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8 0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牛的SAP之路-第四十三章:又一项目的成功上线
本帖最后由 A_NIU 于 2013/8/19 12:49 编辑
管理是有模式的,例如曾几年前的A管理模式.
ERP是有模式的,例如MRP的运行原理(A*B-C=D),以及阿牛总结出物流管理中的三单管理(销售部门的销售订单,生产部门的生产订单,采购部门的采购订单,以及三单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异常控制模式).
同样ERP的实施也是有模式的,例如项目的阶段式管理:
1.项目准备阶段
2.业务蓝图阶段
3.系统实现阶段
4.最后准备阶段
5.上线支持阶段
模式简单地理解即为标准化.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企业的流程是否进行梳理,流程是否进行标准化,国庆大典的整齐划一,就是标准化;肯德基服务的一致性,就是标准化.而要实现标准化管理,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无疑ERP工具不可缺少.
只有从复杂的事务中,抽取放之四海兼标准的原理出来,加以运用,调整,巩固,再调整,再巩固,这可以说是实施标准化的主要步骤.
即将上线的项目,既有机械制造(运用REM功能),也有化工作业(运用主联副功能);横跨10几个工厂,产年值高达400多亿元.没有一个前瞻性的实施步骤与计划,项目实施无疑没有目标与方向.该项目中,主要几个心得记录,与好友共享:
1.凡事预则立
对每一个阶段的大致工作要十分清楚,重点工作在哪,应关注的核心点在哪.避免关注非重点工作.
2."原则"优先
项目大,人数多,"原则"问题最重要.分配任何一项工作,应将该项工作的意义,收集原则,方式方法,注意点,上交期限,责任人等讲明白,讲到位.不要自己最后都糊涂了,用户也不知所云,用户"听不懂","做不清"现象要避免.
3.避免重复
项目不断纠正,这很正常.一步到位无异天方夜谭.但尽量避免重复工作应是需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模板一定要标准化,忌过段时间就改收集模板.一开始数据收集模板应向上线标准保持一致.数据调整正常,模板调整不正常.
4.多倾听,多沟通,少做
在企业上班,可能是"多听","多做","少说".作为一名优秀的顾问或许是"多倾听","多沟通","少做".在项目中阿牛一般是不太做事情的,除了关键技术问题等,非得出马不可,方才出手.毕竟项目的风险点,关键点应是需要充分考虑的.但其它事情,该用户自己做就去做,或该找谁就找谁去,如此,用户参与程度也高.试想,没有用户参与的项目,只有顾问的独角戏,能成吗.尝试找找当教练的感觉,尝试项目成功之后的那份喜悦,应该是顾问的应该考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