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22 2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料清单》
最近由于一些原因更新速度慢了点,望各位见谅,客气话不说了。开始吧,呵呵。
众所周知,BOM可以分为主要BOM和替代BOM。主要BOM就是企业通常生产所用到的BOM,替代BOM就是当主要BOM中某个组件没有或其他的情况下需要用到的替代BOM,一般替代BOM只是偶尔使用。替代的BOM可以有很多个,而且替代的名称可以根据企业要求自行定义。
最近接触到的一个项目,两车间会生产同一产品,但是其下层的组件有点点细微的差异,需要用不同的BOM来展现。那这个时候就采用了替代的BOM,比如A车间生产就用主要BOM,B车间生产就用替代BOM。可是用了替代BOM就跟着产生一个问题,计划员在下达工单时需要看这个产品在哪个车间进行生产,然后看是参考主要BOM还是替代BOM,虽然只是在参考项处点击选择一下使用哪个BOM,但由于工单数量多、有时大意等原因导致未去选择替代BOM,车间生产时扣错物料。又需要将工单退回修改物料需求重新再做完工等事务处理。后来就在计划组处开了一个弹性域,取名为替代项。针对计划组A处的弹性域就空着,不维护任何值;针对计划组B则在弹性域处维护替代BOM,并要求开发人员写了一个刷新程序,即在计划员下达工单时如果输入了计划组名称,点击发放时,去判断该计划组处的弹性域处是否维护了值,如果未维护则用主要BOM,如果维护了则取替代的BOM。这样就除非是计划员写错了计划组会导致工单的BOM错误,否则都是根据其对应的车间的BOM进行生产。
再说下另外一个项目的BOM碰到的问题,这个就与替代BOM没有关系了,呵呵。一个机械行业,其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定制为主,客户要求什么样式的,研发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但大部分是通用,每个客户下单后都后新增一个产品的编码和对应产品的BOM。其生产的产品有几大类型,比如A,B,C,D4种类型,但每种类型下面又根据不同的配置可以分很多产品,类似于一个需要配置的BOM,此种比较适合ATO的方式操作,但由于企业的一些原因当时未给他们使用ATO的方式,就采用了通常的标准的BOM去操作。针对产品A,会衍生成A1,A2,A3,A4.........等等很多产品出来,A1,A2,A3.....等的产品名称一样,但其下层的某些部件分了左右或上下等安装位置导致其有差别,这部分组件无法用同一个编码去表示,就区分了对应的编码出来,这组件就用a1,a2,a3......表示,而且a1,a2,a3......等组件只会在产品中出现一个,其定额是1:1的关系,且不可同时出现。 此时客户下单说我需要A10台,其中要求有4台是装a1,有6台装a3的。按这种则需要两个产品编码,两个产品的BOM,但由于其订单数量较多,如果这样操作则其BOM无法及时做出来,耽误后面的生产采购等。后面就给出了三个方案让客户去选择,最终客户选择了建议的方案:只做一个编码,一个BOM。即给出一个产品编码B(编码用产品型号+订单号),B下面将a1,a3分别挂上去,其中a1的用量为4/10=0.4,a2的用量为6/10=0.6,因为系统中是按单个产品来做BOM的,所以在运行MRP时,系统就根据其订单要求的数量10*0.4=4个a1,10*0.6=6个a2。这种方式就减少了客户多做BOM,多做物料编码的时间。
在搭建BOM时一定保证BOM的组件是跟车间生产相符合的,其定额也是车间与财务认可的,否则在后期工单领料时就会产生很多麻烦。前面也说了,由于BOM是基础的数据,与车间、财务、计划等息息相关,此处的数据不准确则会导致后面的所有数据不准,无法准确进行核算。BOM做出后一定需要相关部门的进行讨论审核是否OK,切不可认为技术部门就是权威,他们说了就算,最终还是要结合车间目前实际生产时的情况来最后定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