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了系统的实施目标后,首先要基于需求进行PLM/PDM系统的选型。系统软件的选型既要满足企业现有的功能要求,还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并整体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体系来确定。影响软件选型的5个重要因素:
v
功能满足原则:包括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管理、集成应用软件的能力、提供开发工具等,功能上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现有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v
充分考虑软件本身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先进性,其API的开放程度,与应用系统的集成度等。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将有利于二次开发工作,提高集成效果;
v
软件商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能力;
v
软件是否汉化、界面友好程度等;
v
软件系统的开放性、管理配置与应用开发的支持程度;
本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建立信息和功能模型,识别需求,确定项目的实施范围和目标,使实施团队尽快掌握系统软件,并确定项目试点实施计划。 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
v
明确系统实施的组织范围、信息范围和功能范围,包括从组织、信息和功能的角度分析应该实施哪些内容;
v
明确区分系统的关键Use-Case和主要的功能;
v
详细分析相关实施部门的业务流程,并实现优化重组;
v
评估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
v
使实施团队成员基本掌握软件及各自的实施技能;
v
准备好PDM实施的软硬件支持环境,并建立初始Portal(统一访问界面); 阶段性主要成果:
v
确定实施工作的主要需求、关键用例;
v
确定用例模型;
v
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及优化重组方案;
v
确定应用系统描述及集成策略;
v
进行风险评估;
v
建立Portal原型;
v
提出项目试点的实施计划; 阶段里程碑:
v
风险承担者就范围定义、成本/日程估计达成共识;
v
以客观的典型用例证明对需求的理解;
v
成本/日程、优先级、风险和实施过程的可信度;
v
被开发体系结构原型的深度和广度;
2) 系统实施试点 阶段目标:
实施试点阶段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组织范围内进行试点实施,完成主要功能目标。本阶段已经进入实施的实质性阶段,主要在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系统定义或系统管理配置,一是客户化开发。 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
v
明确系统的组织模式,从行政归属、技术划分(技术层次、技术责任、技术领域)等方面确定团队的组织方式,并映射到PDM系统中,实现组织团队和权限管理;
v
制定文档管理模式,底层数据存储规则、文档命名规则、版本管理方式、检索规则等;
v
将以上文档管理模式在试点范围内实现;
v
制定工作流管理层次与规则,定制工作流模板;
v
确定客户化开发内容,并加以实现;
v
进一步完善Portal; 阶段性主要成果:
v
组织团队管理方式的定义,在系统中进行权限管理的定义;
v
文档管理模式定义,定制系统的文档管理模块;
v
确定工作流管理模式,定制工作流模板;
v
产品结构配置规则定义,定制产品结构配置管理系统;
v
系统客户化开发的定义和实现编码;
v
项目试点总结及全面实施计划; 阶段里程碑:
本阶段重要的里程碑式系统初始沟通的实现,该阶段的评审标准需要明确一下一些问题:
v
初始阶段定义的实施计划执行是否完成?
v
组织团队管理是否有效映射了实际管理模式?并进行了优化?
v
文档管理模式能否满足初始阶段定义的用例需求?
v
文档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是否得到认可?
v
工作流管理模式能否满足初始阶段定义的用例需求?
v
工作流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是否得到认可?
v
产品结构配置管理模式能否满足初始阶段定义的用例需求?
v
产品结构配置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是否得到认可?
3) 系统全面推广实施
阶段目标:
全面推广实施阶段的目标是在企业相关部门的全部范围内进行推广实施,借助实施试点阶段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以建立企业级产品数据与生命周期管理/ 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
v
明确各部门的组织模式,从行政归属、技术划分等方面确定团队的组织模型,并映射到系统中,实现企业全范围的组织团队和权限管理;
v
将文档管理模式及其实现推广;
v
将工作流管理里层次及其模板定制推广;
v
将产品结构配置管理规则及其实现推广;
v
确定新的需求,并完成相应的客户化开发; 阶段性主要成果:
v
全所范围内内组织团队管理模式的定义,并在系统中进行权限管理定义;
v
全所范围内文档管理模式的定义,定制文档管理系统模块;
v
全所范围内工作流管理模式的定义,定制工作流模板;
v
全所范围内产品结构配置规则的定义,定制产品结构配置管理系统模块;
v
系统客户化开发定义及实现编码;
v
全面实施总结; 阶段里程碑:
本阶段的里程碑式系统的功能实现,该阶段的评审标准与实施试点阶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