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P模具管理信息化--让模具企业不再为人员和管理伤脑筋》
益模制造执行系统(eMan)是针对模具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过程,从而为模具企业量身定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益模制造执行系统以模具生产过程的管理为核心,考虑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体需求,对模具企业实行从接单到交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目前模具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在上篇已提及,下面逐一讲解利用模具管理信息化对模具企业管理实现的优化管理。
1、模具行业发展迅猛
模具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当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随着中国成为制造大国,成为模具制造大国,国内模具业得到迅猛发展。中国模具产业已接近1000亿元的大关,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规模。据北京模协的一位领导介绍,目前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节能环保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模具工业的支持,当然,这样也会促进北京地区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北京地区模具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但还是涌现出了比亚迪汽车冲压模具、长城牡丹塑料挤出模具、康迪普瑞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等代表性企业和产品。
有关专家预测,今后模具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既能满足大量需要,又有较高技术含量,特别是目前国内尚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的模具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2、人才成为制约模具产业发展的瓶颈
在北京模协的一位领导看来,中国模具产业的设备、材料以及软件等都能从国外进口,这些和国外并没有差距,只要愿意投入,这些都可以上是世界上最好的。业界普遍认为,我国模具产业和发达国家的模具产业相比,真正缺的是人才,是工艺,是管理。
就拿管理来说,国外先进的管理,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三四台机床,最多的可以达到8台,管理水平高,人员素质高,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化作业。但中国的模具产业还不能,因为中国这样的人才还比较少。
北京一家IT模具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深入现场,不愿意吃苦。在模具加工行业,尤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他们大量的实践验。在模具加工业,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老师傅、老专家,已经六七十岁了还忙碌在第一线,因为企业需要他们宝贵的经验。
国外的合格的人才,不仅能够操作各种机床,还能进行模具设计,编写加工程序,在加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不妥之处并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这样的人才才是模具产业最需要的人才。
3、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人员精简,“瘦”型管理,已经成为模具制造发达国家的人员管理模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模具企业大多数规模不大,员工人数超过百人的较少,模具企业人数一般都在20~50人。企业各类人员的配置十分精简,一专多能,一人多职,企业内部看不到闲人。而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在人员管理、人员素质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也是中国模具企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的真正根源。
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化管理,已成为模具企业发展的趋势。欧美的模具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模具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从生产计划、工艺制定,到质检、库存、统计等,普遍使用了计算机,公司内各部门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信息。在中国,也早就有专家呼吁要加强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但时至今日,还有大多数企业生产管理手段落后,和信息化、自动化还相距甚远。
4.模具管理信息化ERP固化管理企业知识
中国的模具企业比较依赖技术人员,一旦技术人员离开,企业全盘瘫痪。究其原因,企业缺乏技术知识及工艺积累意识,根基都没有了,怎么能发展。怎样才能规避技术人员流失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益模团队研发的eMan益模制造执行系统定制化的开发了工艺规划管理模块。
益模工艺规划管理模块能实现规范、便利的工艺编制,协同设计;同时,它也可以扩充BOM表,自动生成BOP表,实现设计、制造并行处理;第三它能快速定义工艺相关性;第四建立典型工艺知识库,积累成熟工艺,规避人才流动造成的企业知识流失;定制工艺卡,自动生成监控条形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