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草的刺激
雀巢在1991年之前,只是一些独立运营公司的混合体,产品品牌归瑞士母公司所有。1991年,雀巢美国分公司成立,品牌管理被统一重组到这家新公司,尽管如此,它仍然只相当于一家控股公司,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虽然各个分支机构都需要向雀巢美国分公司报告工作,但各自的地理位置很分散,商业决策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完全是“诸侯割据,各霸一方”的局面。雀巢美国分公司曾试图引入一些通用做法,整合分散的组织,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运作效率,但是,多年的自治运营成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1997年,当项目组对雀巢美国分公司的各种系统进行检查时,发现管理极其混乱,雀巢的每个工厂都从同一家供应商处购买香草,但互不沟通,所以供应商就漫天叫价,同是香草居然支付29种不同的价格!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原因是,每家分支机构和工厂都根据自己的意愿给香草编制代号,甲可能编为1234,后面有一套规范说明,乙可能编为7778,所以公司根本就没法进行比较。
更头疼的是,各个分支机构还特别喜欢自治式的业务运营,母公司早就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在1991年成立了雀巢美国分公司,统一品牌管理,以期达到“削藩”的效果。当时Dunn是雀巢著名品牌Stouffer's Hotels应用系统的副主管,被召集到瑞士帮助设计公司全球项目的通用方法,制定每家分公司都要遵循的技术标准,以便将来借助集团购买力实现节流的目的,并增进各个分支机构间的数据共享。
1997年,Jeri Dunn返回美国,出任雀巢美国分公司的CIO,这个时候,她才发现一件很尴尬的事,在瑞士总部制定的那些建议很少有被采用的,做标准的只管做标准,而不管实施,换言之,理论与实践基本脱节,实施标准也只是总部信誓旦旦的一句口号。
雀巢帝国的一体化
1997年春天, Dunn回美国之前,雀巢美国分公司主席兼CEO Joe Weller提出了“一体化雀巢”的口号,力图将各个分散的品牌整合到一个高度统一的公司中。6月, Dunn和主管财务、供应链、渠道及采购的高级经理组成了一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小组,总结研究公司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错了,然后将发现的结果呈报高层领导核心,以便决策时参考。
Dunn描述当时的情形,深感实际情况有多糟糕,公司有9个不同的分类账务,28个客户条目,还有很多采购系统,对于跟某家供应商做了多少笔交易,连公司自己人都不清楚,因为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采购组,只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采购。
他们很快就给Weller拿出了一份蓝图,列出了认为在三至五年内可以获得重大改进的地方,建议采用SAP的ERP系统重整公司业务流程, Dunn说,“显而易见,这将是一次业务流程再造,不改变业务运行模式,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随后的整合将难以预想的困难,每一个深处其中的人,都深知这不是一个软件项目。”
尽管在实施之前就打了这样的“预防针”,但是后来惨不忍睹的事实仍证明:无论Weller还是那些参与方案制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没有真正理解BEST项目将如何改变雀巢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及可能导致的痛苦程度,因为他们把ERP当成了一个纯软件项目。
1997年10月,雀巢美国分公司召开ERP项目誓师大会,由50名高层业务经理和10名高级IT专家组成实施小组,目标是制定一套对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都适用的通用工作程序,所有部门的功能──制造、采购、会计、销售等,都必须抛弃原有的方式,接受新的“一体化雀巢”理念。
另外,还有一个技术小组用了18个月的时间,检查各个部门的所有条目数据,考虑如何实现一个全公司通用的结构,从那时起,各个分支机构的香草代码都被编为1234。ERP系统可以根据统一的业务流程,在各个部门被定制化,例如,在供应链一环,小组并没有使用SAP的产品,因为SAP的供应链管理模块理念太新,隐藏的风险太大,雀巢转向SAP的合作伙伴Manugistics,这家公司的供应链模块遵循SAP的标准,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SAP的ERP系统中。
1998年3月,ERP项目已经有了眉目,首先实施SAP的5个模块──采购、财务、销售与配送、应收账款与接收账款,以及Manugistics的供应链模块,每个分支机构都将采用这五大模块,例如,糖果部采购组和饮料部采购组使用的最佳准则和数据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