分佈式系統。而這無數的強大系統,通過固網、無綫的以太網、移動通訊、GSP或人造衛星通訊。連結成為可想像得到,要那麽大就那麽龐大的系統。就因STD總綫標準,無任何空間,可被生産廠家改動。就是因為,“STD”屬於一個,完全屬《開放式的總綫》。因此,衆多不同的STD廠家,所研製的任何STD產品,都完全可作互換,互相兼容無間。這就是STD總綫標準,最重要;最寶貴;最特異的地方。

就是因為,STD總綫結構,是基於相當流行的PC技術,乃屬極為細小的小板結搆。所以比一般,具有多功能大板結構的系統,更為容易,研製成為,符合軍工在質量上,嚴苛要求的系統。何況在可靠性方面,STD總綫本身的標準,就有許多在質量這方面,相當嚴格的規定。而且在一個,單一而獨立的STD總綫(One Back Plane of BUS)系統之中,就可被插上,多達32塊,CPU卡那麼多。其中心思想:就是因小板結搆的原故,相對容易地掌握,被研製成為,極為可靠。單一功能的小板。而根據需要,可任意組成,可大可小,非常靈活,適合各種應用,也極為可靠的獨立系統。請試圖想想:把極為可靠,單一而屬獨立的STD系統。通過串口或不同的網絡,被組成各種,大小規模不一的系統時,其可靠性,就可得到絕對保證。這就是STD總綫,所帶來極其重要的思維和啓發!

在美國P-L公司高層,精心推薦之下。於二十多年前,也開始作為始創,現場總綫(Field BUS)構想的美國OPTO 22公司。在中國圈獨家總代理之後。因其所研製的產品,除了基於PC技術之外。同時也基本屬於,光隔離固態模塊式。通過串行或有綫與無綫的網絡,通訊方式。可被分佈在近地或遙遠,應用現場,屬智能化的控制、檢測、數據採集的單元。其系統,也極為可靠耐用。與美國P-L公司的STD產品。本應屬非常匹配的結合體。但畢竟,這兩家已屬,相當國際化,在世界自動化界之中。屬最著名和頂尖,高可靠,均屬軍品的產品。彼此雖屬,極為友好的聯盟公司。但互相還是在連結上,始終無法做到,有機地無縫握手(Shade Hand)而能達致,水乳交融的契合境界。問題皆因出在,無縫而達致水乳交融,互相連接與吻合上,沒有一個無可爭議的公衆可接受的標準所致。

同時發現,另外導致筆者,堅信確有必要,推動《管控一體化》,這一對人類未來的長遠發展,極為重要的理念。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止P-L產品與OPTO 22產品,互相間要有機地,可無縫握手(Shade Hand)而能達致,水乳交融的契合和連接的問題。更大的問題,卻出在P-L產品與OPTO 22產品或同類產品,與下位的PC終端機或甚至直接與上位機、ERP、可符合不同應用和異類要求,屬軟技術的各類《管理模塊》、《數據庫》、《企業信息系統》、《企業知識系統》等方面,可容易達致有機地,無縫握手(Shade Hand)而能達致,水乳交融的契合和連接的綜合性的一體化架構,恐怕難上加難。因上述每一環節,都必須與不同,專業的系統整合商,各司其位,作本身系統整合工作。這不止浪費金錢;虛耗不少時日;出來的系統效益不彰!這皆因沒有具備,統一而屬嚴謹的標準,有被充分地認可,一套互相可有機地,無縫握手(Shade Hand)而能達致,水乳交融的契合和連接,屬綜合性的一體化架構和互連的先進手段。

在談到應用計算機,最前沿的硬體及軟體,既先進又屬綜合性的輔助軟技術,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應用項目中。要達到最前沿技術,能代替,人類無法做到的特殊事項。並能排除一切,人為的疏忽和錯誤,所造成不可補救的錯失。包括獲得,最想代化理念的無紙管理,最佳的效果,這一最先進的層次(Level)。並能獲取這一層次,最佳的利益。同時如何可以讓,下位衆多的操作終端系統,連同分佈於現場的智能化單元群。加上感應、傳感、測量、探測、監測、報警、校正、紀錄、調節、執行、傳導、傳送、通訊、數據採集、數據鎖存等方面。就不同應用前端器件(Devices)。當然還需包括,要與上位的各類《管理模塊》決策層(Determination on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Level)系統。通過中間層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再緊密地配合,相關而龐大的《數據庫》(Data Base)、《企業信息系統》(Information and Data System)與《企業知識系統》(Intellective System)的支援。總體而有機地結合,可互相無縫握手(Shade Hand)而能達致,水乳交融的契合境界,一個無可爭議,國家甚而屬國際,均會接受的標準,實時而屬標準的多層而不相同“協議”(Protocol)能全面作出,猶如一體化的整合系統架構。筆者當時,就基於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才孕育和萌生,《管控一體化》的思維與理念。

究竟怎樣才是筆者心目中理想的《管控一體化》

就因筆者,一直都體會到:二十多年前,由筆者首先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隨著筆者後期,代理和銷售,有關高科技,自動化産品。主要如美國的 MOTOROLAPRO-LOGOPTO 22NEMATRON。德國的KONTRON、 日本的YASGAWADENSEI-LAMBDA、英國的APWAUSTIN HUGHES40多家,互相配套的國際著名企業及品牌,全與自動化有關,高檔的電子産品。主要銷售,給大型企業。如香港政府機電署、運輸署、香港生産力促進局、上市大型跨國企業;新加坡政府的地鐵等、泰國曼谷機場及盤谷銀行等、台灣的台塑集團、中鋼、工研院等。包中國大陸的鐵道部、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克拉瑪伊油田、鞍鋼、首鋼、寳鋼、中石化、石油管道局、上海造船廠、廣鋼、深圳自來水集團公司等等,數不勝數的巨型企業之餘。從中深切地了解到,他們需整合的大型,聯合企業項目,均在結構性的無縫互連方面,幾乎無可適從,各自所特定的標準,存在難於克服,彼此的契合相連。並可被溶為一體化的重大問題!

皆因筆者代理外國產品時,一直都秉持,職業上的良好習慣。為了令採用筆者,所代理的自動化控制產品。而負責系統集成的用戶,用好筆者所代理,雖然不一定都屬,一籃子的所有配套產品。只要採用筆者所代理的產品,作為其整合系統時,核心與關鍵的部分。為了要取得第一手,有關他們,在使用筆者所代理的產品時,會遭遇到,什麼難題。以便及時,可向供應商反映,對產品作出改善或對用戶,做出技術上,及時的支援。所以筆者,總會從他們,不管他們的項目,屬檢測、監控、鑽探、開採、輸送、生産、科研、服務、大樓自動化、聯動企業等等,那一方面;不同應用;規模較大的項目。得到這方面,極大的體驗。

從而深切地了解到。用戶均經常都會遇到,與其他不同系統整合同業,例如:有綫或無綫通訊、佈綫、特別裝置、ERP、機房、企管要求等方面,其他不同的系統集成商。因彼此的子系統(Sub-System),對協議(Protocols),就握手(Shade Hand)契合(Matching)的不同要求及標準,有頗大的差異。因此幾乎無一,互相都可統一接受的共通標準。因彼此要求的不同和差異,所產生互相整合時的問題及矛盾;互相拼湊與組合時,一定會出現,嚴重的互相踫撞與矛盾。所以施工上,就很難互相配合;並且彼此,對項目最終的要求,理解不盡相同等等情況。無可預估的失控事件,便會不斷發生;工期當然會耽誤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項目是否,能按預設的既定目標,被全部暢順地完滿完成。而能達到和滿足,用戶原來的要求?許多時候,最後會產生,無法預估,相反的結果。出現這種不可協調的惡果,皆因仍沒有一個,國家或國際上,大家共同認證的共識,作爲同一指導思想。屬綜合性輔助的相應軟技術。加上統一而達到,一致共識而屬一體化的標準!

就因筆者,在項目作規劃時開始;就系統的開發;整合;現場安裝;調試到驗收等階段。不時都有,參與其份。所以十分明白和理解:一個聯動而屬大規模,涉及面分佈,都相當廣。而遠距離的現場,前端無數的感應、傳感、測量、探測、監測、報警、校正、紀錄、調節、執行、傳導、傳送、通訊、數據採集、數據鎖存等,智能化的<器件>。與現場的衆多<終端>,再與中間層的<ERP>及上位不同多個,<企管模組>的主機組合而連成,一個極為龐大,無縫(Seamless)結合的【整體化系統】。經常出現的重大問題,難於被克服和突破,確令筆者,深有體會。這樣就續漸,更令筆者,非常強烈地意識到:以上所描述的管控一體化。的確值得化更大力氣,進行推廣。作為多樣化與不同《管理模塊》(Management Modules)模式(Style);不同應用的《辦公室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不一樣的自動化項目,如《工業自動化》(Industrial Automation=IA)。互相所存在,無法可互相,確切能無縫地,進行握手(Shade Hand)。而能全然達致,水乳交融的契合,所產生頗難解決的鴻溝。而可真正成為,絕對無縫(Seamless)結合的整體系統,所存在難於解決的難題。

由於二十多年前,為了上述問題,亦為了在中國圈,能快速地,推動美國P-LOPTO 22等,自動化控制的產品,進入中國圈的市場。曾在中國,國内主要城市、台灣、香港、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舉辦了不少有關研討會(Seminars)和產品演示和説明會(Presentations)。而在同一場合,筆者亦有順便,把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做出多番介紹。當然同時也有大量派發,由筆者所編撰,與管控一體化相關的專文,廣為推廣和宣傳。因此,最少在傳播《管控一體化》的理念,這一方面。確曾不遺餘力,作過多番的努力。所以有理由相信:當時事實,曾散播了些,可不斷生根發芽的種子。直至現在,應會發揮,一定的影響無疑。

一直以來,筆者都無時無刻地,不斷在思考。並最後認定:“辦公室自動化”(OA),發展到今時今日。由於不同檔次和功能的ERP系統,差不多已被各先進國家和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印度等國家與地區,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達到只要用不多的錢,便可隨時隨地,就可選購到不少,垂手(On The Selves)可得,易於手到可拿來,進行拼湊便可使用的境況。而且在國内,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及企業,實在太多。所以互相競價得極爲慘烈!

W.J.Bob二人於前不久,極為誠意和熱心地為筆者,在他們的ERP100網,論壇之内,特別加設:《A-A平台暨A-A智庫》專欄。並為筆者,貼上多篇,不同類型的專文之後。從ERP100網上,主流内容中可看到:大都主要集中在,ERP的技術和ERP技術的鼓動和發展上面。而因此,就與筆者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連上莫大的關係。為此之故,所以筆者才鼓動,海之大網絡高層。包括ERP衆多從業人員,應不失時;莫再遲疑和漠視此一嚴峻的情勢。仍繼續埋首,只去深化ERP,單一而不具新意,亦無多大空間的技術。而不往前跨上另一台階。並要爭分奪秒,把《ERP》、《數據庫》、《企業信息系統》、《企業知識系統》、《辦公室自動化》與《工業自動化》。包括《管理》(Management),無縫而水乳交融地,相結合而成爲:【管控一體化】(Integrated Management with OA/IA或譯為:Integr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with OA/IA。而就這方面的正確英譯術語,仍未被作最後定論的話。那辦公室自動化(主要指的是ERP)的前路,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道路,將會愈走愈窄無疑!也就是說:大家正面對,將來會變成,如此的事實:即帶企管的上位()(Main Frame的管理模塊),配合相應的《ERP系統》、《數據庫》、《企業信息系統》、《企業知識系統》、《辦公室自動化》與下位機(終端,即Terminals)。包括與現場,智能化單元。加上感應、傳感、測量、探測、監測、報警、校正、紀錄、調節、執行、傳導、傳送、通訊、數據採集和數據鎖存等,前端器件(Devices)共被組成整體化。而成爲,分佈式的固網、無綫聯網【管控一體化】的系統。將成爲即將來臨,各類自動化合一,高科技的主流。

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筆者確實,已警覺和意識到:綜合為系統性的《管控一體化》概念,將來被真正,實現為國家的核心價值和標準的話。肯定地將會變成,對咱們中國,爭取在各方面,都得到非凡的進步與跨越。一定將對國家,日益異常重要。所以筆者,從不間斷地,曾大力倡議過的《管控一體化》理念。事實與時下坊間,繼續採用,或許只是屬筆者,原來所首創的《管控一體化》,這“術語詞句”,看似雷同,單單的一句,「術語詞句」而已。實在現下在坊間,就《管控一體化》的理念與含義。事實都在各說各話,毫無新意和共識性的所謂「管控一體化」。當然就更沒有,統一被國家,所承認的標準。當然就與筆者,以上所述的觀念,完全屬兩碼事了。

當然還要加上:辦公室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生産自動化(Manufacturing Automation=MA),即工業控制(Industrial Control=IC)和前現場,智能化單元(Smart Units=SU)的監控群等。被整合而溶為一體化的巨大系統。而絕非如現在,在國内所普遍看到,大都只偏重於,生産方面的單一觀點與構想。如一般所認為:「《管控一體化》,是ERP與現場控制層的中間層,它以生産過程控制為基礎, 通過對企業生産管理、過程控制等信息的處理、分析、優化、整合、存儲、發佈。運用現代化企業生産模式,建立覆蓋企業生産管理與基礎自動化的綜合系統」。所設想的那麽單薄,那麽具局限性!

筆者原來所指《管控一體化》理念的真正涵義,則是在具有,屬頗具前瞻性;高度智慧;不同應用,屬智者用戶的思維之中,都有其本身,不一樣地,在系統上的《構想》(Imagination)、《規劃》(Planning)、《管理》(Management)、《行政》(Administration)及《運作》(Operation)。這幾方面,相當差異的不同涵蓋面、構想和要求。此實在情況,乃相當廣泛而十分普遍的現象。其中亦包含了國内外。十分不同,各領域屬海量的資訊(Data)、信息(Information)、通訊(Communication)、應用(Applications)、智庫(Thinks Tanks)、各類不同的知識(Intellect)和規範(SpecificationsStandards)等方面存在。内裏還包括各國,在質量(Quality)、監控(SupervisoryControl)與規範的不同要求。如國際上的<ISO9001-2010><CE><UL><TUV><GSM><SGS><QC080000>。國内的<FCC>等等質量要求標準、規範與數據(Data),都要被概括在《管控一體化》,其體系之内。當然還要加上:辦公室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生産自動化(Manufacturing Automation=MA),即工業控制(Industrial Control=IC)和現場,前端智能化單元(Smart Units=SU)的監控群等。被整合被溶為,一體化的巨大系統。

其實筆者原來,所構想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所涵蓋的面、行業和應用,不光只是單獨,指生産一個方面。而是涵蓋面,卻相當廣泛擧例如:各政府部門、軍工、國防單位和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專上學院的自動化系油田、煉油廠、儲油罐罐群、石油輸送管道、汽油供應站的各聯合企業、水泥廠、預製混凝土廠、航空航天局、飛機製造廠、汽車製造廠、造船廠、各類礦山鋼鐵廠、煉鋁、煉銅、化工廠、糧油及食品加工廠、交通部門、地鐵項目、鐵路、公路及市區道路系統部門、通訊部門、電訊設備企業港務局貨櫃碼頭航運系統、水庫管理部門、食用供水系統、管理污水處理單位、電力及供電單位、節能及環保單位、銀行、醫院管理局、醫院、大型廠礦企業、房地產開發項目、屋邨、屋苑、度假區、主題遊樂產地等等企業與項目

再加上與自動化、工業控制,服務行業自動化等方面相關。則還有:智能化玩具的閉環控制(Close Loop Control);數控(Numeric Control)機床;智能化(Smart or Intelligent)生產設備(Equipment)與裝置(Full Set of Production-Lines);工廠生產現場的單機(Single Unit of Machine)過程控制(Processing Control)項目;生產線的監控(SCADA)項目;生產線,分散式(Distribution)的群控(Group Control),數據採集(Data Acquisition)的集中管理(DCS)項目;被作為前端(Front End)監側(Supervising)或監控(Monitoring & Control)現場(at Site)數據採集項目;樓宇自動化(Building Automation,即BA)項目;家居智能化(Smart Home)項目;芯片級的單片(single Chip Level)監控或數據採集,功能比較簡單的自控項目;無人值守倉儲監控項目;石油輸送管道監控項目;金屬冶煉過程監控項目;貨櫃碼頭吊車定位項目;各類輸送帶的自動化監控項目;機場電子射頻識別行履輸送帶項目;海關手提行履透視識別系統;海關車輛過關電子射頻識別無紙報關系統;油田開採項目;石油提煉項目;加油站供油及小賣部監管系統;自來水廠自動化項目;污水處理項目;水電汽無人抄鏢系統;道路交通監控項目;道路無人收費系統;停車場無人收費系統;化工廠生產管控項目;通訊監管項目。火車站調度及監管項目;機場調度及監管項目;礦井安全生產監測項目;包括把辦公室和生產廠房,一體化的管控項目;與及各類,和自動化和工業監控等,有關的等等,不可勝數的項目。都應被包括,在我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的範圍之内。


以上所述,都完全涉及,有關各級政府,不同部門,系統性的管治、行政、施政、監督、監管、大中小型,數據庫,有關數據的追索、搜尋、分類、儲存、檢索等;各類大中小型的企業系統性的管理、行政、運作、財務、營銷等;不同行業的各類型,一系列的服務、各類礦床的總體行政、管理、探測、開採、安全檢測等一系列的措施,自動化的要求等;各類海陸空的交通、運輸、物流服務等;各大中小型,不同產品的生産機構,有關產品的研發、設計、試產、備料、市場拓展、訂單處理、投產、產品質控、付貨、收款等一系列的循環運作;各類娛樂事業,一系列的統籌、籌備、製作、運作等等,數不清的相關品類,更多未有提及的事業活動。都應被概括在,筆者以前,所創意的《管控一體化》,理念之内。

事實上,筆者以前在《管控一體化》,所倡議的理念當中,曾特別調過:上層非單獨指ERP,乃唯一的單一方面,起主要的關鍵作用。而只是ERP,被當作通過,超強計算機的軟技術,被作為一個,主要的智能和配套,執行手段。實施和達到:上層就《構想》模組(Module)、《規劃》模組、《管理》模組、《行政》模組、《財務》模組、《會計》模組、《金融》模組、《運作》模組、《檔案系統》暨《數據庫》。這多方面的有機整合體和互相融通。無縫(Seamless)地,與中層終端群,契合為不同應用的《辦公室自動化》與《工業自動化》,一體的應用系統。再加上下位現場而屬分佈式,無數的監察、控制、數據互相傳輸及採集,前端的智能化單元群組。組成一體化的無縫(Seamless)連結,覆蓋面很廣的龐大系統。這就是筆者,所一直構想的《管控一體化》理念的真義。這才導致筆者,打算通過,由BobW.J.等人牽頭。利用ERP100網,這個適而其份的平台,把《管控一體化》的理念。經大家不懈的努力,被打造和推動到,成為有咱們國家特色的技術和標準,甚而將來有一天,被國際所最終承認。而成為世界的標準。

試擧一例,以説明之。如作為制訂數碼,高清電視(IDTV)頻道制式:<DMPBT><DMHT>兩個制式標準一樣。通過咱們國家,由自己的技術力量,所自行開發,具有自己知識產權。而成為咱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標準。而香港和澳門,現在也得跟隨採用。而外國廠家要銷到國内和港澳來的數碼高清電視機。亦要統統地跟隨,這兩個頻道的制式標準,特別去生産他們,適合銷到國内和港澳來的數碼高清電視機無誤。這就可見到,廣大市場,制定任何標準一方的利害和威力!

這就是原來,由筆者所創意的《管控一體化》意念。其架構,乃由上層的《構想》、《規劃》、《管理》、《行政》、《財務》、《會計》、《金融》、《運作》、《檔案系統》暨《數據庫》。這多方面的有機整合體,現僅以具備不同應用的【管理】模組,為這幾方面,總代表的統稱。實現超強(Super)的上位()(Main Frame)内,與【管理】有關的ERP系統,與下位機(終端,即Terminals)群的OAMAIC。包括與現場前端,分佈式的SU。通過固網、無綫、移動通訊、GPS或人造彗星等聯網通訊手段。全被統一地,被組成整體化的無縫連結。變成為可大可小,甚而非常龐大到甚至為,跨國巨大聯合企業、城市、全省到國家級的一體化,屬無縫連結的超級巨大系統。這就是筆者,原意所設想的《管控一體化》(英文暫以:The Integration between Management/OA/MA/IC/SU為代用名詞。正確的英文名字,待商議再定)概念。肯定亦將成爲,即將來臨,各類自動化,而為合一。將贏得二十一世紀制高點,高科技的主流:【管控一體化】!這亦同時,可以體現,當時錢學森老前輩。為了愛國心切,他打從美回國,報效祖國回國時,首先所特別強調:《系統性》的重要性無異!

為了上述的原因,才特別邀請,跟隨筆者,一起工作過多年。並曾在國内西南地區,協助筆者一起,推動過STD總綫,成爲中國技術標準的王幼成高工。還包括數位ERP100網的網友,大家都編撰一篇,與【管控一體化】,相關的專文。包括我所撰述的《我對海之大網絡的期許》專文。而現在,這幾篇專文,均已被分別貼到,ERP100網内論壇中,A-A平台“議論”一欄和A-A智庫《管控一體化》的一欄的欄目之中,讓瀏覽者閲覽。目的希望起個帶頭作用。以便可在這方面,投下一顆石頭,在海之大網絡,激起些漣漪。盼能引起,與ERP有關高手與專家的關注和互動(Interactive)。並可激發他們,共同努力,促進【管控一體化】技術,成為中國,甚而國際的標準。

採取怎樣的步驟才能令管控一體化成為國家及國際標準

爲何筆者那麽特別,在本文一開始的時候。化了點章節,首先把筆者,於許多年以前,有關如何,在一開始的時候。只以個人能力起步,獨自試圖從美國引進。包括筆者在國内,如何推動STD(屬8位元;準16位元)總綫及COMPACTPCI(32位元;準64位元。可與STD總綫插卡及VME總綫插卡,共處插在同一背板式的總綫内,互相可無縫地兼容)總綫,成為國家的技術和標準。取得如空前的成功,其因何在。目的就是要向各位展示,將來一起把我以前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推動成為對國家,非常重要的最前沿,屬綜合性的輔助軟技術和標準。而共同奮鬥的戰友。做出事先的説明,好讓大家,心裏有所準備。以更佳的心理狀態,迎向不一定那麽順利的未來進程。

因在上面,已很清楚地描述了,有關背景。怎樣推動STD總綫及COMPACTPCI總綫,成為國家的高新技術和標準,才能讓筆者,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與結果。所以於此,就不再贅述了。不過有兩方面的重要因素,使筆者這樣成功。不能不在這裡,要對各位,詳述一下的必要。就是當時的特殊環境,恰巧碰上文革剛過,國家百廢待舉。尤其是工業現代化的急切渴求的問題,相當突出。急需從國外,引進所需的高端技術和規範。因此,這樣的環境和土壤,給筆者提供了,絕佳的正面條件。另外,當然美國的P-L公司,他們所發明的STD總綫和所創造的COMPACTPCI總綫。均屬開放式的總綫。所以連IBMHPMotorolaDECSun等,上兩百多家,計算機中小型,甚而跨國大型企業。都參與推動其事而成為,美國和國際上的自動控制技術暨標準。

這當然,亦為另一重要因素,促使我國,屬世界第二個國家,接受這兩個總綫,並同時成立,相關的協會。作為我們國家的標準。但現在筆者,所創意的《管控一體化》,暫時仍停留在,大家議論當中的一個,相信將對提升國家未來,更強的綜合性國力,非常重要、極佳和相當可行的<概念>!但不幸地,現在連一個像樣,屬最初步的促進小組和班底;少數的基本人馬,都似乎還不具備。那遑論一個,固定的組織;有所規劃的進程框架?況且這事將會,有求於不同專業機構、各種專家、相關的政府部門、有關的高官配合、協同、支持和共同參與時。是否因現時國家,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們這些管事的高官,將否會過度自大;扯高氣揚?翹尾巴?有如此高度的識見?因而對此事,有那麼積極地,正面去面對和參與沒有?何況要達成這麼偉大的創舉,是個相當複雜,涉及面甚廣,要搜索所需,海量的資料與訊息,非常之多。屬一個異常龐大的系統工程!不過請大家千萬,不要爲此說而洩氣。筆者只是給大家,指出一些想到,非常現實,參與者將要面對的事實而已。

筆者總認為:事在人為;路是人走出來的;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要做之事,是件對國家,對每個人民,都是件好事。一定會,得道多助無疑。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何況筆者,一直都以為:《ERP100網》,是確實在這方面,屬最具備促進,這樣事項的基地和平台。況且圍繞著《ERP100網》的周圍,確具備了不少,與管控一體化,極有關係的ERP高手、專家和對這方面,極為熱心的工程人員。願為上述事項,熱心化出時間和鼎力襄助。另一方面,筆者絕對有理由相信:國家高層中,一定會有,有識之士,將會認同和支持此事無疑。

為今之計,最佳的選擇。首先要由BobW.J.胡萬軍先生等人,一起牽頭。把有關的旗幟,高高地大力竪起,飄揚起來。並要化大氣力,團結和推動《ERP100網》,熱心的網友或BobW.J.胡萬軍先生等人,再加上網友等人,所熟識相關的不同專家,共同先行在《ERP100網》,論壇之内的《A-A智庫》中的《管控一體化》專欄,大家熱烈和踴躍地,對《管控一體化》,發表自己,一己之見,作出熱烈的討論和建議。把相關的輿論,轟動起來。造成一定的聲勢與強勢之姿態。有理由相信:屆時就有條件,吸引和較容易接觸到,有關的單位、相關的高官、教授、專家等,願意共襄其事。

筆者就上述偉擧,應再沒有當年勇,可親自而實際地,參與其事。但還有可用的寶貴經驗,靈活的腦筋。能為大家,出謀獻策從旁做些襄助的工作,那仍是可以的。但BobW.J.胡萬軍先生等人,首要的任務,應該自行,把我所創意《管控一體化》的理念,基本的構想和框架,用文字被基本勾劃出來。好讓相關的參與者,有路依循。在思路上,有所適從。然後首先,鼓動ERP100網中,對這方面,有興趣和表現積極的衆多網友,參與此事。這樣就可,事半功倍了!

最後對《管控一體化》的結論

把如筆者,在以上所描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由大家所共同拼搏、打拼、推動到最後,將成為國際的標準。那不是在現階段,急著追求的首要目標。盡快被打造與推動,成為符合我們中國,自己核心價值;又有中國自己特色;並同時又符合國情需要的最前沿,屬國家甚而最少,屬東亞區域(起碼在東盟與中國的十加一,範圍之内)裏面,綜合性的輔助軟技術和標準。那才是屬,最當急之務。也是最重要,需要急著,達到的近期目標。

因為當我們的國家,將於不久之將來,經大家的多番努力和苦拼,被發展得更為強大;更為富裕;人民購買力更強;内需市場,更為龐大的時候。那時所謂世界的列強,不得不要一起,俯首稱臣,全要依附到,由炎黃子孫,所首創和推動,成為有咱們特色的《管控一體化》,最前沿而屬綜合性的《輔助軟技術》和《標準》!好讓他們的產品,可被銷到中國來。那將是毫無疑問的事。


到那時候,又何須還要,靠咱們現時密集,廉價的勞動力。卻仍需要咱們的農民工,千辛萬苦去生産,數目異常巨大,達八億件,利潤極為微薄的襯衫,才能夠購買或換取到,只一架美國,波音公司,所出產的737噴射航機,那麼淒涼慘況!那麼令人傷感?屆時,咱們中國人,就可以凴藉,自己所首創,有咱們特色的《管控一體化》,最前沿而屬綜合性的《輔助軟技術》和《標準》。輸出有很大知識經濟型;具有極高附加值的高檔產品。那時所有,咱們中國人。真的可以昂首地闊步,高聲喊叫:咱們在國際之林,站起來啦!

另外,有充分理由相信:不管有咱們特色的《管控一體化》,最前沿而屬綜合性的《輔助軟技術》和《標準》。何時可以真正地,被國家所確實承認。不過一經上述事項,在《ERP100網》,論壇之内的《A-A智庫》之中的《管控一體化》專欄,有實效地,被發動起來的時候。屆時不管《ERP100網》本身、BobW.J.胡萬軍先生等,相關的人。包括參與此事的熱心網友和所有專家,都絕對而肯定地,會皆蒙其利,本人的江湖地位,就會得到提升無疑!

吳江整理與完稿於2010年,3月,27日淩晨。

发表于 2010/4/29 15: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專文,差不多已勾畫了我本人,於二十幾年前,所創意的《管控一體化》,基本的理念。希望對促進《管控一體化》理念,成爲我國,在各類應用方面,最前沿與超前的技術;屬綜合性的輔助,必需的軟工具。包括國家未來的標準。自問算是屬,這方面有心人的話。請大家好好地,研讀上文為要。謝謝!吳江(Kong)/04-29-2010/15:54。
发表于 2010/4/29 16: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怎么看懂,可能我现在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不过看了部分,VERY GOOD
发表于 2010/4/29 2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努力向前


    努力向前的宗弟:吳超先生,    感謝閣下對我的號召,迅速對我,於20多年前,所創意的《管控一體化》理念。作出,積極地回應。哪怕一點點的反應,就可以起到,星星之火,可燎原嘛!好樣的老弟。謝謝!吳江(kong)/04-29-2010/23:11。
发表于 2010/5/4 12: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无关大雅的,个人读后感:读起来断断续续的,好像,笔者是不惯于用中文表达的。
发表于 2010/5/4 15: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cisyshu


    Cysix小姐,    因我是老一派,一直使用繁體字,白話之中,又帶些文言文的香港人。行文讓您看得吃力。實乃我文字能力,仍有不少空間,需待改進的地方。感謝您的明言。謝謝!您沒有注意我的頭像嗎?該頭像顯示,我願虛心聆聽,來自正反兩面的不同意見與議論。謝謝!吳江(Kong)/05-04-2010/15:21。
发表于 2010/5/5 1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江先生,我已看完全文,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未能领悟其中精髓,还请指教。我只从中领悟到关于系统融合之事及融合后需要的技术支持。但对管控一体化的实施却不是很清楚,还望指教。吴超(Andy)/05-05-2010/17:57
发表于 2010/5/7 01: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努力向前 的帖子


    Andy,吳超老弟,     我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雖然在我的理念之中,不是完全沒有,怎樣實施的一點點,不成熟的思路。只是現在,在ERP100網内。屬非常初步的起哄,製造聲勢的初階階段。正如董教授的看法一樣:現在非適宜,開始討論技術和如何實施的時候。而是大家,應着眼於如何,才能更好地啓動,“起哄”和“造勢”之時,同時得到一定程度,積極的回應時,便是大家進行勾畫,《管控一體化》,究竟將是,怎樣的一個,《總體輪廓》和《路向》的問題。其他事宜,便要見機行事了。我有理由相信,他們ERP100網的上層,他們自有打算。請不要,急人之所急。Andy,明白了嗎?吳江(Kong)/05-07-2010/01:47。
发表于 2010/5/7 08: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吴江先生,   我知道现在只是在推广理念,但在推广理念的时候你要给接受者一定的信心,大体的走势方针,会让他们更愿意去接受推广这个理念。或者就像我提出的,没有商业联盟,就没办法解决利益问题,就没有领头羊,那么实施就非常棘手。由于我是学生,知识也不丰富,所以只能定于这里了,至于其中理论还需要加入什么以我的知识程度就暂时帮不上什么忙了。但通过对管控一体化理论的了解,我相信在成功实施后,必定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反响,望大家积极推广这一理念,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吴超(Andy)/05-07-2010/08:59
发表于 2010/5/7 1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至少从管理角度来说是这样,从技术角度上需要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发表于 2010/5/7 13: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努力向前 的帖子


    Andy,    How do you do? I think you are fine right now. Is it not?好了,閣下所撰述的專文,我正潤色及整理當中。被弄好後,會如常被跕到A-A智庫的《管控一體化》欄目内。謝謝閣下的參與與發表己見!不過作為年輕的入門新人,應多看看、多想想。再深入了解及總結之後,才發表異意,這樣比較中肯,不是更好嗎?
閣下覺得呢!吳江(Kong)/05-07-2010/14:09
发表于 2010/5/7 14: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micrsosft 的帖子


    Blue Gene,李先生,      正如董教授所言一樣:《管控一體化》理念,在ERP100網,現在只是凴我個人,微小之力,起點哄,帶帶頭而已。仍在萌芽與啓動的初階,需要起哄及造勢的階段。目前最重要的一步,要由像閣下、董教授、胡萬軍和Bob等人,聯合在一起,組成一個鬆散的發動小組。首先把我所倡議,《管控一體化》的理念,作用、功能、覆蓋面、方向等等。被勾畫出一個,非常初步。但比較清晰的構想、框架與路向。這樣才能引起,所需的不同專業的專家、協同單位、國家相關部門等的參與和協同。閣下認為怎樣?吳江(Kong)/05-07-2010/14:26。
发表于 2010/5/7 14: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吴江先生,  你说得很对,因为我现在才出道,对很多东西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提的一些意见或建议,也许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但也许阁下已经有解决方案了,我现在也在我的老师、朋友、同学间推广管控一体化理念,但我希望我能更有方针的去推广(如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我能更有依据的说服他们,让他们感兴趣,并且愿意去推广。而且就管控一体化已经是几十年前的理念了,现在发展成什么样的?是否和以前的有所补充或者改变的地方?就管控一体化的实施,BOB先生等是否已经有计划有策略?同时也请吴江先生为我推荐几本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增长我的知识,更有利于我提出更好,更有依据,更中肯的意见或者建议,在下感激不尽。在下有说错的或者不对的地方还望宗兄见谅,谢谢!吴超(Andy)/05-07-2010/14:30。
发表于 2010/5/7 14: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cisyshu 的帖子


    Miss Cysi Shu,          I do be capable to well write any report, article, composition, or notes in English. Since I am proud of that I am a 100% Chinese with Chinese blood and love my country and its curren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oo, I therefore prefer and get use to adopt my mother language to speak to write and talk with our people。 好了Cysi, 可能我是老一輩的香港人。用的是“五四”時,所提倡的白話而又帶點,文言文入文。當然就有點,香港與台灣人民,行文的習慣與風格。但您真的是頭一個,對我的行文,有異議的人。不過我的新頭像,已做了説明:我隨時願意,聆聽正反兩面,不同的意見和批評。您的意見,我聽到了。謝謝!吳江(Kong)/06-07-2010/14:47。
发表于 2010/5/7 1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努力向前 的帖子


    Andy,      說實在的,既然我當閣下為後輩。所以我再一次,不客氣地指出。當自己處於,一知半解之際,想或說什麽時,是最危險的一刻(因一知半解)。即是英文的諺語所說的一樣:Knowing a little bit is very gangerous!因閣下,對我於二十幾年前,所《首創》與<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還遠未能,深入了解透。相信現時,我個人認為,暫時只有董兵教授,在這方面,與我有比較,相同的理念與想法。我完全理解,閣下是個努力及上進。包括急進的好青年。但要學會,慎重和穩重。多想想,多探索一下,才作出定論;才好訴諸行動。既然是我乃《首創》有關理念之人,那怎會找到,與我理念差不多的書本?連外國也沒有!非幾十年前,就有!這一兩天,Bob會把閣下等共四篇,與《管控一體化》,有關的專文,將被貼上。屆時閣下可多加詳閱。待閣下把,我及董教授,所有相關的專文,看明白,看透了之後。再說,好嗎?吳江(Kong)/05-07-2010/19:56。
发表于 2010/5/7 2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江先生, 谢谢你的指教,我会努力追上前行的部队的。还有关于文章和书的问题,因为我的老师曾今看过阁下写的文章和书,所以我觉得阁下应该会在某些文章和书里提到更详细的这些内容,所以想让阁下推荐些文章和书。并非是阁下所想的那样,请吴江先生饶恕我表达不准之错。望见谅。吴超(Andy)/05-07-2010/20:55。
发表于 2010/5/7 23: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micrsosft 的帖子


    Blue Gene,     閣下是個,剛從美國的微軟、哥谷等與IT、軟件及操作系統等,與計算機,有關的跨國企業,培訓及學習歸國。又在香港的PCCW擔當過,專責工程師。那當然懂技術,熟識ERP及IT有關技術的高手。那是毫無疑問的!因此,才特別請閣下,為我的A-A智庫内的《管控一體化》專欄,撰述這方面的專文。閣下的專文,相信在談到,與管控一體化方面,有關技術的議題,那肯定是高水平無疑。不過現時,在ERP100網,發動我以前所倡議,那不同類型的《管控一體化》理念,屬剛剛起步、起哄、造勢的初階。故我無法,不多強調些:管控一體化,在應用方面多些而已。閣下盡管去編寫些,閣下所熟識,技術方面的議題好了!因一件事項,要有多方面,不同的意見,然後才能達緻共識。變成衆人,所接受的共識的事和物。吳江(Kong)/05-07-2010/23:21。
发表于 2010/5/7 23: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努力向前 的帖子


    Andy,     於二十多年前,為我當時所倡議的《管控一體化》理念。所組織相關的資料與文章。因當時微型計算機(PC),仍沒面世。所以,軟拷貝根本就沒有。因乃二十多年前之事,公司都結束了近八年了。太多東西,要被保存。故連上述的硬拷貝,都一點沒有被留下。為甚麽不叫,閣下的朋友或老師,到A-A平台暨A-A智庫,這兩專欄内,直接閲覽一下,有關專文?吳江(Kong)05-0702010/23:43。
发表于 2010/5/8 1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A-A 的帖子


    吴江先生, 我已向我的老师、朋友、学弟学妹发出了邀请,他们也前往了A-A平台及A-A智库,除老师较有见解外,其余还无法领悟其中的精髓,所以都期待吴江老师能有更多这方面的专文发表出来供我们阅览,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管控一体化》。谢谢!吴超(Andy)/05-08-2010/10:38。
发表于 2010/5/8 1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A-A 的帖子


    哎呀,不好意思.只是读着读着的一点感受,没有好或者不好的意思。我会持续关注阁下的博文和观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0:02 , Processed in 0.030537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