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汉得MAS-ERP系统,企业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客户简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初创于1980年1月,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是中国最早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和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中集集团于1982年9月22日正式投产, 1987年改组为中远、招商局、宝隆洋行的三方合资企业,1993年改组为公众股份公司,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起以集团架构开始运作。集团致力于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主要经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机场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中集集团总资产99.32亿、净资产52.9亿元,在国内和海外拥有3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22000人。
集装箱制造为集团的主营业务,中集集团拥有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区域18个生产基地,产品包括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及其它各类特种集装箱,中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客户包括全球最知名的船公司和租箱公司,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陆物流系统。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中集集团在集装箱行业确立了世界级地位。
道路运输车辆是中集集团目前重点开发的业务,目标是为全球市场提供一流的陆路运输装备,同时推动中国公路运输装备的现代化,集团已经开发生产出多种型号的半挂车产品,并建立了技术和设备先进的制造基地,产品已经投放市场。
中集集团的机场设备业务是以机场旅客登机桥、全自动航空货物及物流处理系统、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等为主要产品,其中登机桥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并成功进入了美国、香港、台湾、印度、泰国和蒙古等国际市场。
客户需求
中集集团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手段,建成覆盖中集集团相关业务方向,包含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优化,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的数字化、办公的现代化、通讯的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时效、管理效益和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企业提高制造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面向客户订单的敏捷化生产,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瓶颈问题,为中集集团达到“整体集成、信息共享”的目标而努力。
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集集团在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提出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的财务、物资、生产、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以适应企业的快速成长。MAS产品以其良好的开放性、适应性、灵活性、集成性以及优良的性价比,赢得中集集团的青昧,并被中集集团最终选用。
汉得公司在中集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自1997年起开始对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并对中集集团现有的管理及业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制定了由点到面、分步实时的策略,首先从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开始实施,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MRP-II/ERP系统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起了一套集产、供、销、财务、人力资源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MAS系统在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的成功实施,中集集团项目组积累了ERP系统建设的宝贵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了解集团管理及业务的系统管理与实施队伍,这支队伍在以后的MAS推广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集团领导对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实施MAS系统给以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决定在集团公司全面推广MAS系统,并于1999年开始进行,到2003年底已在深圳、上海、南通、大连、新会、青岛、北洋、漳州、宁波等地的所有十六家分公司完成了MAS系统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正在集团的非箱类企业推广实施MAS系统。
结果和成就
中集集团的ERP项目从1997年至今,先后经历了实施->推广->优化->再推广等复杂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适合中集特点的、稳定的、高效的基础信息平台,共计包括模块:总帐(GLD)、应收(ACR)、应付(ACP)、成本(CST)、固定资产(CST)、财务报表(FRS)、制造数据(MDM)、计划(MPS)、车间(SFC)、重复制造(REP)、库存(INV)、销售(ORD)、采购(PUR)、质量(QCS)、盈利能力分析、人力资源。另外,还完成了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工作。
目前,系统各个模块运行平稳,各个相关业务部门可以在系统内流畅的处理本部门日常业务、进行统计、打印报表与单据。
成就主要体现如下
1. 通过MAS的全面推广,真正完成了全集团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施经济效益显著。为进一步分析整个箱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完善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通过建立规范的MAS操作规程;强化了规范操作,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将数据稽查制度化,数据稽查以箱厂自查为主、集团抽查为辅,通过数据稽查体系及时反映操作及规范方面的问题;及时将规范方面的问题提交集团职能部门,完善业务规范的良性循环,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使MAS真正成为中集信息管理中一个可以信赖的数据源。
3. MAS系统的改造和优化拓展了中集MRPII/ERP软件的内容和结构,同时提高了新版本的信息管理维护队伍维护水平。
4. 网络信息的快速反映提高了集团各公司之间和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增强部门岗位间协调、沟通、配合能力,提高工作执行率。规范操作行为,理顺各部门之间工作流程。规范了企业管理。
5. 锻炼和培养了自己的实施队伍。他们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具有敬业精神,富有战斗力,通过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他们的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一定水准,为企业今后深入应用提供了保证。
6. ERP项目的实施成果更多地表现为提高信息的集成度、准确度、及时性和流程规范性等,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了难以量化的间接效益。
该贴已经同步到 纵横四海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