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如果您注册时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 83569622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直以来,监管层对餐饮业最大的诟病的是:销售和采购以现金结算为主,销售不开具发票,采购不收取发票,收、支两端的会计确认都缺乏依据。不可否认,上述特征在餐饮财务中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上影响了相关的会计确认。
一、餐饮会计存在的天然缺陷 一项业务在会计上的确认,需要发票、资金、业务单据三个要素相互印证。 1、 发票是外部证据,有发票支持,尤其是可以发票单位是可以查证的单位时,相关收支的可靠性强;
2、 资金流转区分为银行转账和现金收付两类,银行转账凭单和银行对账单都属于外部证据,可靠性强,而现金的收付都无法直接查证,可靠性弱;
3、 业务单据多是内部证据,如果整个业务的链条很长,且产销环节有明确的产品流转,则证明力较强,反之则较弱。例如:对工业生产的行业来说,原料采购入库、领料出库,车间生产、产品完工入库、产品销售出库,存货的流转贯通整个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多数餐饮企业即时加工即时销售,收入和成本并不对应至产品(菜品),即属于业务链条短且无明确辨认的产品流转。
餐饮业存在的业态不一样,这三个要素的表现也不一样,具体见下表: 门店业态 | 流程 | 主流特征 | 会计确认要素 | 发票 | 资金 | 业务流转 | 高端正餐 (非连锁配送) | 采购 | 集中采购 | 容易取得 | 银行转账 | - | 加工 | 单独加工 | - | - | 即时加工,无产品持续流转 | 销售 | 单位客户 | 开票率高 | 银行转账 | - | 低端正餐 (非连锁配送) | 采购 | 独立采购 | 不容易取得 | 现金结算 | - | 加工 | 单独加工 | - | - | 即时加工,无产品持续流转 | 销售 | 个人客户 | 开票率低 | 现金结算 | | 连锁快餐 | 采购 | 集中采购 | 容易取得 | 银行结算 | | 加工 | 统一加工 统一配送 | - | - | 工业化生产,产品持续流转 | 销售 | 个人客户 | 开票率低 | 现金结算 | - |
无论何种业态,餐饮会计的确认存在天然缺陷。若不考虑不同业态的经营风险,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收入确认看,高端独立正餐最具优势;从成本确认看,连锁快餐最具优势;低端独立正餐在收入、成本确认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完善内部控制是王道
上述会计的缺陷也不是餐饮行业所独有的。比如:采购方面,农牧产品、废旧物资的采购亦主要是现金结算为主;销售方面,超市销售亦主要以现金结算为主,且不开具发票;业务流程方面,软件企业更是无实物对应,亦缺乏流转轨迹。
会计要素虽存在缺陷,但只要内控到位,并不必然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可靠。所以,餐饮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生成公允的报表只是一个内控的技术问题。只不过从内控的角度,餐饮企业需要更严格的内控体系。
(一)餐饮公司的内控关键点
1、 选择合格供应商
虽然都存在发票问题,但采购发票的影响是实质性的。无论会计还是税法,都不依发票为销售收入的确认依据,销售发票只是印证销售收入真实性凭证。但采购是不一样的,没有发票不但不能抵税,且采购的真实性绝对大打折扣。
所以,采购规范是一切规范的源头,选择供应商,绝不是只选择一个开票伙伴,而是要选择有真正供应能力的,且正规开票结算的单位。从形象上考虑,也尽量避免选择个体工商户。
2、 严格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管理制度,一是现金收支两条线,绝对不能坐支现金;二是绝不能公款私存,将公司现金与个人现金混淆;三是强调保证现金的存放安全。
3、 建立全流程的信息系统
建立全流程信息系统的基础,是贯通业务流程的产品永续流转,而永续流转的前提是标准化的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很多快餐连锁而言,标准化产品和工业化生产早已成为现实,而对于大部分非连锁的正餐公司来说,原料与产品是割裂的,厨房是无法量化管理的“黑洞”,产品标准化仍在探索过程中。
多数的餐饮公司,业务流程没有贯通,仅有柜面系统,或者再有一个原材料的收发存系统,这样的内控系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二)管理层舞弊难以防范
从管理的角度,一个庞大的餐饮集团能够正常运转,断不会没有相应的内控作为支撑,内控的完善是无止境的,餐饮内控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问题。餐饮企业财务报表的不可信,一般情况下不能归罪于内控的问题。监管层和相关各方普遍质疑的餐饮业的报表可靠性,实际上是财务作假的问题,是管理层超越内控所发生的舞弊。
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如果管理层有意舞弊,区别只在于舞弊难度的大小。不能否认的是,餐饮业在现金、发票以及产品流转上的存在的会计缺陷,的确为财务作假大开方便之门。这往往是一个“欲加之罪”的问题,但令人信服的解释的前提一定是不存在财务作假:从正面解释,良好的内控至少是增加了舞弊的难度;从结果来论证,至少经营过程中的数据是没有明显异常的。
三、财务规范需要压力测试
从不规范到全部规范运营,大部分餐饮企业会在下述方面提升成本: 1、 规范前按开票或定额纳税,规范后按完整营业流水纳税,会提升税收成本; 2、规范前不缴社保或不是全员社保,规范后不论员工是城市还是农民工,全员足额缴纳员工“五险一金”; 3、规范前采购原料、设备以及装修等不要发票,规范后必须取得合法发票,供应商转嫁税收而导致采购成本上升; 4、规范前租用房屋无正规手续,规范后租赁房产必须备案,且取得合法发票,房东转嫁税收而导致房租成本上升。 这样一规范下来,多数情况下是公司并没有想象中的挣钱,甚至根本不挣钱了,原来的利润不过是挣得是偷漏税费的钱。所以在启动规范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进行 “压力测试”。一旦规范了,意味着你和大部分竞争对手不再处于同一盈亏线上,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和消化成本,就没有必要为折腾上市而“打肿脸充胖子”。 近一段来,餐饮业上市的春风劲吹,一批餐饮公司和机构奔走相告,可是从业绩和内控上考量,有几家真正能够达到上市标准呢?餐饮业上市难,暂不论经营风险,单在财务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就远超其他大部分行业,说到底,这是与餐饮业整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系,急也急不得。IPO的诱惑之下,急功近利直接催生会计舞弊,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难以为继的。只有保持规范的心态、坚持规范的业务、获取规范的利润,餐饮业才能真正完成自我救赎,迎来上市发展的春天。
该贴已经同步到 纵横四海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