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xing.bbs.cctv.com/viewthread.php?tid=11433509&highlight 一直在看嫦娥的升空过程。有一点很触动:原来听说中国的导弹二次变轨如何厉害,这下子可是真实地领略了,虽然是cctv只放了电脑模拟过程,但打击有没有注意这其中的过程,关机-飞行-二次点火-调姿-分离,如果没说错,其实这中间可以三次点火或者四次点火的,特别是总工说:中国在这方面技术非常成熟、近二十年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如果再结合其它战术动作,看来中国的变轨技术够可怕的。 还有,如果注意看,大屏幕中有实时经纬度、高程的显示,都是小数点后的,看来实际上的带动力定点技术还是很好的,除非像飞船回收那样到最后自由落体,否则,精确度不应该太差。 值得高兴! “嫦娥一号”采用的是追月球的轨道方式,也就是农历中旬发射,这时候月球朝前运行,“嫦娥一号”在后面追随。 这跟小日本的“月亮女神”有区别,“月亮女神”是9月14日(农历8月初4),它采取的是去迎月球的轨道。 小日本的“月亮女神”迎月是大S轨道,风险大,时间长,费燃料,技术落后,相当于60年代早期的理论为依据。 中国“嫦娥一号”追月是复数螺旋加小S轨道,风险无,时间短,省燃料,技术先进,90年代末才提出的新理论 ;“单缸不带捆”充分说明中国航天水平远高于日本 ; 携带燃料少,说明中国轨道选择的好,说明中国燃料燃烧效率高,说明中国远程控制能力好. 同体积卫星,我国发射到月球就比某国大大节约燃料,经济、减重,一旦以后大推力开始使用,就方便携带更多重量到加上我国的计算力和同步轨道的技术力 ,姿态调整、重力利用、光能利用,完全成熟。 而且全月球3D的拍摄,不但为月球科研做贡献,也为后期,着陆月球选择着地点提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kedefu2002 于 2007-10-27 00:51 编辑 ]