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网|ERP100 - 企业信息化知识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6|回复: 2

总裁在线:J.D.Edwards潘杰君新浪聊天实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8 1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嘉宾:J.D.Edwards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潘杰君

        J.D.Edwards公司中国合作伙伴总监殷向辉

        中国国家企业网总裁李克明

       中企信通公司副总裁张志军

  主持人:新浪财经中心主编刘书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进入今天新浪网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几位尊贵的客人,他们是来自于非常有名的ERP软件公司——J.D.Edwards,现在我们就介绍一下各位嘉宾。第一位嘉宾是J.D.Edwards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潘杰君先生,还有J.D.Edwards公司中国合作伙伴总监殷向辉先生,还有全国企业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中国国家企业网总裁李克明博士,还有中企信通公司副总裁张志军博士。

  嘉宾已经到了现场,欢迎各位网友跟嘉宾进行沟通。现在我们请J.D.Edwards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潘杰君先生致辞,他今天到现场还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新浪网上发布成立公司的北京办事处。

  潘杰君:谢谢主持人,我是潘杰君,今天我很高兴看到各位网友和媒体的朋友到新浪网来参加我们在线的新闻发布会,J.D.Edwards作为世界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软件领先开发商之一,我们公司专门为企业提供在当今经济联系密切的情况下,竞争所需要的系统。我们改善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建立客户的关系,改善各种业务流程,使我们的客户对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更有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今天非常荣幸代表我们公司在中国做新闻发布会,也通告一下各位媒体朋友和合作伙伴,我们在北京设立了新公司。

  主持人:很多人关心贵公司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协同商务解决之道,这跟其他的提法有什么不同?

  潘杰君:协同商务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ERP是一般的定义,以前以财务为中心,现在慢慢地推广,ERP就是整个企业内部联系信息化的软件,ERP伴随着各行各业全球化过程,慢慢地演变成了ERP2,这就是一个协同商务的简称,也就是说这个软件不再是属于一种内部管理软件,而是慢慢延伸到客户关系管理,加上了伙伴和供应商的管理,所以现在协同商务的概念是一种端到端,从供应商到公司里面的内部业务整合到客户关系管理这样的概念,所以在J.D.Edwards,我们的软件提供了端到端的全部软件平台。

  网友:J.D.Edwards是一家美国公司,今天它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很多人都认为有一定的特别意义,请详细介绍一下。

  潘杰君:特别的意义倒不是很明显,我们在中国定点,首要考虑的是北京,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最重要的是,我们在1995年已经在中国成立点了,那时候是在上海,而且我们在华南地区、广州、香港也有合作伙伴,帮我们推销、零售,在北京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才选择了北京。这样在北京、华东、华南都有了自己的代表处,也都有我们的合作伙伴,这样我们在中国的三个特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定点,慢慢延伸,往西边传出去。

  主持人:看来贵公司要在中国大举拓展业务了。在北方地区的业务情况怎么样?有什么样重大的客户?

  潘杰君:我们以前运作的方针没有分地区,只是分行业。我们开始的时候,除了外企之外,在分销和零售方面做得特别好,比如说北京著名的普尔斯马特、联华超市、三联商社,这都是我们的一些客户。外企方面,比较著名的奥的斯电梯中国公司,在全中国用我们的软件进行管理和运作。

  网友:请李博士回答一下现在国内市场对ERP软件的需求形势是怎么样的?

  李克明: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向J.D.Edwards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表示祝贺。谈到ERP市场,我想在这里简单地回答一下。总的趋势,企业信息化也好,ERP应用的前景也好,呈现了很好的上升势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方兴未艾,尽管ERP的成功率还不高,很多企业在决定上不上ERP的时候还有很多疑虑,但是总的趋势是方兴未艾。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是多年的积累和推动,也包括J.D.Edwards在内的很多国外ERP厂商,到国内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国内的厂商搞财务,搞MRP,都有了许多年的积累。去年之前,我们连续四年对全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应该说去年的数字表明,一大批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尝到了甜头,当然这是累积的过程,这是企业自身包括IT业界、政府、媒体各方面一块推动多年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造成了这样一个势头。

  第二,最明显的变化是去年和前年,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科技部都分别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国家经贸委叫国债贴息,前后有一百家左右的企业申请国债贴息,项目涵盖了包括ERP在内的各种各样信息系统的应用。科技部推出了“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的工程,国家科技部曾拿出了八个亿,包括地方和企业自筹的,有上百亿的投向信息化。

  第三,典型示范、榜样带动,例如联想、海尔等。中国企业网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对信息化进行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国内还是涌现了许多比较好包括J.D.Edwards在内的很多企业,不敢说都成功,但是这些企业都做了一些很成功的用户。而这些用户自己拿起笔来为他们撰写他应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的艰难,取得的效果和体会,应该说这两年征集一千个案例,其中有不少对其他的企业起到了典型和带动的作用。

  第四,这次非典对网络包括新浪在内有很大的促进,上周四中国国家企业网的网络咨询周活动中我曾经说过“以信息化佐证了信息化”,信息化不是我们前两年热炒的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可以取代传统行业,不是那个,但它的确非常有用,宝钢网上的交易额增加了52%,中石化的采购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证明了信息化对企业是非常非常有用的,当然,非典不是让我们蓦然发现有什么好处,而是使我们的企业增强了对它的认识而已,网络对企业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变革管理、提高效率都是有用的。

  我用三句话概括一下市场的状况。第一是用户逐渐成熟起来,通过学习、交流,通过看到成功的和失败的例子,有一些大企业远涉重洋到国外信息化应用比较好的企业去看,去考察,现在的用户变得逐渐成熟甚至变得很精了,不会再听你厂商说好就是好,他要细加选择。所以用户成熟是第一个值得重视的,也是必须承认的现实,政府和其他的媒体也应该在这个现实的条件下,健康地推进企业信息化。

  第二,厂商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如果听说哪个企业要上一个项目,可能就几十个企业都来了。

  第三,用户和厂商之间的第三方正在崛起。

  主持人:刚才李博士讲的这些状况,我相信潘先生肯定有很多感触,一个是竞争的激烈程度,第二是中国整个市场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加强和覆盖面的拓广,我想听听您在中国市场多年以来感受到的竞争激烈程度。

  潘杰君:李博士说得一点也不错,现在的ERP软件市场,竞争确实非常激烈,我们在中国感受到的情况是,我们选择项目的时候,有一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非常重要。一般的实施项目来说,软件占整个项目费用的20%—30%,其他的费用当然还包括了硬件和咨询、顾问、培训,种种的费用加起来才是一个公司投入在系统里面的总成本。不过问题就在这里,其实这些软件,无论是J.D.Edwards的软件,还是其他品牌的软件也好,都积累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功力在里面,业务的流程基本上已经成熟化了,问题就在于你能不能用,你怎么去运用,怎么去更改它。软件这个东西其实就跟微软的软件没有什么分别,基本上你一上线就可以运作了,问题是管理方面的转变,业务流程的转变,还有人事的变更,其中一个用途,ERP软件就是要删掉哪些不流畅的业务流程,优化各个部门的衔接口,平滑地衔接各种业务流程的运作,所以相对来说,可能也会造成一些客户担忧起来,软件把我的工作相对地取代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在实施方面碰见的不是软件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是人为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择项目方面,就特别小心,我们选择客户,客户选我们。我们J.D.Edwards公司是以客为本,客户是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我们不会为了一些项目更改我们刚才所说的几点,就是整个客户从上到下都要配合实施,要运作,虽然价钱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一旦能把确实的价值理念呈现给客户,他们基本上能接受,他们也了解我们是厂商,任何生意如果不赚钱的话,可能会偷工减料,J.D.Edwards绝对不会偷工减料,我们也必须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项目,而且非常确信客户能够上网。
发表于 2008/7/28 1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样的信息如果可以提前发布到ERP100就好了,肯定会参与到在线讨论中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ech.sina.com.cn/it/m/2003-06-09/1752196189.shtml
2003年的事情  JDE的新闻比较稀少一些

只是让访问的用户了解这个事情

我看了下这个聊天室录
讲得还不错,就共享出来给大家了解了解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壹佰网 ERP100 ( 京ICP备19053597号-2 )

Copyright © 2005-2012 北京海之大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托管由互联互通
手机:13911575376
网站技术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3569622   广告&合作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7675401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634043306   咨询及人才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38011526

GMT+8, 2025/11/29 04:21 , Processed in 0.013554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